首頁>軍事>

聽見衝鋒號,我就來了精神,戰友們都喜歡和我並肩作戰……”近日,在東營區辛店街道周家村,93歲高齡的老兵周希增回憶起烽火歲月。清晰、深刻、激動,彷彿一幕幕就發生在昨天,而他,依然是當年英勇殺敵的模樣。

周家村,這個緊鄰西五路的小村子並不起眼。但是一部由中央電視臺、八一電影製片廠、東營區辛店街道等在2016年聯合攝製的史實紀錄片《周家連——永不褪色的番號》,卻讓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小村子。周家連,是在1945年廣北地區大參軍中誕生於周家村的著名抗日隊伍,周希增正是其中的一份子。“那年正月,周家村八十多名、周邊幾個村二十多名有志青壯年組建了一個建制完整的抗日隊伍,一起參加了八路軍,並緊急開赴前線。”周希增回憶說。

入伍後,周希增衝鋒在前、作戰勇敢,很受戰友愛戴。1947年,周希增所在的部隊開赴萊蕪戰役前線。時值隆冬,漫天大雪,物資缺乏,周希增和戰友們手腳凍得早已失去知覺。但是,接到進攻的命令,周希增還是帶頭踩著梯子爬上了城牆。突然,衝出一個敵人,死死抱住了周希增,由於體力已近乎透支,周希增怎麼也掙脫不開。危難之際,戰友一槍擊中了敵人,解救了他。打仗期間,這樣的驚險場面比比皆是,周希增卻從未心生膽怯。每當衝鋒號聲響起,他總是第一個衝出戰壕,像一面結實的牆,擋在戰友身前。

周希增雖然長期在炮兵部隊,卻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神槍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三百米內指哪兒打哪兒”。1951年,周希增隨部隊在雲南剿匪期間,很多人都想一睹他的絕技。有一次,生性低調的周希增實在拗不過了,隨手兩槍打中了兩百多米外的兩隻鳥,而且擊中的都是同一位置。這兩槍讓周希增名聲大噪,軍區把他調入了特務部隊,負責首長的安保警衛工作。進入特務部隊的第三天,周希增便上崗執勤。到了晚上,突然城牆根出現了一個影子。“有情況!”原來,一名敵人的特務正準備翻牆行刺,周希增定睛一瞄,一發子彈就擊中了敵特腹部,其當場喪命。大膽細心的周希增趴在原地一動不動,不出所料,半個小時後,另一名敵特躡手躡腳地溜過來,又是一槍,周希增直接命中敵特的腦袋。隨後,周希增仍舊一動不動,直到天亮戰友們出操才爬起來,和大家一起善後。

作為一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老兵,周希增印象最深的還是我軍頑強優良的作風。周希增透露:“我們寧肯自己吃高粱窩頭,也要把細糧給俘虜吃。很多俘虜自願加入我軍,即使個別想回家的,我們也給足路費。”在雲南剿匪期間,我軍從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都是公平買賣,和土匪作風截然不同。也正是如此,面對美式裝備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我軍才能百戰百勝。周希增回憶,“雖然我們沒有汽車和坦克,但是我們用雙腿攆著敵人跑,我們走到哪裡,勝利就在哪裡!”

戰爭的歲月是艱苦的,到底有多苦,不親身經歷的人很難體會。1948年,在廣州作戰期間,有一次實在是沒有吃的了,餓極了的周希增看到路邊的韭菜田,就衝進去不管不顧大口地吃起來。當時只管著填飽肚子,卻留下了終生難以恢復的胃病。在自家的爐火旁,回憶起艱難往事,周希增十分平淡:“現在的好生活得之不易,我們要知足。”

1954年,長期在榴彈炮部隊服役的周希增耳朵出現了問題,在北京療養之後回到了老家務農。知足而低調的周希增從不邀功,從不向上級提要求。在周希增心裡,最重要的寶貝就是包在紅布里的一枚枚勳章,不管走到哪兒,都要隨身帶著。“這個是1951年的第十三軍首屆英模代表大會紀念章,那個是渡江戰役紀念章,還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回到東營後,有一次在黃河邊放牛的時候,周希增偶遇了一位來黃河口採風調研的記者。閒談中記者得知了周希增輝煌的經歷,看著這麼多分量極重的勳章,對眼前的放牛漢肅然起敬。這位從周家連走出的老兵,顯得十分淡定:“我當了十年兵,參加過39個大戰役,現在我仍然以一個兵的標準要求自己。”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露面26艘,下水23艘,052D型驅逐艦還需要繼續建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