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英國皇家空軍想要找到一種可以對敵機“一擊必殺”的防空武器,他們進行實驗,發現40毫米或者更大口徑的炮彈可以造成足夠的傷害。
於是1938年,英國皇家空軍對兩家工廠進行了招標,維克斯(Vickers)公司和羅爾斯.羅伊斯(或者勞斯萊斯Rolls-Royce)公司開始競爭研發新一代的40毫米航炮。
羅爾斯.羅伊斯的產品很快敗下陣來,在此不做介紹。而維克斯(Vickers)公司的40毫米航炮就是本文主角。
首席設計師珀西·希格森(Percy Higgson)基於考文垂工廠(Coventry Works)的37毫米炮(Cow Gun)研發了40毫米S型航炮。基於維克斯從空軍司令部獲得了有關測試的資訊,維克斯公司選用了海軍的2磅防空炮炮彈作為40毫米S型航炮的彈藥。
1940年初,原型槍被送往伍爾維奇(Woolwich)在炮兵總局進行測試,測試非常成功,不久,維克斯公司接到了第一批訂單。
之後,在布魯克蘭茲(Brooklands)維克斯(Vickers)公司的40毫米航炮被安裝在改裝的維克斯 惠靈頓2型(Vickers Wellington II)轟炸機(編號 L4250)的炮塔上進行了測試。
維克斯 惠靈頓2型(編號 L4250)測試維克斯40毫米S型炮塔
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約翰牛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摧毀德國閃電戰裝甲單位的武器。炮兵總局的專家得出結論,如果製造出合適的40毫米穿甲彈,那麼維克斯S型航炮可以用來對抗德國坦克和裝甲車。英國空軍馬上下了100門S型航炮的訂單。
為了裝備航炮,霍克公司必須修改颶風戰鬥機的設計,在颶風戰鬥機完成改進前,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首先被安裝在一架P-51Mustang戰鬥機(編號AM106)上進行測試。
P-51Mustang戰鬥機(編號AM106)測試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
颶風2型B(編號Z2326)測試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
1941年9月,40毫米航炮被安裝在一架颶風2型B(編號Z2326)的機體上進行了測試,這次試驗獲得了成功,新開發的1型穿甲彈擊穿了坦克的車體和炮塔裝甲。
開始40毫米航炮時常遇到卡殼問題,後來人們發現是彈殼製造商基諾奇(Kynoch)所用的金屬彈殼材質較軟,,受熱膨脹係數較高導致的卡殼。作為一種臨時措施,在裝填彈藥前需要在彈殼外塗潤滑油。
英國對颶風2型C進行了改裝,每架颶風2D在兩翼各掛載1門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備彈15發,還可在彈膛內容納1發待發彈,這種改型稱為颶風2型D,1942年春季開始生產。
彈藥根據需要,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可以發射穿甲彈(AP)或者高爆榴彈(HE)兩種彈藥,射速為每分鐘100發。
1型彈重2磅,可以以30度角擊穿50毫米裝甲。1943年研發的穿甲彈5型,彈重3磅,穿甲能力也提高了10%。
使用穿甲彈的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可以對除了虎式坦克之外的大部分德軍裝甲目標造成傷害。
而高爆榴彈因為彈體較輕,發射初速較高,其彈道與英軍用於校射的機槍彈道接近,因命中率較高(25%),是穿甲彈命中率的兩倍。相比之下,使用60磅火箭彈對坦克大小的目標進行攻擊,命中率僅有5%。
1942年6月,首個裝備颶風2型D對地攻擊機的是北非的第6中隊。1942年6月7日,颶風2型D參加首次作戰,摧毀了德軍兩輛坦克和幾輛卡車。
儘管作戰成功,但重型加農炮的重量將颶風2型D的最高時速降低64 公里 / 小時,第6中隊的反坦克颶風很容易成為Bf-109F的獵物,損失也很大。
之後,英軍第184、137、164中隊陸續裝備了颶風2型D對地攻擊機。
颶風4型颶風2型升級發動機後稱為颶風4型,它有如下幾點改進:
1、將原本1280馬力的梅林(Merlin)12型發動機換裝1620馬力的梅林24、27型發動機,颶風4型機首下方的整流罩外形有變化。
2、安裝額外的175公斤裝甲板;
3、裝備全新設計的通用型機翼,可以在兩翼掛載250公斤炸彈或者火箭彈。
在亞洲的使用1943年5月,在亞洲的第20中隊裝備了安裝維克斯40毫米S型航炮的颶風4型。
英軍發現使用高爆榴彈在空襲日軍時特別有效,因為日本坦克裝甲較薄,高爆榴彈可以對日軍車輛和坦克造成嚴重傷害。
小約翰錐形介面卡
在炮口加裝小約翰錐形介面卡後,炮口發射小約翰穿甲彈藥時,發射初速由615米/秒提升到875米/秒。
彈藥生產
1942年,英國生產了61萬6千枚3磅穿甲彈(其中8萬9千枚是曳光穿甲彈),18萬枚高爆榴彈。
1943年,英國生產了124萬6千枚穿甲彈(均為曳光彈),35萬8千枚高爆榴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