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戰場上,有很多重要的戰役,儘管很多史學家把“中途島戰役”看作是改變太平洋戰場戰爭程序的轉折點,但是如果認真考據,其實中途島戰役的伏筆,早在杜立特率隊空襲東京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派遣6艘大型航空母艦攜帶超過350架艦載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整個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夏威夷珍珠港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空襲。此役基本將美軍太平洋艦隊就地全殲,儘管南雲放棄了規劃中的第三波空襲,從而放棄了轟炸珍珠港的船塢、油庫、修理廠等後勤保障設施,但是在此之後至少有半年的時間,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完全處於癱瘓狀態,根本無法對日軍展開有效攻擊,而這段時間也是日軍在整個太平洋上砍瓜切菜、橫行一時的半年時間。
不過美國人心中不服輸的牛仔血性也被日軍的炸彈重新炸醒。就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立即責成美國陸軍和海軍(當時美國還沒有獨立的空軍,飛機分別隸屬於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筆者注)拿出方案,對日本展開報復,最好把目標定為日本的首都東京。
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因此使用航母和艦載機對日本本土實施突然轟炸是最有效的辦法,而且也算是以日本人的手段還治日本人自己。但是,空襲日本談何容易?在空襲珍珠港之後,日本深知自己的本土也是四面環海,因此,在其本土以東約800公里的水面上建立了一道以遠洋漁船、巡邏艦等小型艦艇組成的警戒線,任何靠近此線的美軍軍艦都會在第一時間被發現,日軍巡邏船隻發現敵艦後立即會以無線電報告本土的指揮部進行防禦,因此即使擊沉巡邏的日艦,也無法形成戰術的突然性。
在二戰時,由於當時的艦載機普遍採用活塞式發動機,艦載機自身起飛重量有限,受發動機效能限制,載油、載彈量則更為有限。在當時的艦載戰鬥機普遍航程在600~8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在250~350公里之間,日本在距離本土800公里以外建立海上警戒線,就是為了防備美軍對日本本土的偷襲。而如果無法有效突入日本本土附近,任何美軍的艦載飛機都無法對日本本土構成有效打擊。
不過這個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弗蘭西斯·羅爾上校在考察了位於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的海軍飛行員訓練基地後得到啟發。羅爾上校發現,當地美國海軍航空兵在機場上以油漆畫線標註出航母的長度,然後駕駛戰鬥機以此為標準進行訓練,而根據測試,美國陸軍的遠端轟炸機在減少裝甲和武器的情況下,也具備從海軍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可能性。而且,由於陸軍的雙發轟炸機體積更大,所以內部燃油載荷也更高,在有效減少裝甲和自身火力的情況下,飛機的重量可以大幅減少。這樣即使是陸軍的雙發重型轟炸機,也有可能從航母上安全起飛,如果一旦這項訓練獲得成功,美軍將會獲得可靠的,轟炸日本本土的作戰飛機。
對此羅爾上校提出:可以使用海軍的航空母艦搭載陸軍的雙發重型轟炸機,開赴到距離日本本土800公里以外的海域,對日本實施空襲。因為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的飛機有較大的不同,當時美軍陸基的轟炸機中,有多款雙引擎轟炸機具備1800~2000公里的航程,這樣就可以滿足在日軍警戒線之外進行起飛轟炸的必要條件,同時還能對日本實施必要的戰略威懾。
該計劃已經提出立即得到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雙方的重視,隨後美國軍方共同指定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杜立特上校負責挑選和組織這次空襲作戰。在敲定方案後,美國陸軍和海軍迅速行動起來,1942年2月3日,2架B-25型轟炸機被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的大黃蜂號航母。在隨後的測試中,2架B-25都輕鬆從大黃蜂號航母上正常起飛,此舉一下子堅定了美軍動用航母搭載陸軍轟炸機對日本進行轟炸的決心。
在當時由於陸軍的雙發轟炸機體積過於巨大,因此,美軍的計劃規劃中,B-25機群在轟炸日本後不再返航,而是繼續向前飛行,穿越整個日本列島,然後飛往中國的江西、浙江一帶尚未被日軍佔領的區域降落,然後由國民黨軍隊負責營救並保護美軍飛行員脫離險境。為此,在美軍計劃之前至少2個月,當時中國浙江、江西一帶尚未淪陷的國土上,國民政府廣泛發動民眾,大規模搶修飛機場,此舉曾經引起侵華日軍的關注,但是這些人想破腦殼也不會想到,國民黨方面的行動,竟然和美軍計劃空襲東京有關。
詹姆士·杜立特是美國陸軍航空隊中的一名傳奇人物,此人天生對飛行有著獨特的天賦,早在1922年時就曾經駕駛DH-4B型飛機,耗時21小時19分鐘,完成了橫跨北美大陸的飛行壯舉。1928年杜立特成為美國第一個完成筋斗特技的飛行員,1929年杜立特又率先完成了美國曆時上首次完全依靠儀表盤的“盲飛”,從而成為美國航空史上的風雲人物。到1941年時,杜立特早已退役10年,但是在陸軍航空隊發出徵召後,他依然放棄了自己在殼牌公司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陸軍航空隊,並著手訓練精心挑選的小夥子們。
在杜立特和其隊友們努力訓練的同時,為了確保B-25能夠從航母甲板上起飛,指定將會轟炸東京的24架B-25型轟炸機被送回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工廠進行改裝。改裝中拆除了全部和空襲行動無關的裝備,包括航炮、機槍、彈藥……甚至是機艙的防彈鋼板也全部被拆除,以減輕飛機的重量。經過艱苦的訓練,再加上由於航母甲板面積實在有限,只能搭載16架B-25型轟炸機。所以杜立特最終挑選了16個機組,一共80名飛行員,乘坐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在列剋星敦號航母的伴隨之下,共同前往日本海域,準備執行此次驚天轟炸。在本次轟炸行動中,列剋星敦號航母搭載的是正常的海軍艦載戰鬥機,用於為大黃蜂號提供空中掩護,同時美軍還出動了3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為兩艘航母提供護航。這大概是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美軍所能出動的僅有的作戰力量,說是傾巢出動也不為過。
1942年4月18日清晨7:38分,當整個美軍特混艦隊距離日本本土還有1200多公里時,就被突然出現日本漁船日東丸號發現,日本漁船隨即用無線電報告了美軍航母戰鬥群的位置。這讓整個突襲行動一下子陷入了危險之中。為此,艦隊指揮官哈爾西上將果斷決定,全部16架B-25型轟炸機在比原定出發地遠了約400公里的距離上起飛,同時,由於時間提前,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得不在白天對日本實施空襲,而白天空襲也意味著整個突襲行動都處於極度的危險當中。
但是,也許是蒼天確實眷顧美國人,由於三個的原因,杜立特的轟炸機群在空襲日本期間,根本沒有遭到任何攔截:首先,由於日東丸號被擊沉的過於迅速,導致其電報尚未傳送完畢,所以日本大本營實際上並不知道有美機來襲。其次當時美國陸軍的轟炸機還使用的老實機徽,就是藍底白五角星中間一個紅色的圓。遠看和日軍的機徽有幾分相似,所以大部分日本人都把這些飛機當作是本國的飛機,根本就沒有想到它們其實是美國飛機。最後當時東京剛剛結束一場防空演習,所以甚至在杜立特的機群已經投下炸彈後,街頭的很多日本人依然以為是空襲演習的一部分,根本沒有把空襲當回事。
杜立特所率領的的B-25型轟炸機每一架都攜帶有4枚500磅炸彈(227公斤),其中3枚是高爆炸彈,第4枚則是集束式燃燒彈,內部裝有棒狀的燃燒劑,爆炸後會四處飛散,擴大燃燒範圍。在出發前,杜立特把早年日本政府所授予他的獎章用一根小鐵絲捆在其中一顆炸彈的尾部,他用這種方式把日本人授予的榮譽再還給日本人。而一名隨軍記者則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
由於日本方面對於空襲完全毫無準備,因此無論是戰鬥機還是高炮兵部隊,對來不及對杜立特的機群作出任何反應,杜立特的轟炸機群就已經投彈並快速離去,整個空襲東京的作戰僅持續30秒。後來杜立特為此還專門以回憶錄形式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東京上空30秒》記錄了這次傳奇的空襲行動。
儘管16架B-25飛機載彈量有限,對於日本的空襲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但是從航母上起飛陸軍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還是深深刺激的日本人的神經,也讓日軍大本營意識到,日本本土實際上並不安全。這一切促成了日本軍部很快批准了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關於奪取中途島的戰役規劃。而這為日本海軍在中途島遭遇慘重失敗埋下了最大的伏筆。所以可以說,行軍打仗也好、個人奮鬥也好,勝利不能完全寄希望於敵人的錯誤,而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促成。正是因為杜立特等人的“促成”,進而“促成”了中途島戰役的發生,併為日本海軍敲響了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