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中國在上個世紀受到各方勢力的威脅,而世界上很多軍事科技強國,又對中國進行了長期的技術封鎖,但正是因為此,逼得中國不得不走出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為了給將來可能發生的大戰做好準備,中國研製了一系列武器,反艦導彈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戰中,海戰形式出現了變革,航空母艦取代了重艦巨炮成為了新一代海上霸主,這也就使得世界各國的海軍不得不進行變革。而在冷戰時期,反艦導彈的出現以及應用,讓海軍又一次迎來了革新。1967年以色列的艾特拉號驅逐艦在埃及的塞得港被埃海軍三艘小導彈艇發射的冥河反艦導彈所擊沉,艾特拉號驅逐艦排水量超過了2500噸,而埃及的這三艘名不見經傳的小導彈艇加在一起的總噸位不過250萬噸。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出動蚊子級導彈艇襲擊巴基斯坦南部重要港口城市卡拉奇,發射了數十枚冥河導彈,獲得了擊沉兩艘驅逐艦,一艘掃雷艇,一艘巡邏船以及一艘運輸船,還有一座岸上油庫的輝煌戰果,而這幾艘導彈艇在戰後全身而退。

冥河導彈是前蘇聯時期研製的一款亞音速反艦導彈,在1961年,當時中蘇關係還處於蜜月期,蘇聯向中國進行技術援助,其中就移交了冥河導彈的實物以及圖紙。但是蘇聯方面在這裡卻給中國使了一個絆子,他們在圖紙上修改了一些資料,目的就是讓中方製作出來的冥河導彈效能比不上蘇制的導彈。但是中方的技術人員相繼發現了這一些資料誤差並且進行了修改,在此基礎上製造出來了自己的反艦導彈——上游-1號。

冥河,上游這些反艦導彈都屬於第一代反艦導彈,這一代反艦導彈的抗干擾能力弱,主要偏向於鎖定一些大型目標。在英阿馬島海戰中,一枚阿方的反艦導彈本是鎖定英國的無敵號航母,但是最後卻鬼使神差的擊中了大西洋運輸者號貨船。中國的上游反艦導彈在中東戰爭中打出的成績也是十分不理想,於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開始了第二代反艦導彈的研製。當時在國內出現了兩種聲音,第一種是走蘇式的飽和攻擊路線,即通過大彈量,超音速,突破敵艦的防禦網,進行飽和攻擊,但搭載平臺受限。二是走歐美路線,即多用途,多平臺搭載的靈活機動路線。

最後因為中蘇關係交惡,中國最終決定借鑑歐美的發展道路。當時中國引進了很多西方武器裝備以及武器技術,其中就包括歐洲的飛魚反艦導彈。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研製出了第二代反艦導彈C-801,相比較於歐洲的飛魚各有所長。

C-801反艦導彈半破甲殺傷戰鬥部重165公斤,測試資料顯示,其能夠擊沉一艘重達萬噸的戰艦,穿甲能力要強於歐洲的飛魚,並且巡航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但是在巡航高度和命中精度上面要處於劣勢。當然在隨後的改進版本C-802反艦導彈上,就要遠超我們的“老師”法式飛魚導彈了。C-801導彈除了艦對艦導彈之外,還有空對艦以及潛對艦型號,開發出的外貿版本受到了國際買家的一致好評。

現在中國鷹擊-18被譽為最好的反艦導彈,其實他和C-801屬於一個家族(C-801即為鷹擊-8)。鷹擊-18導彈採用垂直髮射方式,導彈本體體積細長,除了驅逐艦之外,核潛艇也能夠搭載。並且採用亞音速和超音速相結合的飛行方式,最快時速可達3馬赫。

反艦導彈也是大國利器,核心技術必須獨立掌握,我們希望戰爭永遠不會爆發,但卻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野營拉練途中,看文藝小分隊戰地鼓動鬥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