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2月27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或許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關乎中國航天命運的發射,絕不僅僅是送一顆衛星上天這麼簡單。

長征五號是中國花費10年時間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有了這樣的運力,中國的大容量通訊衛星、火星探測器、近地軌道大型空間站、新一代載人飛船嫦娥五號等重要任務才能在2020年順利開展。

但是,如此重要的大國重器的研製不是沒有反覆。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火箭執行300多秒後失去推力,墜入大氣層。如果不能找到問題所在,所有的後續任務都要推後,這將打亂中國的航天事業規劃。中國航天人不孚眾望,經過兩年問題查詢和技術攻堅,“胖五”浴火重生,王者歸來。

其實近些年,中國的航天發射可以用“開掛”來形容。2018年,中國火箭預計發射35次,實際完成39次,除首枚民營火箭“藍箭空間朱雀一號”之外全部取得成功,發射次數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019年,中國火箭發射34次,延續全球第一,哪怕排除兩次發射失敗,成功發射也達到了32次。超過了歐盟、日本和印度的發射次數總和。而且還首次實現了海上發射。

產能決定發射次數。中國航天的火箭產能曾經非常有限。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每年發射火箭最多6次,最少只有1次(1993年、2001年)。但是2010年後,我們的航天發射數量就從每年10次以上開始爬坡,逐年攀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的航天工業產能開始釋放。

效能決定發射次數。中國多款火箭的效能達到了驚人的穩定。從2015年到現在,長征三號保持了幾乎全勝的記錄,承擔了最主要的發射任務。長征七號、長征二號丙、長征11號等新型火箭的發射也保持了全勝。長征11號能夠實現1天之內的快速發射需求。有了如此穩定的效能保障,我們的發射才沒有後顧之憂。

任務決定發射次數。這兩年,我們的發射次數如此密集,是因為第三代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建設的需要。2017年底,北斗3號衛星開始發射,到2019年底,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這種駭人的速度充分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基礎建設實力。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開掛”,本質上是硬實力使然。

2020年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來說將迎來最激動人心的一年: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底至8月初期間發射;“嫦娥五號”將帶回月球土壤進行分析,這將是人類自1974年蘇聯的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的探測任務。2020年,預計宇航發射次數將突破40次!

正如“胖五”發射成功之後,文昌發射基地測發大廳的螢幕上打出的那一行字: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二戰時期,傘兵不幸掛塔尖上,裝死逃過一劫,這一掛就是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