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最近,朋友贈與小編一本《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讀後獲益匪淺。以色列如何一步步變為軍事與軍事科技強國,書中可以找到答案;從外國人的敘述中,小編了解到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包括40年前,以色列與中國的破冰之旅,還有購買費爾康預警機夭折的過程。小編手工整理了部分章節,供讀者解渴,如像了解更多內容,可從書店或電商購買;另,小編兩篇文章可作為背景資料,連結如下。

與眾不同的“梅卡瓦”系列主戰坦克是以色列軍工的一張名片

第八章 軍火外交

一架沒有任何標誌的波音707客機從本-古裡安機場起飛,1小時後降落在以色列南部度假城市埃拉特。當時已是深夜,對於那些在海灘木板路上散步的遊客看來,這架飛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1小時後,飛機再次起飛,這次朝東飛去。經過10小時的航程,飛機在印度加爾各答的機場停留了幾小時,補充燃料後再次起飛。這架飛機正飛往中國南部一個省會城市:廣州。順利到達廣州後,幾名能說德語的中國Navigator登上飛機,接著飛機開始第四段航程,飛往最終目的地,位於中國首都北京郊區的一個封閉軍事基地。降落在北京後,這群“老外”(中國人都這樣稱呼他們)終於能夠離開飛機,被帶到附近一個曾被用作比利時大使館的院子。他們被告知不得離開這個院子。這群“老外”相互間幾乎不說話,他們懷疑這個院子裡每個房間都裝有竊聽器,他們的對話會被錄音。如果有重要事情需要商,他們會來到戶外,雖然北京的夜晚非常寒冷,空氣汙染也很嚴重。中國人並不清楚這20多個“老外”的確切身份,他們只被告知,這群人是商人,同幾家重要的國際軍工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絡,這其中包括以色列企業。殊不知,這只是他們的掩護身份。事實上,這個代表團的組織方是以色列政府控股的國防企業以色列航空工業司,代表團成員中還包括來自以色列外交部和國防部的高階官員。

當時是1979年2月,這是以色列國防官員第一次來到中國。

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最強空軍

這次出訪策劃了很長時間。由於以色列和中國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這次出訪屬於需嚴格保守的祕密,除了代表團成員、總理、國防部部長等人,沒有任何人知情。以色列知道,一旦走漏風聲,美國人會非常生氣。但另一方面。在策劃期間,以色列得知美國即將和中國建交,如果要冒一次險的話,現在是最好的機會。這是一次雙贏之行。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後開始對西方開放;在伊朗,阿亞圖拉霍梅尼剛剛結束在法國的流亡生活回到國內,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以色列將失去一個非常重要的軍火客戶,而中國正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白。為以色列開啟中國軍火市場的是猶太富商索爾·艾森伯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其他兩萬名大屠殺難民逃到上海。戰後他在遠東建立起一個商業帝國,成為最早同中國、日本和南韓做生意的西方人之一。他利用個人關係讓中國對以色列武器產生興趣,還在1979年用自己的波音707客機將以色列代表團送到北京,這也成為中以關係中的“首航”。但中國人有很多顧慮。他們不想因為突然向以色列開放而影響同蘇聯和阿拉伯國家長期以來維持的盟友關係。以色列和中國都得謹慎行事。

注:小編對此不認同。上個世紀60年代起,中蘇關係走向對峙,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孫軍不斷挑起事端,最終醞釀出1969年的珍寶島衝突。珍寶島之戰中,我軍挫敗了蘇聯軍隊的入侵企圖,還繳獲了當時最先進的T-62型坦克,該坦克現在驕傲地陳列在軍博負一層武器展廳入口處,與它並列的是一輛美軍M26坦克。但此次戰鬥部也暴露出我軍反坦克能力不足的問題,40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無法擊穿T-62坦克的正面裝甲,如何應對蘇聯鋼鐵洪流是60、70年代解放軍必須面對的難題,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至今可見當年挖掘的反坦克壕溝,70年代末期開啟的中西“蜜月期”中,反坦克武器作為優先引進的裝備。

作為中間人,艾森伯格同不少其他亞洲國家達成過軍火協議,所以他對以色列國防產品非常熟悉。同中國人舉行了一系列初步會談後,他帶著一份包括導彈、雷達、火炮和裝甲車在內的採購清單回到以色列,並敦促政府派出代表團前往中國。在以色列,前往中國的決定並非一蹴而就。梅納赫姆·貝京總理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但他沒有馬上同意,而是讓國防部部長埃澤爾·魏茨曼親自審查採購清單,確定以色列公司哪些東西能賣,哪些不能。中國人被告知,代表團成員都是艾森伯格的朋友,他們在以色列有關係,能夠獲得中國需要的武器。而以色列人對於中方人員的身份則是一頭霧水。一名代表團成員回憶道:“他們是工程師、情報人員還是軍官?他們都穿著中山裝,我們根本無法知道同我們說話的到底是誰”。從到北京那周起,代表團成員就被要求不得同國內聯絡。其中一位成員的母親在他出訪期間去世,但以色列的家人無法通知他。登機返回時他才得知這一訊息。在中國期間,這些“老外”發給中國人各種武器的宣傳冊,並聲稱他們能從以色列弄到這些武器。中國人非常感興趣,但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之後,以色列又多次派出代表團同中方祕密會晤,有的會議就在以色列空軍的飛機裡舉行,飛機上的藍色大衛星標誌已被去除。

這時,中國人已經明白他們在直接同以色列政府合作。每當雙方確認了新的採購清單,就會交由貝京和魏茨曼審批。雙方的談判體現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以色列人希望就整體框架簽訂一個合同,能長期適用於未來的交易,換句話說,他們想建立一個銷售平臺。但中國人不習慣過於複雜的合同。有一次,在談判過程中,以色列人堅持在合同中增加一條不可抗力條款,中國人問道:“什麼是不可抗力條款?”當以色列人解釋說,如果出現無法預測的上帝的行為,該條款可解除違約一方的責任。聽到這裡中方人員回答說:“這樣的話,那沒必要,因為我們不信上帝”。經過為期1年的漫長談判,雙方終於達成框架協議。第一批以色列坦克於1981年被運到中國。(注:小編未聽說中國進口過以色列坦克,如有讀者了解情況,可給小編留言或私信。)

以色列輕武器的代表:烏茲衝鋒槍

以中雙邊關係繼續發展,但即便在聯絡十分緊密時,這些交易仍然完全保密。中國人拒絕前往以色列,僅僅通過看幾張武器照片(偶爾會有一段錄影)就簽下數億美元的合同,連生產線都沒有看到過,這種信任程度在軍火交易領域實屬罕見。1985年,中以之間的關係才開始逐漸公開化,變得不那麼神祕。這一年,為了學習以色列創新農業技術,中國第一次向9名以色列農業管理人員發放簽證,其中一人是農業部官員。同年,以色列重新開放10年前關閉的駐香港領事館。以色列希望同北京正式建交,但這這個想法直到蘇聯解體和1991年馬德里和會後才能實現,因為只有當阿拉伯人公開和以色列人坐下來談判時中國人才願意建交。1992年,以色列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此後,兩國民間貿易迅速發展,貿易額從1992年的1億美元增長到20年後的80億美元,中國也成為以色列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而這一切都開始於1979年那次軍火交易之行。

鐵穹攔截彈,過去10年中以色列實現了對火箭彈等小目標的攔截

以色列建國以來,發展對外防務關係特別是軍火貿易,為這個國家賺取了許多美元,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但以色列發展防務關係的目的遠不止於此。由於被阿拉伯敵國環繞,以色列不得不利用先進的科技和軍事能力,同包括俄羅斯、中國、新加坡和印度在內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否則這些國家根本不會同猶太國建交。在發展同以色列關係方面,各國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有的國家非常欽佩以色列的快速發展,希望複製以色列的成功。還有的國家像以色列一樣面臨許多蘇制武器的威脅,希望學習以色列在多年衝突和戰爭中積累下來的經驗。武器貿易雖然幫助以色列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建立起外交關係,但以色列也為此付出過代價,導致以色列和最重要的盟國美國的關係出現緊張。最典型的例子是“費爾康”事件,這大概是以色列進入國際軍火市場以來最慘痛的一次經歷。

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使用707客機

最新評論
  • 1 #

    最早是1983年中國從以色列引進1982年貝卡空戰表現出色的怪蛇空空導彈 引進後根據假想敵情況進了改進使之更靈活(以色列原來設計認為應該幹掉飛行員 因為了機可以很快彌補 所以戰鬥部大)!!!

  • 2 #

    猶太人的滴灌技術,反恐技術

  • 3 #

    孫軍啥意思?蘇軍吧?

  • 4 #

    引進以色列的105亳米坦克炮,不是坦克

  • 5 #

    不可抗力太籠統,如果同意那太隨便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多國將加入中俄伊艦隊演習?伊朗透露新情況:對是否結盟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