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科技領域,軍事研究總能率先取得開創性的成果,然後帶動民用科技的發展,以美國為例,網際網路技術最早來源於彈道DaoDan預警網路,然後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掀起了一場資訊科技革命。軍事領域由於任務目標高、投資大、有頂層設計支援等特點,對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利用往往能夠率先突破,然後引領技術應用的潮流,美國在這方面的表現特別突出,並在進行著持續不斷的嘗試。

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讓美國海軍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主要作戰任務區域由大洋轉變為近海,提出了一種新的艦艇概念Littoral Combat Ship(簡稱LCS),中文翻譯為濱Hai戰鬥艦。這個新概念艦型能滿足多重任務需求,要具備反艦、掃雷、反潛、特種作戰、監視偵察、運輸等多種任務能力,是這個時代護衛艦的發展趨勢。

在對濱Hai戰鬥艦的招標中,美國各大軍火商躍躍欲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德事隆公司紛紛提交了自己的設計方案,這就讓美決策部門的選擇面臨考驗。最終,美決策部門沒有像往常招投標一樣擇其一而用之,而是同時選擇了洛馬和通用動力的設計方案,原因在於這個新概念艦型的發展成熟需要一個過程,二者同時研發有助於降低風險。

通用動力的中標型號被命名為DuLi級濱Hai戰鬥艦,洛馬的中標型號則被命名為自由級濱Hai戰鬥艦,二者分享訂單的同時也互相競爭。

作為一型新概念艦艇,濱Hai戰鬥艦的噸位一直沒有完全確定,從一開始的500噸級到後來的2000噸級,最後定型時滿載排水量已超過3000噸,到了中型護衛艦的級別。

由於設計方案的不同,兩種型號的濱Hai戰鬥艦在基本指標上又有明顯區別,二者的標準排水量同為2200噸,自由級的最大排水量達到了3100噸,Duli級為2800噸,自由級長、寬、吃水深分別為127.4米、13.16米、3.96米,DuLi級則分別為127.6米、31.6米、4.27米。這就能看出Duli級比較寬、載重噸位相對較小,自有級比較細長、載重噸位明顯更大。

在動力系統上,自由級和DuLi級均採用了相同的裝置,2臺羅爾斯羅伊斯MT30燃氣輪機,單臺功率為36兆瓦,2臺費爾班克斯·莫爾斯公司16PA6B STC柴油發動機,單臺功率為6.4兆瓦,4臺V1708柴油發電機,4臺羅爾斯·羅伊斯153SII大型聲學優化噴水推進器,具有推進效率高、噪聲和振動小、操縱效能好等優點,較為適合淺水航行,能顯著提高艦艇的機動效能。

強大的推進系統使得自由級和Duli級分別獲得了45節和50節的最高時速,位居世界大中型水面艦艇之首,在16節的航速下均能達到4500海里的最大航程,超越了一些驅逐艦。與此同時,濱Hai戰鬥艦具備優異的機動效能,以自由級為例,在30節的航速下能在230米的距離內急停、在345米的距離內急轉彎,還能在800米的距離內實現360度機動。

武器系統上,濱Hai戰鬥艦設計了模組化元件,根據不同任務即插即用,包含反潛、反水雷、反艦三種任務模組,平時儲存於標準集裝箱內,按設計效能可在一天之內換裝需要的任務模組,自由級本身還能另行攜帶一個任務模組隨時換裝。這是一種先進的應用思維,武器進行可移動設計,會增強武器本身的通用性,按需要配置於各大艦艇,水面艦艇平臺搭建標準化的軟硬體系統,通過開發標準化介面來適應不同終端武器的組合,是一種高效率、多功能的武器配載方式。

這種通用模組的思維是硬體應用領域的一大突破,後來的朱Mu沃爾特級也採用了這一設計思路,將來必將成為一種趨勢,只是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需要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需要更多軍工企業運用這種思維去合作生產。

濱Hai戰鬥艦除了能搭載有人駕駛直升機外,還可搭載無人機(MQ-8B“火力偵察兵”戰術無人機)和無人水面航行器(“斯巴達”無人駕駛水面航行器),瞄準了未來無人作戰的趨勢,提高了多工的適應性。

在艦艇隱身方面,濱Hai戰鬥艦做了眾多率先嚐試,桅杆、艦橋、艦身一體化設計,配合艦身傾角和隱身塗層極大降低艦體的雷達反射截面,噴水推進的應用顯著降低了艦艇的噪音特徵,濱Hai戰鬥艦在水面艦艇隱身方面領域做了一次巨大的嘗試,為後來者提供了明確的參考。

總體來說,濱Hai戰鬥艦開創了一個新的應用艦種,隱身、快速、高機動性、多工是世界海軍發展的必然趨勢,模組化武器設計是一種大膽的思維創新,可以極大提高武器裝備的使用效率,隨著應用的不斷成熟必定會引發武器系統的一場變革。

此外,隨著無人飛行器、無人水面航行器投入戰鬥任務,未來海戰已逐漸呈現無人化的作戰場景,濱Hai戰鬥艦投入應用的無人載具發射與回收系統正是任務無人化的應用嘗試。

濱Hai戰鬥艦雖然出現了很多問題,也曾經被很多人看輕,但是其對於武器應用思維的改變將具有開創性意義,隨著理念的不斷髮展和應用的不斷成熟,這種先進思維對軍事領域的影響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體現。

與此同時,濱Hai戰鬥艦這種模組化的思維模式和應用模式在成熟之後應用到民用技術領域,將會提高我們工作、生活的效率和便捷性。比如未來的汽車很可能出現車身和底盤可以分離的設計,根據不同的目的換裝不同的底盤、發動機、電池,如果想要自駕去歐洲旅行,那就可以換裝越野車底盤、節油性好的發動機、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混合動力汽車),這樣才能滿足這種遠距離旅行的需求。

當然,這一切需要建立在模組化應用技術成熟的基礎之上,而軍事領域的嘗試正在為這類技術開闢道路,可以設想一下你眼中的未來。

注:

單價超過20億美元的結論來自於和沙T的交易,2015確定的協議,4艘MMSC多工水面戰鬥艦(基於自由級)包含配套設施及後續服務112.5億美元,單價28億美元。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北約命名蘇57為“重犯罪”俄製五代機首戰就撂倒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