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我們都知道,核武器是當今世界殺傷力最大的武器。自其問世以來,真正在實戰中只使用過一次,沒錯!就是美國在二戰時投放在日本的那兩枚!由於當時剛研發出來,技術不是很成熟,那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還遠遠不能與現今相比。可即便這樣,依舊造成了近三十萬日本人死亡。事實上,人們對原子彈的恐懼除了其爆炸時產生的威力外,還有來自原子彈爆炸後所形成的核輻射。

就拿曾經日本廣島遭受原子彈打擊為例,當廣島挨核爆後,除了核爆時產生的高溫和衝擊波造成的大量死傷外,核爆後產生的放射性汙染物使得廣島的很多生物都產生了基因突變。不少人因此得了絕症,在痛苦中緩慢死亡,這種在絕望中等死的狀況才是人們對核武器恐懼的根源。哪怕現在的廣島經過了七十多年的恢復,但只要談及核武器,人們依舊談虎色變。

這時又有人不禁會問,同樣都是遭受核輻射,為何日本廣島經過了多年的恢復,現在早已人滿為患。而前蘇聯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所在的地區至今依舊無人居住,還是一座死城?難道日本人身體有天然的抗性?不怕得病不怕死嗎?

事實上,這並非日本人不怕死,而是曾經打擊日本的原子彈由於技術原因,爆炸烈度以及產生的輻射遠沒有現在大。再加上是半空引爆的,使得當時的原子彈爆炸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大多擴散在了空中,地面所受的影響並沒有核電站爆炸後來的猛烈。除此之外,日本還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使得日本常年多雨,在日本廣島遭受原子彈打擊後,大雨將空氣和泥土裡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都衝進了海洋。再加上海風的“洗禮”,使得日本廣島所受的核汙染逐漸變小,最後達到可以供人居住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核武器與核電站在建造原理上有極大的差異。核武器製作時,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其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能量,進而達到殺傷敵人的效果,這就使得原子進行核裂變的週期十分短。而核電站在建造時,目的是能夠持續進行能源供應,原子核裂變週期極長,因此發生核洩漏事故後,對環境的影響也極深。

當然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現在的核武威力也會越來越大,若是在實戰中再次使用,對環境的影響絕對是毀滅性的。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暗渡陳倉祕密調兵!俄公佈最新情報,美:中俄是對手,已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