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我們的後勤保障系統明年將得到大幅改善,我有信心讓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官兵們在2020年可以吃飽、吃好。”在新近舉行的烏克蘭國防部例行通報會上,烏克蘭防長安德烈·扎霍羅德紐克如是說道。

在不少人的印象當中,當今的烏克蘭還是個儲存有許多蘇聯時代的“黑科技”的國家。儘管其經濟政治建設已是一塌糊塗,但爛船總歸還是有三分釘子的,更何況是烏克蘭這麼個造出過大型航母、現代化主戰坦克、航空/艦用發動機和各種導彈的軍工出口國,世人會對其保有這樣的印象也不足為奇。

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卻是,曾經的軍工出口大國的頭銜對於現在的烏克蘭而言毫無意義,因為這些冷戰遺產不僅沒法讓這個國家的武裝部隊在裝備上更新換代,而且現在就連出口盈利也越來越困難了。軍工行業的窘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困局的某種縮影,正如文章開頭時所提到的扎霍羅德紐克的那番發言,“讓官兵們吃飽吃好”對於現在的烏克蘭軍隊來說,都是一項挑戰。

這可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烏克蘭鄉村聯盟負責人伊萬·托米奇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目前的糧食消耗嚴重依賴進口農產品,而在烏克蘭老百姓的日常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土豆,現在也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從非洲引進的,而且這種趨勢還在不斷走強。對此,托米奇認為“連土豆都要從非洲進口這對於烏克蘭而言簡直是奇恥大辱”。

不只是糧食,烏克蘭現在連一些基本的武器裝備也沒法自給自足。烏軍原打算在2020年為部隊換裝一批新裝備,但受窘迫的現實所困,最後不得不向德國伸手求援,希望德國人能將他們退役和淘汰不用的二手老舊裝備轉贈給烏克蘭使用。

這不算是什麼特別過分的要求,但即便如此德國人也沒給烏克蘭什麼好臉色看。烏克蘭外長普利斯泰科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大吐苦水,聲稱德國方面並沒有同意烏克蘭的請求,拒絕了向烏提供軍事援助。儘管德國已經為烏克蘭提供了許多幫助,但對於眼下的情況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說來讓人唏噓的是,歷史上的烏克蘭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此處地形平坦、黑土肥沃,十分適合種植各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在冷戰時期不僅餵飽了蘇聯的眾多加盟國,而且還憑著出口創收賺取了不少的外匯。蘇聯當初也沒少扶持烏克蘭,這也使得烏克蘭一度成為了全歐洲工業基礎最為完善國家之一,所以烏克蘭才會擁有包括黑海造船廠、“曙光”設計局、馬達西奇、安東諾夫和莫洛佐夫機械製造廠在內的一大批世界級軍工單位。

不過這些風流往事早已成了過眼雲煙,現在的烏克蘭只是一個連土豆都要從非洲進口,連部隊的餐盤子都只用得起一次性貨色的國家。航母和坦克對於它來說已經漸行漸遠了,如何確保在下週五到來之前不會餓死,這才是烏克蘭軍隊現在最需要頭疼的問題。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為什麼火箭發射不能趨於完善完美,像流水線一樣?而總出現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