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被任命為太平洋艦隊總司令。

對這個任命,“不太懂事”的尼米茲媳婦還曾經對老尼發出“高升祝賀”,老尼則是一臉不爽: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日本人幹完了,老子就是個光桿司令!

但其實,老尼的話也不全對,畢竟,這場突襲行動中,三大主力航母(“薩拉託加”號、“企業”號以及“列剋星敦”號)都“完美”躲開了一劫。

而事實上,二戰期間,美國人擁有的航母總數就有147艘,其中只有4艘被擊沉。

說到此,其他國家的航母又有多少呢?英國96艘,日本25艘,德國1艘(在建)。

嘿,看這組資料,美國真是不可否認的一家獨大,比英國、日本、德國加一起都多。

問題來了:以德國的軍工水平,為啥不發展航母呢?如果德國大力發展了航母,是不是會改變歐洲局勢?

一、“狼群戰術”的成功

說到此,就不得不說“狼群戰術”的成功了。它的創始人是卡爾·馮·鄧尼茨,除了德軍海軍一把手之外,他還有倆非常牛掰的榮譽稱號:

德軍三大名將之一,以及希特勒死後的德國總統。

早在一戰時期,他就擔任過U形艇的艇長,曾經擊沉了五艘敵軍運輸船,獲得鐵十字勳章。

正是一戰中的這個成功經驗,老鄧從此在潛艇戰法上一路狂奔,馬不停蹄,在二戰時升級開發出了“狼群戰術”。

正是這套戰術,在大西洋給盟軍運輸船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幾乎封鎖了大西洋海運。

既然價格相對低廉的潛艇,就可以產生這麼大的作用,那還要航母幹啥?而且德軍的主戰場在歐洲,並沒有特別強烈的遠洋需求。

二、“俾斯麥號”戰列艦出擊

而除了“狼群戰術”的成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教訓”,那就是俾斯麥號戰列艦命運的影響。

首先解釋一下戰列艦:聽名字就知道,這寶貝的主要作用就是戰鬥!

通俗點說,就是海戰中的坦克,特點是噸位大、裝甲厚、火力猛,抗揍又能打,但缺點則是機動性差一點。

與之相對應的是機動性強,但不抗揍的巡洋艦。

曾經我們北洋海軍的定遠號、鎮遠號,就屬於戰列艦序列,致遠號、經遠號則屬於巡洋艦序列。

而德國品質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則是二戰時期戰列艦中的驕傲,但這份驕傲,卻是曇花一現,輝煌卻又短暫!

1939年2月,俾斯麥號戰列艦下水,這艘戰艦被賦以“鐵血宰相”之名,足見日耳曼人對它寄予的厚望。

它設計了前後各兩座的揹負式炮塔、經典的雙連裝式主炮、破浪型艦首、堡壘式艦橋,這一切讓俾斯麥號看上去頎長、堅毅,這種外形一如當時冷血無情的德軍士兵。

除了“賣相”好看,更恐怖的是它的戰力:俾斯麥號不僅有著42000萬噸排水量,8門15英寸炮的強火力,同是還有31節的航速。

這麼說吧,它的排水量,比同時代的很多航母都大,它的火力,也優於同時代的戰列艦,它的速度,則接近於巡洋艦。

而它的天生使命,就是殺戮和破壞。

1941年5月,“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 巡洋艦,開始了它們的大西洋之旅。

它們此次的任務,就是突破英國海軍的大西洋封鎖,從而切斷英國人的海外運輸線。

偵測到戰力超強的“俾斯麥”號出動,英國人再也無法淡定,可是手裡能拿出來的牌實在不多,無奈之下,派出了老奶奶“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愣頭青“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說胡德號老,真是一點都不冤枉,它是1916年的產物,本是為一戰服務,可是1920年下水的時候,一戰已經結束;

而等到1941年,它已經二十多歲,很多裝置已經老化,胡德號處於退役的邊緣,而且它的很多裝備已經落後於時代。

而威爾士親王號則很年輕,1941年3月才算完工,5月時,很多裝置還處於除錯狀態,還是個絕對的“新兵蛋子”,但它首戰的敵人就是強大的俾斯麥號。

英國海軍司令部派出一老一弱倆“殘兵”,也是沒辦法,家底實在不多了。

5月24日早晨6點,英國胡德號、威爾士親王號與德國俾斯麥號、歐根親王號在丹麥海峽狹路相逢。

作為巡洋艦的歐根親王號首先出現英國人的視野,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卻誤以為這就是俾斯麥號,對著歐根親王號就是一頓猛攻,彈藥像不要錢一樣灑向了歐根親王號。

可神奇的是,這些炮彈居然沒有一顆命中歐根親王號,而速度稍慢的俾斯麥號,此時已經調整到了最佳戰鬥狀態——橫向位,船上8門火炮全部對準了老奶奶胡德號。

而胡德號的位置並不好——只有2門火炮可以還擊。

結果可想而知:僅僅8分鐘後,胡德號就被擊中彈藥庫,艦身斷成兩截,“老奶奶”徹底失業,艦上1418人遇難,僅3人倖存。當然,俾斯麥號也被擊傷。

俾斯麥號一戰成名,如果它沒有受傷,那麼突破英國人大西洋防線的戰略任務,就很可能實現。

但它在茫茫大洋的行蹤,也從此被盟軍鎖定,英國海軍開始調動全部力量,獵殺俾斯麥號。

先是派出諾福克號與薩福克號巡洋艦追擊,之後連受傷返航的威爾士親王號也重新投入戰場參與追擊。

再之後,英國海軍不斷投入力量,總計 8艘戰鬥巡洋艦、2艘航空母艦、14艘巡洋艦與27艘魚雷快艇驅逐艦一起加入了追擊,很明顯,英國人不惜代價,一定要幹掉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此時正在返航,可惜,由於傷勢影響,俾斯麥號的航速降低到了28節,這個速度註定了它很難擺脫追蹤。

艦隊指揮官呂特晏斯上將命令機動性更好的歐根親王號脫離艦隊北上,而由俾斯麥號獨立應對追兵。

雖然追兵陣容強大,可是得益於俾斯麥號強大的火力和超厚的裝甲,雙方艦隊一度形成互射態勢。

俾斯麥號且佔且退,距離法國的聖納澤爾已經不足700英里,而這場海洋追擊戰已經進行了50個小時,呂特晏斯相信俾斯麥號一定能逃出生天。

可惜,兩顆魚雷改變了事態的走向:其中一顆卡死了方向舵,這讓戰艦無法變向。

眼見無法逃生,呂特晏斯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船艦失去控制,我們將戰至最後一彈。

此後,俾斯麥號徹底成了盟軍的靶子。5月27日上午10:39,俾斯麥號緩緩沉沒。

從5月24日到5月27日,七十多個小時的追擊,英國海軍動用了50%的力量,終於成功獵殺了俾斯麥號。

三、後續影響

此戰中,呂特晏斯的表現既聰明又失敗。

從戰術層面看,他的戰法無可指責,可是他卻不懂無線電靜默準則,導致俾斯麥號屢被發現、鎖定,並最終飲恨大西洋。

最強戰艦俾斯麥號的損失,讓希特勒大失所望,外加鄧尼茨“狼群戰術”以小博大的成功,德軍從此基本放棄了海面軍備的計劃。

甚至於,連在建的航空母艦,德國人也無限期的放慢了腳步。

本來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號航母已經完工95%,可卻從此成了吉祥物一樣的存在,在二戰中毫無建樹,最後成了蘇聯的戰利品。

參考文獻:《名艦傳奇:獵殺俾斯麥》《出道即巔峰,德國的旗艦,二戰的傳奇——俾斯麥號》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反艦導彈發展出了三種方向,中美俄三國各選了一條,你更看好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