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國,為了預防美國利用戰略視窗期的軍力優勢打壓中國而瘋狂暴兵,因此先進戰機數量直線上升,從大約2000年的十名開外直線上升到第二名。巧合的是,這也跟中國經濟總量的排行類似。
現在這種生產量已經可以了,可能產量從100-120架/年很快上漲到500架每年。在絕大多數裝備上,中國的產能和潛在產能均超過了美國。中國隨著綜合國力追近並超越美國,軍工方面追近並超越美國只是個時間問題。
那麼先來分析為何中國三四代機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這些:原因1:成本:一下子全面換裝,成本太高。原因2:技術壽命,飛機等武器發展迅速,今天的先進技術明天就可能過時。如果你一下子換裝所有飛機,那麼意味著之後你的空軍將會停止在某一個技術水準上。因此各國都採用“小批多次”即逐步換裝,保證自己手中有幾種不同水準的武器系統。
原因3:使用壽命。 武器使用壽命是固定的,就是說你今天同時全面換裝了1000架飛機,將來這1000架飛機就會同時達到壽命極限。屆時你會面臨巨大的換裝壓力。而在此前,飛機壽命沒到,你缺乏更換的動力。一條生產線的產量是有極限的。和平時期是這樣的產量,戰時可以增加生產線提高產量。如果現在增加生產線,就需要花錢保養和維護閒置生產線,從而提高單架飛機成本。而且現在是早期版本的J20,以後肯定還要升級更新,如果產量太大不好換代。
只有技術有,生產線有,要造出來還不簡單。造出來有以下問題。1、先進性是否足夠,比如殲10,頂多算3.5代機,先進性已經有點落伍,大量製造是否值得。大量裝備是否值得。在敵人面前造出一堆廢鐵有什麼意義?2、是否有訂單。飛機非常耗錢,要是想技術發展,資金支援必不可少,單純靠國家無休止投資肯定不行,要能賣出去掙到錢,然後加大研發,才能良性迴圈。
3、飛機研發、製造、保養維護以及飛行員的培養都成本高昂,現在只有幾大國才有資格玩,小國財力根本不允許。這麼大的投入,需要抓關鍵點。這裡很明顯,研發是關鍵,佔領了技術制高點,就掌控了一切。但研發也是最費錢的,特別是基礎材料的研發和工藝的進步,最新的火控演算法,最好的氣動佈局,航空發動機等等,這些不僅燒錢,而且還需要人力物力的配合。總之,現在中國奉行的是夠用,戰爭也不可能一瞬間打起來,如果生產線全線運轉,那就重走蘇聯死於重工的老路了。
在年新生產戰機數量上,中國以120架左右領先,美國約80架,俄國約50架,歐洲聯合研製的陣風約30多架。因為新型戰機的效能增加(攻擊半徑、偵查和火力控制區域增加),外加價格昂貴、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較小,各國對戰鬥機的需求數量也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