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今年十.一的閱兵式亮相的“傳說中的武器”太多!在70種裝備當中,長時間以來軍迷們翹首以待的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也不負眾望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通過觀看閱兵式的實況轉播和閱兵式之前記者到“閱兵村”對裝備方隊指戰員的採訪中透入出來資訊,可以斷定出東風–41是目前世界上綜合能力最強的洲際戰略核導彈。

那憑啥說東風–41是最大的洲際戰略核導彈呢?首先,就是東風–41是目前世界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攜帶10個彈頭時射程超過15000公里,射程已經超過了東風–5B洲際戰略核導彈的13000公里,與俄羅斯SS18/薩爾馬特超重型洲際導彈相當,但SS18/薩爾馬特超重型洲際導彈只能由地下井發射,還是液體發動機沒有任何機動能力,與東風–41具備大部分地形機動能力相比有天壤之別!

那麼,中國為何要將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0公里?原因是中國地理位置的精度不利於洲際導彈的射程全球覆蓋,中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的北部,早年間的東風–4或者2000年代初的東風–31戰略核導彈在新疆發射可以完全覆蓋歐亞大陸,但是洲際導彈射程要覆蓋北美大量就有很大的困難,只能是採取飛越北極路線的辦法才能打擊北美大陸上的目標,而跨越太平洋的導彈只有東風–5A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部署在吉林,並且數量有限。

從這種世界地圖上可以大致看出中國的早期洲際導彈打擊Continental目標沒有問題,但是覆蓋北美目標困難很大...關於射程的問題沒啥不能說的,因為世界上五個掌握洲際導彈的國家射程都要全球覆蓋,不能全球覆蓋怎麼叫做“威懾”?只有戰略核威懾才能遏制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基於中國早期洲際導彈不能形成全球覆蓋,中國有必要研製出來射程更遠全球覆蓋的洲際戰略核導彈才行,所以要研製射程為15000公里的東風–41導彈,還要求它具備非常好的機動發射能力,因為機動發射能力具備突然性,敵方探測到它會有較長時間的延緩,縮短了敵方的防禦時間,這要比天天頭上有偵察衛星的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導彈生存率生存能力高了許多!

東風–41導彈,機動能力的強體現在可以機動到中國境內的大部分地域,如此高的機動能力可以隱蔽在森林、峽谷、荒漠...等等人跡罕至不易被發現的地方,更有利於達到核打擊的突然性。

東風–41不但做到了全區域機動,還可以做到區域內“無依託隨機發射”,這是它第二個先進之處,那麼“無依託隨機發射”又是什麼意思?

早年間包括:東風–31、東風–31A、東風–21...這些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的這些導彈雖然都是機動的,但是在發射時都要都要進入到預設陣地,由於戰略核導彈射程很遠,燃料必須裝的很多,所以它們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在發起豎時對地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導彈起豎之後重心也會很高,如果是鬆軟地面會影響到支撐車體液壓機不能借力,有翻車的危險!更有由於洲際導彈發射時後座力很大,如果發射車自身就不穩定承受不了巨大的後座力也同樣會翻車,出現了翻車後果不堪設想!

美軍“和平衛士”洲際導彈裡面的慣性制導陀螺儀,它相當於人的小腦,是控制精度的,如果人的小腦有了病症:輕則半身不遂,重則根本不能行走,洲際導彈也是這樣的,慣性陀螺儀不好導彈的飛行精度偏差會很高,會有幾十公里的CEP誤差值...世界上所有的洲際導彈裡面都有這個東西。

那麼“慣性陀螺儀”與發射陣地有啥關係?因為這個東西怕振動,它是整個球體浸泡在氟利昂液當中的,有一點點振動就會漂移,它漂移一點點將會嚴重的影響到洲際導彈發射精度!而洲際導彈的機動發射車,在複雜路面行駛難免會出現振動,就會引起慣性陀螺球的漂移,所以當車輛進入到發射陣地後要對它的精度進行重新的調整...也就必須要有預設發射陣地。

2009年國慶六十週年閱兵式上的東風–31A導彈,注意它的發射筒尾部,有四個小液壓器,這個時候的東風–31A導彈仍然需要進入到預設陣地發射,但是在21世紀的軍事科技條件下,在預設陣地發射導彈是危險的!外軍的“太空眼”已經凝視過預設陣地幾千次了,戰時有可能要將這些預設陣地摧毀...非常的不安全。

東風–31AG和它前面的東風–31A尾部的對比,顯然這時候的東風–31AG型導彈已經具備了“無依託隨機發射”。

“無依託隨機發射”需要對發射筒進行升級改造,筒內要進行柔性材料填充,要幾乎完全的吸收振動對導彈帶來的影響,同時發射車的減震和平衡能力也要進一步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在較鬆軟的地面進行無預設陣地發射...這些“事情上嘴脣碰下嘴脣”說的很容易,實際做起來非常難的,都是有極高的工業能力國家才能做得到!

而東風–41的“無依託隨機發射”說明它不但運載工具非常的先進,而且在行駛過程中通過“自行診斷系統”就能知道發射筒內導彈的狀況,比如說:溫度,溼度是否合適、導彈的所有系統狀態是否在允許值當中...只有隨時知道導彈的狀態才能實現隨機發射,而這些都是通過高度自動化、電子化才能實現的!

圖片上是東風–26正在發射的情景,東風–26也是“無依託隨機發射”導彈,圖片裡可以看到是沙地發射場,根本沒有進行夯實和加固,導彈在發射筒內先點燃推力火藥,產生高壓氣體將導彈推出發射筒,推高到一定高度後導彈發動機自行點火...東風–41也大概是這個發射狀態。

從閱兵式當中看到東風–41的發射筒很粗壯,說明它的內裡的導彈直徑也會很大,可能會達到3米,有了這樣粗的直徑東風–41攜帶彈頭的數量會有十個,一次攜帶十個彈頭大大的增加了打擊力度,同時也增加了防禦難度,以為根本不清楚哪一個是真的核彈頭。

東風–41所攜帶的彈頭估計是百萬噸等級的大當量彈頭,而不是幾十萬噸級別的中等當量的彈頭,因為中國核彈頭數量不多,在核反擊的方式上不以打擊敵方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核潛艇洞庫、地下指揮中心...這樣的硬目標為目的,而是對方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區...這類軟目標,就是讓敵方難以承受巨大的人口損失。

從彈頭的品質來看,中國早在1990年代初就已經實現了核彈頭的小型化,並且通過發射幾百顆衛星的跟蹤/測量所積累出來的經驗,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打擊精度會非常高。

圖片上這個複雜的裝置叫做“環形鐳射陀螺儀”,它是使洲際導彈飛行更穩定、提高飛行和打擊精度的非常重要的儀器,是與“機械浮動式慣性陀螺儀”相配合的穩定陀螺,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在“機械陀螺”製造方面比美國有略微的差距,但是中國的環形鐳射陀螺卻很先進,彌補了機械陀螺精度略差的問題,加之中國還有北斗衛星導航,多項措施加起來時彈頭的打擊精度要高於俄羅斯!並不比美國的差了什麼。

在本次閱兵式上中國展示的東風–17型彈道導彈,人們感興趣的是它的“乘波體”彈頭,這個被稱作“打水漂”的彈頭目前為止世界上所有的導彈防禦系統都攔截不了它,它除了可以攜帶常規彈頭外,更可以攜帶核彈頭,如果東風–41配置了“乘波體核彈頭”,它將成為世界上不可能被攔截的武器,其威懾作用將大大增強!

總之,東風–41的亮相讓中國有了一種可靠性、威懾作用俱佳的護國神器,它的在射程上、制導方式上和彈頭異樣化配置上綜合對比要好於美國的民兵Ⅲ洲際導彈,這種導彈只能使用地下井發射,而且是1970年代的老舊裝備;至於說俄羅斯的SS–27“白楊”和它的改進型“亞爾斯”導彈,在射程上(12000公里)和彈頭先進性方面要比東風–41略差一些,處於“伯仲之間”的水平。

東風–41導彈由於具備後發優勢,各系統都是成熟而先進的,所以說它是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先進的洲際戰略核導彈並不為過!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海軍重返藍水!未來或有30艘先進護衛艦,2艘兩棲攻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