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戰爭史,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誕生後,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不幸的是火藥技術傳入歐洲,經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被歐洲科學家超越。
火藥的威力無疑是巨大的,它的爆炸可以削山裂石,可以炸燬普通的鐵器。但是如果鐵物體的厚度比較大,炸藥就無能為力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最強大的武器出現了,那就是核彈。
核彈是在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利用失去的質量釋放出的強大能量,透過原子核的裂變或聚變,對周圍空間造成極大的危害。核彈的出現又一次使人類文明發生了質的飛躍。它已經取代化石能源,成為目前人類最強大的能源。
當然,核能的應用有兩種,核裂變和核聚變,代表作品是原子彈和氫彈。因為核聚變的威力遠遠超過核裂變,氫彈的威力無法與原子彈相比。但是人類研製出氫彈後,並沒有在戰爭中使用過,只是在一些地方進行了相關的核爆炸實驗。
氫彈爆炸的場景讓人感到震驚和恐懼。這種威力無窮的毀滅性武器一旦在現實中使用,無疑會帶來可怕的傷害。所以核彈這種戰略武器是不能輕易使用的,它更大的作用是威懾。
無論是火藥炸彈還是氫彈,他們都希望對周圍空間有很強的破壞力,所以前提是爆炸產生的能量可以釋放出來。如果能量釋放不出來,就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可怕的破壞。
有朋友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把一顆氫彈放在一個10公里厚的鐵球裡,然後引爆,會發生什麼?我相信我的很多朋友都在一些重要的地方看到過一些爆炸性的安全殼,裡面裝滿了易燃易爆的物質。
一旦爆炸安全殼內的物體發生爆炸,厚重的爆炸安全殼就能抑制內部爆炸產生的能量。即使無法約束,爆炸安全殼上部一般也是不密封的,這樣一旦發生爆炸,內能就可以向上釋放,這樣只會破壞上部空間。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爆炸安全殼正上方需要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即緩衝空間。當爆炸安全殼內的爆炸能量向上釋放時,其他三個方向不會釋放能量,因此不會對周圍物體造成損害。
原因有二,如果氫彈爆炸的能量可以完全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也會對周圍環境和物體造成很大的破壞。然後有人構想了一個10公里厚的鐵球。這個鐵球中心有個氫彈。空間很小。如果你對核彈有所瞭解,你應該知道氫彈雖然威力無比,但體積並不大。
那麼一個10公里厚的鐵球能抑制氫彈爆炸產生的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現在人類科技製造的材料鐵的密度並不是特別大,但是隻要厚度上去,防禦力就非常恐怖。普通TNT就算是普通的爆炸安全殼也破不了,就算是威力比較大的TNT,如果是一米多厚的爆炸安全殼,也很難撼動。
所以銀行的金庫等重要場所都有很厚的鐵門防禦,根本不怕TNT爆炸。即使我們目前的核彈威力驚人,對於一些具有良好防爆能力的設施,也無法產生破壞。而一個十公里厚的鐵球,別說氫彈,就算是十個也能暫時剋制住能量。
在這個非常有限的密封鐵球裡,一旦氫彈爆炸,由於能量無法釋放,場面會非常壯觀。眾所周知,氫彈應用核聚變的核能模式是核能最強大的能量釋放模式。在核聚變過程中,原子聚變失去質量,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如果周圍空間廣闊,這種能量會迅速釋放,產生強大的破壞力。但是如果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能量無法釋放,就會產生幾千萬度的高溫,幾百萬個大氣壓。在這種情況下,聚變產生的各種物質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繼續聚變,還會發生其他變化。
看到這裡,很多人想到了太陽內部的核聚變模式。數以千計的氫彈一直在太陽內部爆炸,其嚴重性超乎我們的想象。此時太陽內部溫度達到幾千萬度,氣壓達到2500億個大氣壓。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可以形成這種環境。一個重要原因是,核團簇產生的能量被太陽殼牢牢束縛,無法有效釋放。
在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下,氫被凝聚成氦,氦繼續融合,不斷進行,直到氫被消耗掉,太陽殼不再能束縛核心,外部不斷膨脹坍縮,釋放出內部核聚變能量,發生超新星爆炸。當然,由於太陽的質量,它很難爆發成超新星,在外殼膨脹、核心坍縮後會形成白矮星。
一個直徑10公里的鐵球,可以想象成一個無限小版本的太陽。一旦裡面的氫彈爆炸,瞬間產生的巨大能量會被鐵球束縛,也會形成短暫的核聚變環境。只是這種環境不會像在太陽裡面那樣長久。原因是物質問題。
要知道氫彈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鐵球裡面,爆炸會產生幾千萬度的高溫,在這個溫度下目前還沒有物質可以束縛。鐵的熔點只有1538攝氏度。一旦氫彈在鐵球中心爆炸,產生的高溫會不斷從內部將鐵熔化。但是因為鐵的厚度達到10公里,太厚了,需要時間融化。而且氫彈爆炸產生的能量不足以融化一個10公里厚的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