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10月下旬,應朝鮮方面的請求,中國人民志願軍數十萬大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眾所周知,戰場上的協同作戰一直是個難題。如果不屬一家、甚至不同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那是難上加難。

同樣,志願軍入朝後很快發現,與朝方在協同作戰等方面有很多問題。為此,1950年12月,經中蘇最高領導的促進,組成了以彭德懷為首的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

為此,彭老總在會議閉幕時的總結報告,以加強中朝團結的內容收尾。他事先準備了這樣一段:

中國人民志願軍努力向朝鮮勞動黨和人民軍學習。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有成績,這是光榮的,也是應該的。因為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過去朝鮮有很多同志參加中國革命戰爭,為中國人民而流血,我們應當向他們學習。

看了就知道,彭老總不僅是卓越的戰將,文筆也很好,否則後來也不會有洋洋灑灑的“萬言書”。

當時,這種重大工作事項,彭總都會向領袖請示。毛主席看到講稿後,思索一番,刪掉了這段原文,親筆寫下三段文字。

以金日成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和人民軍,在朝鮮5年來的鬥爭中有了偉大的成績。他們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政權,建立了英勇的人民軍,和蘇聯、中國及其他人民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現在又正在和美國侵略軍及李承晚偽軍進行著英勇的鬥爭。

因此,一切在朝鮮的中國志願軍同志,必須認真地向朝鮮同志學習,全心全意地擁護朝鮮人民,擁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擁護朝鮮人民軍,擁護朝鮮勞動黨,擁護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慼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鬥到底。

中國同志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員、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後勝利,就一定會得到。

顯然,內容和風格完全不同。

當彭德懷在會上熱情有力地以這三段話收尾後,掌聲轟然而起,熱烈而持久,中朝雙方人員熱情握手擁抱。尤其是金日成等朝方黨政軍人士,很多人熱淚盈眶。

此後,雙方的隔閡小了很多,中方將領更注意態度,朝方的配合更積極更熱情,雙方的協同作戰效能著實提高了。為此,彭老總也對毛主席的“小題大做”心服口服。

為什麼不滿彭德懷的簡樸內容?為什麼要高調讚頌朝鮮方面、嚴厲督促志願軍方面?

這就體現出“心之力”作者的功力了。

毛澤東知道,人們在一起時,各自的心理與身份狀態等密切相關,彼此之間的言談舉止互相影響,經常超出自己的預料。

而且,弱勢一方很敏感、很脆弱,強勢一方不經意的言行、正常的要求,弱勢一方也容易浮想聯翩、產生誤解,會覺得是對自己的不尊重,進而憂心忡忡,產生牴觸情緒。

如此這般,隔閡越來越大,認同與協作越來越差。

當時的中朝雙方雖是聯軍性質,中方也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視為一體。但是,畢竟有援助與被援助的本質性差別。

而且志願軍已入朝的部隊就有三十來萬,還有大量後備力量;朝鮮人民軍三、五萬,零零散散,且難有後續補充的資源。雙方實力上有巨大差別,因此,朝方人士的心理非常脆弱,對志願軍方面的言行十分敏感。

同時,朝方是主人,具備本土資源優勢。中方是客人,很多事情需要當地政府和民眾參與;主客之間,本應該“客隨主便”,這也是朝方的意願,但實力相差懸殊,“客大欺店”現象又難免;還有,雙方的戰略意圖等等,都有不同的重心。

一大堆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很複雜,雙方人員自然而然地有隔閡、猜忌。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矛盾衝突,直接影響戰鬥力和戰場效果。

尤其是實力強的志願軍一方,自彭德懷開始,需要震耳發聵之聲,才能讓他們明白,在朝鮮戰場上,需要高度重視態度問題。對待朝鮮幹部,不可像對待國內同志那樣簡單隨便,更不可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

所以,毛澤東不滿彭德懷的簡樸內容,高調讚頌朝鮮方面,嚴厲督促彭德懷為首的志願軍將領。同時讓朝方人士感受到,中國人民對他們的尊重和友好,志願軍的一切都是為了朝鮮的根本利益。因此取得了突破性的好效果,破解了一大難題。

這就是毛澤東,格局遠大,洞察人性,換位思考,高調細緻,消除障礙。

15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十位開國大將皆已去世,但有一位夫人至今健在,今年已99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