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五聖山脈的一個小山頭,卻因為一場由戰鬥打成大規模戰役而聞名於世。這裡因為酣戰43天的猛烈炮火而在軍事專業術語中留下了“範佛里特彈藥量”,也因為酣戰後志願軍的冷槍冷炮而以“狙擊兵嶺”進入美韓歷史。
上甘嶺戰役的特級英雄黃繼光
上甘嶺,五聖山的主峰,雙方殊死爭奪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而其西側,便是鬥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齒相依,形成天然防線,上甘嶺作為五聖山的第一道防線,對志願軍來說是很重要的,倒不是說上甘嶺失去了,五聖山防線就動搖了,但在邊打邊談的過程中,誰贏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就有了談判中的主動權,上甘嶺戰役就這樣打響了!
美第八集團軍的司令範佛里特給這個戰鬥起了個響噹噹的代號——攤牌行動!範佛里特一直想攤牌,但是李奇微一直沒同意,直到李奇微離開了朝鮮戰場去了北約當總司令。接替他的克拉克和範佛里特都是想在朝鮮戰場打出名堂的,倆人一合計,戰損預計200人,戰役時間一星期左右,怎麼樣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當然,彈藥武器消耗對美軍來講,不算戰損,不然也就不會有範佛里特彈藥量了。
![](http://timg.juduo.cc/2021/01/6b6fe78bcb26402998eebce6746c5cd4.jpg)
範佛里特
上甘嶺戰役是慘烈的!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43天裡,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這個炮火密度是什麼概念?炮火最密集的時候,一秒鐘落彈六發!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http://timg.juduo.cc/2021/01/b5878af51f1c4b1cb23e9db865608114.jpg)
戰火紛飛的上甘嶺
是役,交戰雙方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憑藉擊退聯軍900多次衝鋒。但雙方的傷亡是慘重的。“聯合國軍”,根據沃爾特·赫姆斯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1卷)》所述,“聯合國軍”在持續6個星期的三角形山戰役裡共傷亡9000人,而因為美軍傷不起,被拉到前線去當炮灰的南朝鮮軍傷亡也很慘重,只是因為在本土能迅速補充兵力,上甘嶺戰役結束的時候基本上補全建制了,被拉去填坑的韓2師戰前12000多人,戰後還有10000餘人。
而志願軍也損失慘重,志願軍統計己方傷亡為11500人。其中陣亡4838人,傷6691人;共計1.15萬人 ,傷亡率在25%以上。
上甘嶺戰役成為了朝鮮戰場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只是這次攤牌行動和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一樣成為了歷史的笑柄!多年後,美軍對此次戰役依舊著墨不多,卻被上甘嶺戰役後志願軍的冷槍冷炮打出了心理陰影,他們把這裡叫作“狙擊兵嶺”。
一切還要從一個叫徐世禎的志願軍副連長說起。徐世禎所在的40軍355團9連,號稱惹不起的連隊,加之徐世禎性格豪爽,說一不二,打起仗一馬當先,衝鋒在前,頗有點亮劍中李雲龍的習氣。
因為第五次戰役以後,雙方進入了防禦戰階段,陣地對壘就成了家常便飯,沒有上方的命令誰也不敢開槍,但狂妄的聯合國軍卻極盡侮辱挑釁之能事,朝解放軍陣地方向拉屎撒尿的,在陣地上穿著三角褲衩曬日光浴的,更有甚者將南朝鮮姑娘帶到陣地上跳舞的,把前沿陣地的志願軍戰士們氣得牙癢癢。
但是忌憚地方的火力,志願軍下了死命令,不許輕易挑釁,不然會導致敵人猛烈的炮火襲擊,但是一次陣地的換防後,一切變的不一樣了。
這一波接手美軍陣地的是英國少爺兵,挑釁手段比起美國兵來更是變本加厲,這可把徐世禎氣壞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決定要教訓一下這些大爺兵。
十六天過去了,徐世禎顯得比較平靜,他除了去陣地上看對面英國兵的作死表演,少了以往的活潑,終於第十七天,徐世禎把這些天憋的大招放給了英國兵——用冷槍收割了7顆英國兵人頭。
這下可把營長、團長愁壞了,按理說,消滅了敵人是好事,但是犯紀律了,有可能導致更大的後果,所以冷槍打聯合國軍的事情很快就到了志願軍司令部。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變違紀為立功,從此掀起了一陣冷槍冷炮運動。
冷槍冷炮運動是一項長期的運動,是配合實施毛主席零敲牛皮糖戰術的典型。1951年5月27日,此時第五次戰役還沒有結束,毛澤東在接見陳賡、解方時就首次提出了此戰術,因為經過前四次戰役結果,像初始階段大規模透過運動殲敵已經不可能了。
1952年10月24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又一次指出此種作戰戰術的必要性,而經過前期準備、訓練的神槍手、神炮手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過此時的上甘嶺戰役正酣,戰役結束後,上甘嶺上那些功勳坑道和戰壕將再一次立功,不過這一次不是抵禦敵人的炮火了,而是幫助志願軍的神槍手遠端殺敵。
雖然冷槍冷炮運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整個解放軍防禦戰線上戰果也不差,但是上甘嶺戰役之後到戰爭結束的日子才是這項運動的高潮。
這時候一個入伍一年多計程車兵進入了朝鮮,並在上甘嶺陣地上書寫了狙擊手的傳奇,他就是張桃芳。
張桃芳,江蘇興化人,1931年出生,1946年擔任兒童團團長,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一個天才射手就此可能就埋沒了,但是漫長的邊打邊談歲月還是給了張桃芳在朝鮮戰場一舉成名的機會。
張桃芳的故事並不是從他那裡得知的,而是從其戰友呂長青。呂長青也是一名優秀的狙擊手,戰績是178人,雖然比起張桃芳來差一點,因為張桃芳的記錄實在是讓人高攀不起,214人!
![](http://timg.juduo.cc/2021/01/056c7bc8e288442c92340537f54c6e0f.jpg)
晚年的呂長青,張桃芳戰友
嚴格意義上講呂長青,張桃芳等這些所謂的狙擊手,只能稱作是神槍手,因為他們用的槍是步槍,並不是真正的狙擊槍——水連珠。
被稱為水連珠的步槍,它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做M1944式莫辛-納甘騎步槍,口徑7.62毫米,槍管長520毫米,瞄準工具為弧形標尺,彈頭初速每秒820米,有效射程1000米。
![](http://timg.juduo.cc/2021/01/dd1f112d40d646d29726660773b77942.jpg)
這個步槍在志願軍戰士手裡發揮了驚人的威力,雖然前期比較難馴服,張桃芳剛開始還有過三射零中的記錄,這讓張桃芳倍感錯愕,更加日思夜想琢磨怎麼馴服這把蘇式神槍。當神槍手們掌握了它的脾性,一切都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據呂長青回憶,張桃芳他們四人一起鎮守在上甘嶺597.9號高地最前沿的7號陣地,其實就是一條30多米長的交通壕,最近的射擊臺距敵人也就50多米,對面陣地上的美國佬是黃眼珠還是綠眼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進入上甘嶺陣地的第18天,張桃芳第一次趴到了射擊臺上。但是他在“吃了三個大燒餅”之後苦練的射擊技術還是失靈了,他忘了這是在山地,跟平時的訓練不是一回事。不過張桃芳不愧是天生的狙擊手,俗話說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那種。
不到兩個星期,張桃芳就把山地上怎麼計算坡度,結合運動敵人的高度、速度、方向調整射擊角度琢磨明白了,對面的聯合國軍們的苦頭來了!
張桃芳狙擊敵人
1953年2月10日,張桃芳擊發9次,射殺敵軍7名,成績超過了所有老狙擊手,到2月底,他用22天時間247發子彈,打死了71個敵人的事蹟,已經透過24軍《火線報》廣為流傳,更是驚到了皮定均,從此還產生了一雙皮靴的故事。
張桃芳超高的狙擊技術,讓敵人聞風喪膽,除了使用炮火報復,更是透過狙擊手和炮火配合以圖消滅張桃芳,但張桃芳雖歷險境,卻毫髮無損,張桃芳更是戲稱美軍不要信上帝了,上帝竟保佑他了!
張桃芳單兵作戰32天,斃敵214名,創下了朝鮮戰場冷槍狙擊射殺最高紀錄,和他一樣優秀的射手還很多,他們一起讓冷槍冷炮運動結合毛澤東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戰術,展現出驚人的威力!
聯合國軍內心充滿了絕望,部隊換防交待小心對面的槍子兒;老兵對新兵說小心對面的槍子兒,不然你沒命了!
槍冷炮運動從1952年開始,志願軍集中大量狙擊手和神炮手積極作戰,平均每2發子彈斃傷一名士兵、每30發炮彈毀傷一輛坦克、25發炮彈擊毀一輛汽車、給予聯合國軍重大殺傷,截至朝鮮戰爭結束冷槍冷炮運動共斃傷美韓等聯合國軍5.2萬人,其效果不亞於發動一場戰役。
美軍打的是國力,我們打的是智慧,毛主席“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在上甘嶺這裡也許換成你有你的彈藥量,我打我的狙擊槍更合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