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八路軍最初抗日的時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白手起家"了。經過長征之後紅軍的裝備損失殆盡,急需補充。所以八路軍各部隊高度重視利用繳獲的軍械物資來進行補充,在較大的戰鬥中組織力量專門負責收集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物資,成為部隊戰時後勤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麼八路軍到底是如何繳獲補充的呢?
抗戰初期,八路軍主要同日軍作戰,由於日軍極為凶悍,即使被包圍也會頑抗到最後一槍一彈,戰鬥激烈持久,因而在戰場上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很難。據徐向前回憶,第一二九師在長樂村戰鬥(一一五師六八九團參加了戰鬥)中"消滅日軍1500多人。但由於敵我雙方反覆爭奪,我們的部隊撤出戰鬥匆忙,繳獲甚微,只有60多支步槍,3挺輕機槍,戰馬10餘匹。戰鬥中,689團和772團都曾奪過大炮,但又被敵人奪回去了。
只有八路軍抓住戰機伏擊日軍交通線,打擊敵人瑙重部隊時才有較多繳獲。第一二九師先後取得了七亙村、神頭嶺、響堂埔等伏擊戰的勝利,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補充了部隊。其中神頭嶺伏擊戰共斃傷日軍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50餘支。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陳賡大將在《抗戰的回顧》中寫到:"(神頭戰役)初,我補充團武器不全,手執長矛,出發作戰之時,紛紛提出日號'用此長矛換取敵之38式步槍',故衝鋒猶顯神勇,1營戰士竟有刺殺敵兵11人者。戰鬥結束,該團全部換得新式武器。"可以說是非常的令人振奮,八路軍戰士用長矛對抗步槍居然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逐漸轉入重點守備,作戰完全依靠汽車、火車之不斷輸送,前線部隊所攜帶之彈藥器材不多,因而戰場繳獲更加不易。1941年1月,葉季壯在《八路軍的後方勤務工作》中一文中指出,這時與日軍作戰"常常在大的勝利之後,亦不能補充我軍之消耗,有時亦僅僅夠本而已。"
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的《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指出:"與日寇作戰,彈藥消耗很大,而繳獲則較少,這與國內戰爭大不相同。這一時期偽軍逐漸增多,成為日軍掃蕩和蠶食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幫凶。偽軍多是日軍強拉的淪陷區老百姓,或是收編的土匪、潰軍等,也有部分投降的原國民黨軍隊。偽軍戰鬥力很差,打起仗來往往一觸即潰,其裝備大都落在了八路軍手中。
可以說有了偽軍的運輸大隊,八路軍的日子開始變得好過多了,但是當年搏命的槍三八大蓋的傳說始終激勵著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