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導彈(Anti-ship Missile)是指從艦艇、岸上或飛機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常採用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固體火箭發動機為動力裝置;採用自主式制導、自控飛行,當導彈進入目標區,導引頭自動搜尋、捕捉和攻擊目標。反艦導彈多次用於現代戰爭,在現代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反艦導彈發展到近代,已經可以從多種型態的載具上使用,包括從各類飛行器上發射的空射型,由地面發射的陸射型,由水面艦艇使用的艦射型以及自潛艇發射的潛射型。
1、LRASM隱身反艦導彈
在反艦導彈的發展上,美國與中俄的發展方向有些許不同,目前中俄兩國的反艦導彈大多是超音速突防或者亞音速低空突防兩種方式。不過美國就不同了,其反艦導彈的發展是朝著隱身突防的方向。LRASM隱身反艦導彈為了增加射程,所以只能以亞音速的速度飛行,不過其雷達反射截面只有普通導彈的十分之一,現存探測手段發現該導彈時已經是“近在咫尺”了,所以很難對復。其最大射程達到了1000公里(空射版,艦載版450公里),可攜帶454千克重的高爆戰鬥部,2.4米的命中精度,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不依賴GPS),可以做到反射後不管。可以說是全球反艦導彈射程最大的導彈之一。
2、“鋯石”3M22反艦導彈
這可是令美國聞風喪膽的一款反艦導彈,該反艦導彈巡航時速度可達4-6馬赫,末端突防速度可達8馬赫,最大射程約為400公里,目前美國的艦載防空導彈對“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幾乎是束手無策,這算是正常的反艦導彈中搞得最好的一款了。
3、東風-26C反艦彈道導彈
作為反艦導彈中最“另類”的一款,東風-26C基於強大的偵察衛星網,可以攻擊4000公里之外的大型艦船,除此之外東風-26C末端突防速度可達15馬赫,並且採用灌頂式打擊,還是核常兼備,目前所有的防空導彈幾乎都拿它沒辦法。
4、“匕首”反艦彈道導彈
俄羅斯的這一款反艦導彈應該讓美國更為懼怕,該導彈類似於我們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射程大概20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約為10馬赫,不過它是空射版,可以搭載到戰鬥機或者“逆火”轟炸機上進行發射。
5、中國鷹擊-18
中國“鷹擊-18”反艦導彈在艦載垂直髮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導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燃料耗盡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導彈”,一枚即可廢掉“宙斯盾”。鷹擊-18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未來反艦導彈的發展方向。
6、挪威NSM反艦導彈
NSM反艦導彈有著奇高的作戰效能。NSM採用法國改進型飛魚反艦導彈的微薄噴氣發動機,重量輕推力大,節省燃料。彈體大量採用吸波、降低紅外線反射訊號材料,具備優異的隱身性。NSM全長3.96米,全重400公斤,最大飛行距離在250公里以上。NSM的尺寸完全能夠裝在F-35戰機的彈艙內而不必機翼外掛,如此一來可完全保持F-35戰機對艦攻擊時的隱身性。
7、俄羅斯天王星反艦導彈
“天王星”反艦導彈系統是俄羅斯星一箭國家科研生產中心為俄海軍研製的新型反艦導彈系統,其導彈的外形尺寸及效能指標與美國的“捕鯨叉”導彈相類似。該武器系統可以裝備各種水面艦、海軍直升機等,今後還準備裝備空軍飛機,其作戰用途是打擊水面艦、導彈艇、魚雷艇和炮艇,以及敵方護航艦隊和登陸部隊中的運輸艦。
8、印度布拉莫斯-2超音速巡航導彈
“布拉莫斯-2”型巡航導彈由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發,射程290公里,能攜帶重達300公斤的常規彈頭以2.8倍音速飛行,2010年9月5日試射成功。該型號導彈飛行高度很低,可躲避雷達和反導彈系統跟蹤,被認為是用來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有效工具。目前研發重點是空中發射型和水下發射型。
9、歐洲MBDA公司“馬特”系列導彈
“馬特岸基防禦系統”可執行沿海交通監控任務,還可對領海內的敵對船隻進行封鎖。該系統能夠監測和繪製海上通訊線路,可利用主動監視裝置探測和識別敵對船隻,通過資料鏈接收目標資料,並利用新一代反艦導彈封鎖敵艦行動。
10、瑞典RBS-15G岸對艦導彈
這是一種車載機動發射的中程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每輛車可載4枚,於80年代後期裝備部隊。最大射程150千米,它的作戰區域可覆蓋大半個波羅的海,用於封鎖卡特加特海峽,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該導彈與瑞典RBS-15F空對艦導彈相比,彈體兩側增加了兩臺固體火箭助推器,全彈品質770千克,其它效能與RBS-15F導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