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2019年迪拜航展上,中國中國產的殲-10CE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表明殲-10C系列已被批准出口,至於價格,有訊息稱只有4000萬美元,這對一款三代半戰機來說,堪稱良心價。戰鬥機的價格並不統一,不同配置和不同的後勤保障服務會造成天差地別的價格差異,殲-10CE的4000萬美元單價是一個怎樣的配置和配套服務目前還不清楚,但就算是裸機價,這價效比也算可以了。

殲-10CE配備中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光電探測系統、綜合電子戰系統和一體化玻璃座艙,裝備中國產PL-15中遠端空空導彈、PL-10E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及各種配套的精確制導炸彈、隱身空地導彈等,論戰術指標並不亞於F-16V和“陣風”,相比之下巴林購買的F-16V單價約為7000萬美元,加上彈藥零件、訓練後勤等,超過1億美元,印度購買的法國“陣風”更是高達2.5億美元。

殲-10CE加上彈藥零件、訓練後勤保障等配套服務,可能也很難達到8000萬美元,只相當於F-16V的裸機價格,還不到“陣風”的三分之一,對一些經濟並不那麼寬裕的小國來說,顯然殲-10CE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當然國際市場的競爭也是不能忽視的,俄羅斯的米格-35報價只有5000萬美元,給印度這個老客戶的更是隻有4500萬美元,更不用說美俄都有大量二手的F-16和米格-29在國際市場傾銷。這個競爭環境對於之前從未有過出口記錄也沒有實戰記錄的殲-10系列而言,簡直不能再殘酷。

最重要的是,先進戰鬥機的採購從來不只是軍事和經濟的賬,更要考慮政治因素,說白了就是這些國家給美國交保護費,中國自然很難在這樣的背景下輕易開啟相關國家的市場。

如果說還有一絲搶奪市場的可能,那就是加緊研發出口型五代機,目前國際五代機市場基本被美國的F-35壟斷,但洛馬現在的產能只能優先滿足F-35合作伙伴國的需求,最快也要在2025年以後才能向其他國家出售,俄羅斯的蘇-57更慘,連原定的出口國印度都放棄了,短期內也很難開啟新的市場。

所以中國航空工業如果能在2025甚至2023年之前推出一款出口型五代機,也許就能從美俄的嘴裡搶肥肉吃。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殲-31有望上艦,第四代艦載機或搭配殲-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