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塔防類的遊戲,所謂塔防遊戲就是在敵人前進的道路上,一路紮下堡壘,對敵人進行殺傷。這種遊戲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也曾經設計了一個和塔防遊戲一樣套路的作戰計劃——九段漸減邀擊戰術。那麼這個如同塔防遊戲的作戰計劃,到底有用沒用呢?

一、日本與美國的爭執

在1905年5月的對馬海戰結束後,日本海軍取得了這場海戰的勝利。在這場教科書一樣的海戰中,日本以損失三艘魚雷艇的微弱代價,取得了對俄國海軍的空前勝利——俄國海軍戰沉16艘船隻,自沉6艘,被俘7艘。經此一戰,日本海軍成為了新興的海上強國,在太平洋地區可謂是地區一霸。乍一看,似乎日本躋身列強,制霸海洋的夢想已經唾手可得。

然而這場勝利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勝利那麼簡單,更有大洋彼岸的美國的注意。作為太平洋地區的另一個玩家,美國當然不希望日本過分強大,所以為了自己在亞洲和太平洋的利益,採取了各種方式打壓日本。而日本也在1907年頒佈了《帝國國防方針》,這份檔案裡,以俄國為陸軍的假想敵,而海軍的假想敵則是美國。隨後日本以美國為目標,開始加快自身海軍的建設,這讓美國十分擔憂和不滿。

而為了震懾日本,美國則派出了由十六艘戰列艦組成的大白艦隊,開始環遊世界,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訪問別國,更是為了震懾潛在敵人。目睹了美國實力的日本,開始正視其自己與美國的差距。因為無論從國力、工業實力、資源、人口等來衡量的話,日本海軍尚不具備與美國海軍一戰的可能性。如果強行一戰,結果必然是日本海軍損兵折將。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海軍要如何戰勝美國海軍就成了一個問題。按照日本海軍的佐藤鐵太郎和秋山真之提出的“對美七成論”,日本海軍必須擁有美國海軍總噸位的七成,才能有和美國海軍一戰的能力。作戰計劃是,在美國海軍進攻日本時,以輕型艦艇,潛艇和航空兵對美國海軍實施打擊,讓美軍在三千海里的航程上,每一千海里損失一成兵力,這樣在以後的艦隊決戰時,日本和美國就在同一個水準上了。

二、九段漸減邀擊戰術

可以說在當時,秋山真之的這個戰術,已經有了一些後來的九段漸減邀擊戰術的雛形,不過其核心思想還是純粹的艦隊決戰。畢竟在當時而言,海軍唯一的決戰方式,就是通過戰列艦的對決來達成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在當時,秋山真之的策略是錯誤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華盛頓海軍公約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噸位被規定為了美國海軍的六成,而非他們預計的是七成。同時隨著英日同盟的瓦解,日本海軍在海上也必須獨立面對美國,這就造成了此前“對美七成論”的全面瓦解。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先後頒佈了《帝國國防方針》的修改版和《帝國軍用兵綱領》,這不僅標誌著美國取代了俄國成為日本的第一號假想敵,也標誌著日本海軍從“艦隊決戰”轉向了“九段漸減邀擊戰術”。所謂漸減,就是逐步削弱敵人,而邀擊,就是攔截的意思。日本海軍決定採取後發制人的策略,即將決戰時機推遲,雪藏主力,而在之前盡力以輔助兵力和其他手段消耗美國海軍,待到將其消耗至日本海軍所期望的程度,再伺機與其展開主力艦隊決戰。

而實戰時,日本海軍將先一步摧毀美國海軍的亞洲分艦隊,並奪取呂宋島,關島等地。當美軍主力艦隊向日本進發時,日本海軍就會在其航行途中,以潛艇、魚雷艇、驅逐艦、水雷、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等多種手段予以打擊,通過擊沉或是重創其軍艦的方式,讓美國海軍艦隊主力減少到一個低於日本海軍,或是與日本海軍相當的數量。然後再由日本海軍主力艦隊迎敵,以逸待勞,一舉摧毀美國海軍主力艦隊。而這個戰術,也就是日本漸減邀擊戰術。

儘管聽起來威風霸氣,但是實施階段卻變的困難,首先就是原本不受限制的輔助船隻,在法國挑起的二次談判所簽訂的《倫敦海軍軍備限制條約》裡受了限制。迫於無奈,日本海軍只能進一步對該計劃進行修改,一方面加強品質,一方面也加強了夜戰和潛艇戰術的強化。而所謂九段漸減邀擊戰術,也在這個時候徹底成型。

所謂九段,就是將漸減邀擊戰術分為了九個步驟,分別是:遠洋偵查與打擊、叢集雷擊、遲緩登陸、內南洋前哨戰、內南洋潛水戰、航空攻擊、內南洋水雷強襲戰、內南洋機動作戰和最後的艦隊大決戰。經過這麼一番折騰,日本的九段漸減邀擊戰術也就正式成型了。

三、白費功夫的戰術

隨著九段漸減邀擊戰術的成型,日本海軍將其命名為了“九段漸滅作戰”,同時將自己的造船計劃完全圍繞“九段漸滅作戰”來制訂。為了完成這個計劃,日本海軍建造了大和級戰列艦和翔鶴級空母,並積極強化水雷部隊,不斷提高陸基航空隊的對艦攻擊能力。可以說,日本是傾舉國之力,來為配合這個戰術。但因為日本海軍主動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錨地珍珠港,這就導致了原定計劃的以逸待勞,變成了主動出擊。

而到了1942年4月16日,日本海軍軍令部頒發了《大東亞戰爭第二階段作戰帝國海軍作戰計劃》,對於未來的作戰目標規劃為:“第二階段帝國海軍的作戰目的是殲滅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的敵方艦隊及航空兵力,進一步獲取戰略要地強化確立帝國不敗的戰略態勢,迫使英國屈服並摧毀美國的戰意。”這標誌著,日後日本海軍改變了長久以來的“九段漸滅作戰”,放棄了戰略上的守勢,轉向了一個瘋狂的戰略進攻方案,意圖逼迫美國海軍與其展開決戰。

當然,這不代表“九段漸滅作戰”就徹底失去了價值,比如中途島戰役,日軍的作戰計劃就是一個簡化版的“九段漸滅作戰”,而結果並不如日本想的那麼好。在中途島戰役中,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全軍覆沒。如果再加上此前珊瑚海戰役和後來瓜島戰役的損失,美日雙方的艦隊實力對比開始逆轉,到了1944年則以美軍壓倒性的優勢宣告了日軍的失敗。

事實上,這就是九段漸減作戰戰術的一個問題,按照日本計劃,美軍是要被不斷削弱的。可美軍不是傻子,雖然說美軍當初自己的《橘色戰爭計劃》,本身就很貼合日軍的“九段漸滅作戰”。但美國人真打起仗來,怎麼可能按照日本規劃的路線來作戰呢?何況這個計劃本身就是基於日俄戰爭的舊經驗來制訂,而距離日俄戰爭已經過去二十多年,情況早已與當年不符。那麼“九段漸滅作戰”本身就成了一個落後的計劃,如何能在戰場上成功呢?

結語

日本海軍沒有注意到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演變,以及航空力量在海戰中地位的提高,傳統那種,通過一次艦隊決戰就贏得海戰勝利的時代早已過去。在其“九段漸滅作戰”的指導下,其海軍也就成為了一支畸形的,只注重艦隊決戰,卻忽視了自身資源與後勤保障工作的艦隊,根本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而反觀美國則可以以強大的國力,與日本進行不間斷的對抗,直至耗盡日本國力,並贏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參考文獻:《日本海軍圖鑑》

《日本海軍艦載兵器大圖鑑》

《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二戰德國最沒用的設計:坦克防磁裝甲,最大的作用是欺騙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