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群裡深入討論了中途島海戰中的人為因素,頗為激烈,在這裡把一些思路統一整理出來。科普的知識就不多囉嗦了,讓我們直接跳到1942年6月4日上午7時35分,鑽進“赤城”號狹小艦橋上南雲忠一的腦子裡,沉浸入那十分鐘。
圖1. 本文主角是南雲忠一,注意領口兩顆櫻花的海軍中將軍銜
就在幾分鐘前,南雲收到了一份令人震驚的電報,內容是“發現十艘敵艦”,距離並不遠(在相互飛機攻擊範圍之內),方位在自己的東方(中途島在東南,三方互成犄角,美方兩股力量形成壓迫之勢)。
“利根”號四號機的甘利洋司一等飛行兵曹是在0728分將電報傳送到“利根”號,該艦需要在譯電後再轉發給整個機動部隊的旗艦“赤城”號,然後才提交給總指揮官南雲忠一,這個過程需要幾分鐘。
圖2. 本圖顯示了南雲機動部隊、中途島和美方艦隊三者間的相對位置
南雲忠一收到電報的準確時間並沒有在歷史上記錄下來(甚至南雲自己聲稱他在8點左右才收到這份情報),但是夏威夷的美軍無線電監聽站曾在0747分截獲了“赤城”用明碼發給甘利洋司的電報,要求“保持接觸”,因此可以肯定南雲是在收到情報後才下的指令。
因此,讓我們假定南雲在0735分獲悉敵情,此刻距離甘利洋司發報剛過了七分鐘,距離南雲忠一做出決斷還有十分鐘,如同一個遇到麻煩的棋手一樣,南雲忠一開始了他的長考。
首先,這批敵艦肯定不是自己人,按照山本的計劃,其他日本艦隊都在自己的西面,出現在東方的這支大艦隊只能是敵人,而且顯然日方的潛艇警戒線沒有發揮作用。
其次,不管三七二十一,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馬上出擊,但是20分鐘前自己剛下令換彈(主要是一航戰的43架九七艦攻需要魚雷換炸彈),第一批(“赤城”號6架、“加賀”號9架)已經基本完成,剩下28架進行到什麼程度已經無從考究,大致可認為其中三分之一已換成八十番高爆彈,三分之一還掛著九一式航空魚雷,還有三分之一正在換。
九七艦攻在魚雷和炸彈之間切換時不僅是一摘一掛那麼簡單,還需要更換不同的炸彈掛架,所以費時費力,並且許多替換下來的魚雷並未按照操作規範放入有防護的彈藥庫,而是被堆在一旁的儲物架上。
二航戰的九九艦爆(“蒼龍”號16架、“飛龍”號18架)要簡單得多,一來按照日軍規範,艦爆的掛彈是在甲板上操作的,二是艦爆不需要更換炸彈掛架,出動速度會快得多,這也是0830時山口多聞忍不住要催促南雲的一個背景。
如果立即出擊,南雲可在40分鐘內把一航戰仍掛著魚雷的九七艦攻送上天,預計數量是“赤城”號12架、“加賀”號18架,再加上二航戰的34架九九艦爆,共有64架轟炸機,這雖不完美,但仍將是一支毀滅性的力量!
圖5. 正在起飛的九七艦攻,實際上從加油掛彈到起飛需要一個較長的準備過程
但是,如此分拆出擊將違反日本海軍一直以來的航空母艦軍事規範,這在教條主義嚴重的日本海軍裡顯得尤為不能接受(有意思的是,珊瑚海海戰中的五航戰曾挑選過一批優秀的九七艦攻飛行員在夜間出擊,類似美軍SBD的帶彈偵察,這也是一次打破建制的靈活出擊,雖然結局很不完美)。
另外,南雲也沒有多少零戰能夠用於護航。機動部隊此行一共只帶了約80架零戰,分別來自四艘母艦的戰鬥機隊和預計用於防禦中途島的第六航空隊(有些零戰是備用機,以零部件狀態儲存,不能立即投入戰鬥),第一波護航已經派出了36架,剩下僅40架出頭。如果護航零戰派多了,誰來保護機動部隊,如果派少了,第二攻擊波的老兵油子將被屠殺!
就在南雲糾結是否要馬上出擊時,頭頂上空還有一支嗡嗡作響的重型四發轟炸機部隊,這些B-17大約在0735分左右抵達南雲上空,他們盤旋在6000米高空尋找轟炸機會,零戰一開始並沒有飛上去跟他們較量,但他們就像是一把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高懸在南雲機動部隊的頭上。
而且在20多分鐘前,一架B-26轟炸機差點就撞上“赤城”號艦橋,雖說南雲這樣的職業軍人早有隨時會死的準備,但是躲過大劫的心情平復仍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
圖7. 劇照中的南雲忠一,旁邊配角COS的可能是艦長青木泰二郎大佐或航空參謀源田實中佐
山本曾經在出徵前特意提醒過南雲,要防備可能出現的美國艦隊,圖上推演時也曾有過被命中兩艦的結果,航母之間的戰鬥殘酷性絲毫不遜色於戰列艦間,披掛厚甲的戰列艦交戰尚且被稱為“大錘砸雞蛋”的“人品遊戲”,那麼自身無甲且帶著大量易燃易爆品的航空母艦更像是一個揮舞著利刃的裸體武士,對航母來說,最好的防禦就是不被對方盯上!
可笑的是,聲名顯赫的南雲忠一竟從沒有切身體會過被飽和攻擊的絕望!
一個月前的印度洋海戰中,曾經有8架英國“布倫海姆”式輕轟炸機飛臨機動部隊上空,被護航的零戰擊落和趕走,沒有造成任何傷害,這給了南雲錯覺:敵人不堪一擊,泥轟的艦隊和飛機天下第一!
南雲不是飛行員出生,對於航空作戰的時機把握,以及航空母艦的脆弱性(特別是日本航空母艦的脆弱性),他沒有實戰經驗,也沒有什麼的戰例可供研究參考。世界上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戰發生在20多天前,雙方對戰例的分析和消化都還需要時間,美國人率先從“列剋星敦”號的航空燃油燃爆學到深刻的一課,從此開始在戰鬥前用二氧化碳吹乾燃油管內的殘餘燃油,而日本人對此還是一團懵懂。
在南雲統領的這支機動部隊裡,他承受著巨大的責任,這是凡在一個單位或企業擔任過一把手的人都有的體會,其他人包括副職只需要建言,一把手決策並承擔一切可能的後果。
圖9. 因為航空燃油大火無法控制而最終被棄艦的“列剋星敦”號,美國人從中學到了損管的祕訣
0735分到0745分,長考中的南雲內心一定是極不喜歡遇上這種糾結,他開始下意識地求助於僥倖,萬一那支美國艦隊裡沒有航空母艦呢?
實際上,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國航空母艦部隊幾乎是不停頓地出擊,讓我們簡單列舉一下:
1941年12月,“列剋星敦”編隊接近到威克島以東500公里試圖解救威克島,差一點和山口多聞的二航戰交上手。
1942年1月,“企業”編隊從珍珠港出發,和“約克城”編隊會合後於2月1日襲擊了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南雲當時率領一航戰和五航戰正在支援攻佔拉包爾,在接收到敵情後曾一度試圖接近美艦隊。
2月,“列剋星敦”編隊在接近拉包爾時被提前發現,謹慎的指揮官布朗少將選擇了後撤。在會合“約克城”編隊後,兩艘航空母艦一起航行到莫爾斯比港以南,出動艦載機飛越歐文·斯坦利山脈,襲擊了正在登陸萊城和薩拉莫阿的日本艦隊。
3月,“企業”編隊在返回珍珠港僅9天后即再次出擊,襲擊目標是威克島,隨後,尼米茲又要求“企業”號繼續襲擊了更靠近東京的南鳥島(美方稱馬爾庫斯島)。
圖11. 畫作:B-25雙方轟炸機從大黃蜂號上起飛出發空襲東京
4月,剛從大西洋增援過來的“大黃蜂”號搭載著16架B-25陸航轟炸機,在“企業”號編隊護航下襲擊了東京,這是當時最具有轟動效果的一次航空母艦打擊,直接改變了日本輿論,影響了軍方的決策。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國家,民意都是一種很有效的武器,尤其是當這種打擊所需要的資源很少時,更是一種划算的買賣,許多軍人不如政治家理解透徹。(詳見同名公號搜尋:“杜立特空襲”)
5月,爆發了世界上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戰鬥,日方為“翔鶴”、“瑞鶴”、“祥鳳”三艦,美方“列剋星敦”和“約克城”兩艦,戰鬥結果是孤獨的“祥鳳”被美艦載機輕易碾碎,“翔鶴”被擊傷,美方“列剋星敦”被擊傷引起航空燃油燃爆,最終被棄艦,“約克城”號也被擊傷但不致命。
此戰中暴露了航空母艦上的航空燃油是個風險最高的危險源,“列剋星敦”的燃爆引起了美方高度注意,從此提升了防護和處理程式。而日本人沒有親身體驗過這種痛,直到中途島時才一次性補繳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的學費,代價巨大!
眾所周知,在中途島損失的日本四艦全部是被炸彈命中並引發無法拯救的航空燃油大火,足足燃燒了10個小時,在各艦水下防護全部完整的情況下,四艘航母都必須被放棄,這在人類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直接改變了對航空母艦作戰危險性的認識。(詳見同名公號搜尋:“加賀大火”)
那麼試想一下,在美國海軍戰鬥意志如此旺盛的情況下,於中途島東方出現的這支大艦隊,必然是美國人傾力出動的反擊部隊!
中途島計劃的制訂者和決策者山本五十六、宇垣纏、黑島龜人全都表現出一種奇怪的錯覺:即在日本海軍連勝的態勢下,美軍很可能不出來跟日本海軍決戰,所以才要設計一個精妙絕倫的“捕鼠籠”,用少量力量攻擊美軍必救之地,引誘美國艦隊出來吞下“誘餌”,從而完成消滅美國艦隊的“偉大壯舉”。(詳見同名公號搜尋:“捕鼠籠”)
這種海軍戰術設計思路當然不是日本人的首創,最典型的就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英德雙方各自先派出自己的“誘餌”——戰列巡洋艦隊,以各種花式驚豔表演吸引對方的戰列艦主力艦隊前來吞餌。戰鬥過程也為許多軍迷熟知,德國的“誘餌”費舍爾艦隊痛擊了英國“誘餌”貝利艦隊,然後德軍主力舍爾公海艦隊試圖吃掉英國“誘餌”貝利艦隊,但在英國主力——傑里科的大艦隊出現後逃之夭夭。
圖14. 日德蘭大海戰被視作德國人打破海上僵局的最大一次嘗試,可惜仍然贏了場子輸了裡子
總體評判,德國人因為艦體堅固射術精準運氣爆棚,戰果略勝一籌,但是整支德國公海艦隊差點被英國大艦隊包了餃子,直接導致德國海軍從此士兵士氣低落,軍官被嚇破了膽子,在剩下的兩年時間裡不再敢亮劍,而只作為一支“存在艦隊”,以免出現“因為一次海戰的失敗而葬送了一個帝國!”
熟讀戰史的黑島龜人毫無疑問地非常清楚日德蘭海戰和類似的戰例,海戰與陸戰不同,一旦兩支艦隊互相發現實力差距較大時,較弱的一方很自然地會選擇避戰,這將導致海上交戰率不高。有人統計過,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26次水面海戰中,有22次發生在夜間,就是因為白天比較容易偵察和估算雙方力量,從而導致了較低的交戰率。
真正能交上手惡鬥一番的海戰,只可能是雙方勢均力敵,都覺得自己有勝算的那種。隨著戰鬥的進展,處於不利的一方也會選擇避戰保船,沒有必要死鬥到底。可惜的是,這種並不難理解的道理卻很容易引起道德綁架,比如甲午大東溝海戰和豐島海戰中,“濟遠”艦的兩次脫逃就被一直釘在了恥辱架上。實際上大東溝海戰中一度脫離佇列的還有數艘清艦,但除了“濟遠”外,其他輕傷的清艦又返回了戰場,所以“濟遠”方伯謙的命運就在戰後很快就被“愉快”地決定了……(詳見同名公號搜尋:“甲午”)
回到中途島,山本和黑島都認為通過這個“捕鼠籠”計劃,美國人一定會來救中途島,無論普通日本人患上多麼嚴重的“勝利病”,以為“蝗軍天下無敵”(戰爭迷霧或輿論控制之故),但是山本和南雲應該知道尼米茲是一個多麼渴望戰鬥的人,在針尖對麥芒的實力相近的海戰上,美國人還沒有慫過!
最典型的戰例就是一個月前發生的珊瑚海海戰,通過破譯日本海軍的密碼,尼米茲知道日軍將出動在本土完成修理的“加賀”號配合第八艦隊的輕型航母“祥鳳”號掩護入侵莫爾斯比港,因此即使在“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尚在襲擊東京返航途中,無法趕到南太平洋的情況下,仍然敢於用“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個編隊迎戰,這更是尼米茲旺盛的戰鬥意志的證明!
圖17. 1962年老電影《甲午風雲》中,對鄧世昌和方伯謙的形象設定就很對立
海戰實際過程也不多囉嗦了,由於山本臨時決定用五航戰代替“加賀”,日本人實際達成了3比2的兵力優勢,但即使總兵力不佔優,美軍也打得很好,儲存了大部分艦載機實力。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陰差陽錯地讓日本人一下子失去了三艘母艦的可用兵力,而已方受傷的“約克城”號卻能帶著“薩拉託加”和“列剋星敦”三艘母艦上的精銳的艦載機部隊繼續參加中途島海戰。
當然,美軍也存在分兵的可能,導致這十艘軍艦中也未必包括航母,但考慮到這支艦隊已經進入航空打擊範圍內,其對南雲部隊的威脅已經相當大,無論有沒有航母,都應該第一時間發起攻擊,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對方沒有航母上。
還有一個更為可笑的推測,認為美軍可能出動戰列艦。實際情況是美國人自開戰後壓根一次都沒出動過戰列艦,不是缺船(開戰一個月後珍珠港就重新集結了七艘戰列艦之多,只比戰前少一艘,詳見同名公號搜尋“鐵烏龜”),而是根本對戰列艦無信心。連山本自己都不敢把戰列艦送到沒有制空權的地方,又怎麼能假設美國人會這麼幹?
立即出動攻擊群顯然是合適的、必要的!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正從中途島返航的第一攻擊波,他們自凌晨出發後在0700完成空襲,並預計在0810-0830之間陸續返航到母艦上空,到時候四條母艦將忙於收容這批飛機,作業將持續至少半小時,每艘母艦都有30架左右的艦載機需要收容。
遺憾的是,我們手頭沒有任何資料證明南雲和他的參謀們曾在這十分鐘的長考時討論或意識到這個非常重要的甲板佔用問題。也就是說,0735-0830的這段時間將是起飛第二攻擊波的最佳時機——再早還沒有發現美艦隊,再晚就要考慮收容友永機群的問題。我傾向於認為南雲不會遺漏考慮這個因素,畢竟這批飛機佔據整個機動部隊的四成兵力。但是偏偏在半小時後,先起飛還是先降落的糾結又將堆在了南雲面前等他決定!
最噁心的影響因素是前文所述的B-17遠端轟炸機,他們原本是去轟炸前一天發現的日本登陸艦隊,但此時騷擾的是南雲本隊。如果此時立即啟動起飛工作,所有母艦將不得不進入並保持迎風高速航行的狀態,這是一個容易被密集投彈命中的危險狀態。從B-17拍攝的照片來看,0735-0750這段時間,日本母艦為了躲避炸彈曾經進行了大幅度的高速轉圈機動,無法起降大型艦載機。
這段時間具體是怎麼過的呢?首先是B-17在南雲頭上盤旋了近20分鐘,同時發現的美國潛艇“鸚鵡螺”號也曾一度威脅到“加賀”號。當這些隱患被趕走後,0810分,來自第八魚雷機中隊的15架TBD魚雷機已經趕到戰場,南雲始終沒能獲得一個舒服的艦載機起飛週期!
那麼,南雲是否有打破常規思維,破解眼前困境的機會呢?
如果開啟上帝視角,南雲的最佳選擇是立即起飛攻擊機群,同時做好敵機隨時來襲的準備。為了避免被一直定位,機動部隊還可以選擇向遠離中途島和美艦隊的方向高速躲避。
如前文所述,立即起飛的困難一是掛彈混亂、二是沒有足夠的零戰護航、三是母艦正面臨轟炸機和潛艇的雙重威脅,可能遭到損失。
圖21. 影視作品:南雲必須在狹小的艦橋裡做出許多重大的決策
如果南雲能預見到一小時後他受到的慘重打擊的話,他很可能會願意冒這些風險讓第二攻擊波立即起飛。掛彈再亂也比在自己的母艦上爆炸更好,缺乏護航也仍有機會破壞美國航母的甲板,至於自己的母艦可能被命中,那也比四艘全軍覆沒來得強。
但我們不能以超人的角度來要求一個凡人,南雲在進行上述長考的同時,身處的“赤城”號艦橋是一個僅有十多平方的四處漏風的小鐵皮屋子,周圍環境嘈雜,防空炮火不停,飛機也在呼嘯而過,這些外部環境都會干擾到這個55歲的老軍官。
南雲能坐上這個位子是排資論輩的結果,用一個更好理解的詞,就是“體制”決定。在軍隊這個大體制裡,超出常規的動作需要承受無窮無盡的質疑,特別是當你失敗了。
圖22. 畫作:在中途島為珍珠港復仇的美國俯衝轟炸機
而且南雲的確也是一個沒有航空母艦對戰經驗的軍官,第一場航母對決發生在25天前,很多戰爭迷霧仍未解鎖,很多經驗教訓尚未得到歸納總結,很多戰鬥細節要在數十年後才被髮掘出來。1942年6月4日的南雲忠一對航空母艦戰術的研究和理解甚至不如我們今天的許多讀者。
他不知道對手到底是什麼實力,他不知道美國飛機飽和攻擊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甚至他也不知道日本航空母艦脆弱到一點就著、一著就滅不了!
他幻想著美國艦隊裡沒有航母,他幻想著能夠獲得更好的甲板起飛週期,他幻想著以更加強大完整的陣容完成對美國艦隊的一擊致命!他幻想著武運長久!
0745分,南雲結束了他的長考,下達了被後世反覆流傳和研究的兩道簡短的命令:
“停止換彈!”
“命令偵察機偵察清楚敵艦隊情況,立即上報!”
南雲錯過了當天僅有的出擊視窗,也錯過了挽救日本帝國最精銳海軍力量的機會。
15分鐘後,來自中途島的VMSB-241中隊和B-17中隊對南雲部隊實施了長達半小時的不斷騷擾;
45分鐘後,從中途島返航的友永機群回到航母上空等待降落,南雲選擇了先降落;
95分鐘後,來自“大黃蜂”號的第八魚雷機中隊抵達南雲艦隊開始實施攻擊;
105分鐘後,來自“企業”號的第六偵察機中隊和第六轟炸機中隊抵達南雲艦隊,一舉摧毀了“加賀”號和“赤城”號。
南雲的第二攻擊波始終沒有一架能飛上天空。
你認為中途島海戰失敗最大的責任在誰? (單選)
0人
0%
行動決策者山本五十六
0人
0%
計劃制定者黑島龜人
0人
0%
現場指揮者南雲忠一
0人
0%
日軍整套僵化的思維和體制
0人
0%
不是蝗軍太笨,而是米軍太狡猾
0人
0%
說不清楚
投票
-
1 #
-
2 #
山本五十六在戰前就指定了兩個模糊不清的戰役目標,一個是佔領中途島,另外一個是引誘並消滅美軍主力,其實兩者不能兼顧的。
-
3 #
站在機動部隊司令長官南雲旁邊的配角應該是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吧?
-
4 #
自打知道中途島戰役後,我一直就在想,拿不定主意,先後撤個50公里,100公里的,整利索了再來戰行不行,因為海戰不需要搶佔地形呀,另外,方伯謙是屬於擅自逃脫吧,撤退命令都沒下達呢
-
5 #
就結果論,感謝南雲
-
6 #
我兒子經常對我說,抗日名將南雲忠一。
-
7 #
根子還在日軍大本營,雪藏大和長門等戰列艦,夢想著戰列艦隊決戰。不是這思想作怪,派戰列艦隊炮擊中途島,讓戰列艦承受美軍第一輪攻擊,航母躲在後面伺機出動。
-
8 #
其實南雲背的鍋有點過大了,日本的偵查做的很糟糕,不管是戰前的情報工作還是戰時的戰術偵查,都是模模糊糊,尤其是日本艦載偵察機好幾次給出錯誤報告,這種情況下指揮官很難進行正確的判斷。相反,美國在戰前就完全破解了日本的意圖,山本裝13搞的“阿留申佯動”完全就是分兵弱化自己,卡他林娜水上飛機又盡職地隨時把戰場情況傳回後方,整場戰役基本上就是美軍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打,如果不是“約克城”倒黴的遇上了日本潛艇,那真有可能美軍航母零損失!
-
9 #
其實當時美日雙方大家都根本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航母的戰鬥力,但是斯普魯恩斯提早知道日本艦隊位置,南雲在先炸中途島還是先迎擊美艦隊上搖擺不定,導致最後敗局,當然,山本的兩個戰略目的不能共存也很大地影響了南雲的決定
-
10 #
抗日奇俠:南雲忠一
-
11 #
我花了十五分鐘看文章,花了半小時思考,南雲要在十分鐘做出決定,
-
12 #
南雲忠一是美國戰忽局的臥底。
-
13 #
這個不能怪南雲,誰來都差不多,日本從來就不具備進行一場兩棲作戰的能力。所以奪島戰總是患得患失。一會兒要炸島,一會兒要炸船。從中途島到瓜島都是在猶豫不決中被消滅或者消耗光的。換誰來都一樣。
“巨獸之亡”系列還更新嗎?一直很期待赤城、蒼龍、飛龍最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