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重磅資訊顯示,當地時間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國對暗訪至巴格達國際機場的伊朗目標進行了突擊“精準斬首”,美國先進的MQ-9“死神”無人機發射的“地獄火”導彈成功命中目標,造成至少7人死亡 。據媒體披露,此次“斬首”是由萬里之外的白宮下達指令,通過衛星指揮“無人機”載彈奔襲近千公里,在“機載”人臉和車輛識別系統確認後,得以精準實施。這已超出了“美國大片劇情”足以形容的範疇,這就是“現實版”的實戰場景。

那麼問題來了,本次萬里之外“精準斬首”實施,除了我們已知或已判斷的“衛星指令、導航”“靜音無人機”“導彈”“人臉和車牌識別系統”這些高科技軍事手段之外,以及被猜測的可能“目標”身邊有線人、手機被定位外,是否還有其它目前不為我們所知或被忽略的“黑科技”之功呢?比如“目標”所乘車輛的各種搭載、互聯絡統被侵入、定位等等。詳盡內幕我們暫且不得而知,但我們至少有理由相信諸多汽車“黑科技”是極有可能在給我們帶來“全新、智慧”體驗的同時,也可能在同步出賣我們的“資訊和安全”。

作為普通的用車福斯,或許我們無力也沒有理由阻礙科技的發展,但我們至少應當對汽車“黑科技”多一些客觀的認知。下面一起了解下近年通過車展、CES(消費電子展)乃至汽車廠商官方資訊披露的那些汽車前沿的“黑科技”。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當前全球汽車領域裡除了能源供應方式之外的兩大“科技整合”突破的方向。

耳熟能詳的自動駕駛汽車又稱無人駕駛汽車,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慧汽車,目前已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其依靠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包括視訊攝像頭、雷達感測器以及鐳射測距器來了解周圍的交通狀況,並通過一個詳盡的地圖對前方的道路進行導航。這一切都需通過全球導航和定位系統的資料中心和物聯網技術來實現。同時這一系統也就順理成章的收集、儲到與該汽車有關周圍地形等大量資訊,也就可以完全操控(遠端遙控)該汽車的一切。 據悉,目前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已然進入高度自動化和完全自動化兩大頂級技術階段。僅2019年9月,中國首批量產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紅旗EV,獲得5張北京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百度、海樑科技、深蘭科技等企業獲得全球首張自動駕駛車輛商用牌照;百度在長沙宣佈,自動駕駛計程車隊Robotaxi試運營正式開啟。這也就預示著,僅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商用化也就一步之遙。

二、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跟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從上個世紀人類都在苦苦探索“上天能飛、下地能跑”的飛行汽車。它不是簡單地將無人機和汽車拼接,而是自動駕駛技術、導航技術、資訊控制技術的有機整合。據悉,現在全球有十數家企業、機構在致力研發、實驗飛行汽車,個別產品在海外甚至已准許上市銷售。

世界首輛飛行汽車“飛躍(Transition)”於2009年3月首次試飛成功。資訊顯示,它可在15秒內從一輛有兩個座位的公路汽車變身為一架飛機,可以在空中飛行或在陸地上行駛;其靠100馬力的發動機提供動力,發動機既是汽車的驅動,也可搖身一變成為“飛機”的後置推進器。當想“飛行”時,只需按一下按鈕,15秒內你的愛車將變成一架翼展7米多的飛機;不飛時,機翼可以摺疊起來,縮放在駕駛座旁邊。此外,其配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子計算機自控系統以及衛星控制技術等高階科技裝備,駕駛員無須掌握像飛機飛行員那樣的高難駕駛技術。

就國內來看,2019年吉利所生產出來的飛行汽車也正式高調亮相,並已經開啟了預售,預售價格在200萬左右,持續飛行高達640公里,預計會在2023-2025年投放市場。這也標誌著,飛行汽車市場化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看完以上兩大“科技整合”,我們不難得出兩點認知,一是科學技術的探索和發展的速度,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認知速度;二是作為普通福斯,我們對身邊、生活中諸多高科技的認知都過於侷限和初泛。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下與上述兩大科技整合息息相關的諸多汽車“黑科技”系統和技術。

1、移動智慧互聯絡統

移動智慧互聯是自智慧互聯、車載互聯絡統等升級而來,簡言之是汽車與網際網路相連,從而讓你更加便利,智慧,安全的駕駛汽車,獲得別樣的駕駛體驗,車載系統與手機連線、實現遠端控車、監測等等一系列新功能層出不窮。通過內建的網際網路系統在顯示屏上進行新聞、天氣等資訊的查詢,收聽網路音樂,還可以建立車載WIFI熱點,為手機、iPad等裝置提供無線網路,讓你坐在車裡就能玩轉社交、盡知天下。比如,通用有安吉星,BMWi Drive系統,福特的SYNC 3智慧車載互聯絡統等等。該系統加之其搭載的各類不斷升級的軟體,對於獲取個人資訊、習慣愛好、行動軌跡和座標、車輛自身及使用資料等等或是“理所當然”,甚至從系統後臺或資料中心的角度,車內人員交流的所有資訊、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盡收眼底”。

2、車輛智慧召喚技術

剛剛中國產化的特斯拉,新增了多項功能以及對現有功能的優化改進,其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智慧召喚功能。據悉,該技術可以讓車輛自主行駛躲過障礙物,並停在車主面前或者車主指定的位置(以手機GPS訊號為目的地)。不過這個功能基於當前有關自動駕駛政策的支援限制,對場地有一定要求,僅限於在“私家停車區域和行車道”使用,如果行駛路線上公共街道,車輛就會停下來。

3、車載智慧(生物)識別技術

指紋解鎖、面部識別支付在日常生活已經習以為常,這些技術也正在逐漸被應用到汽車上。汽車裝載了指紋識別技術,乃至搭載面部識別系統都指日可待,乃至將有更多的生物識別技術被應用到汽車上,比如,通過晶片檢測是否存在酒駕現象等等。 這個系統還可以通過司機前方的攝像頭來檢測其在駕駛過程中是否注意力分散,甚至還能通過面部表情來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如果駕駛員目光離開路面時間過久,系統將向駕駛員發出一系列警告,督促其將注意力回到路面。當然,在駕駛員完全沒有反應的情況下,車輛還可以通過駕駛輔助系統的其他功能,將車輛強制停下,從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但此技術有一個最大的隱憂就是“個人生物資訊”被洩露,倘若如此,通過“資料庫”研究後,或許更多有關“生物指標”與汽車科技發展的新技術亦或進而無限發展。

4、數字座艙系統

隨著網際網路和5G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座艙開始逐漸被應用於汽車行業。現階段的數字化座艙,更多的是將汽車中控、儀表盤、後座娛樂以及視覺系統等多模組整合在整個系統中,更加強化使用者體驗,真正的功能性卻微乎其微。

其實,數字化座艙並非專為高階車型打造,隨著汽車電子化的加速發展,未來的汽車駕駛、娛樂功能都將集中在一塊儀表盤上。配有數字化座艙的車輛,其安全性將會更高,操作也更方便易用。當駕乘人員被解放了雙手雙腳甚至大腦,汽車座艙將會有新的設計、新的服務、新的使命,成為人機互動的夥伴,為智慧化生活新增一筆色彩,也為自動駕駛的到來奠定不可忽視的作用。

5、智慧控制技術

目前,汽車上常見的互動方式主要是觸控式螢幕和語音,但仍舊有更多的互動方式有待被開發出來,從而讓人車有更加自然、順暢的互動體驗。例如,手勢識別就是其中之一,汽車可以通過識別手勢完成調節音量、開關雨刷器等功能,簡單動動手就能在車內控制多種功能。

又例如目前日產汽車的腦波輔助駕駛技術(Brain-to-Vehicle),通過檢測腦電波來探測你的思想和情緒,不僅僅能夠做到翻譯大腦訊號,還能實時監測大腦的狀態,一旦駕駛員在自動駕駛過程中產生不適感,這項技術也能通過檢測判斷來改變車輛的駕駛模式。系統當判定使用者想要進行轉向或者剎車時,它會提前做出預準備,為使用者的下一步操作備下提前量,在技術成熟後它甚至擁有介入駕駛控制的能力,如此而言它還是具備不錯的駕駛協助能力的。 通過檢測晶片與頭皮直接接觸後可以檢測出你的情緒波動,然後根據心情匹配合適的音樂,甚至可以通過腦電波去控制汽車,今後開車可能靠“想”就能完成。

我們生活在資訊化時代,一個資訊與科技交相輝映的幸福時代。但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浪潮中如何加強對個人資訊保安、隱私的保護是人類生存權益的基礎保障和對人格的最基本尊重,更是人類文明延續、長久繁衍生存的根本。我們拒絕生活在“細思極恐”中!

最新評論
  • 1 #

    重磅資訊顯示,當地時間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國對暗訪至巴格達國際機場的伊朗目標進行了突擊“精準斬首”,美國先進的MQ-9“死神”無人機發射的“地獄火”導彈成功命中目標,造成至少7人死亡 。據媒體披露,此次“斬首”是由萬里之外的白宮下達指令,通過衛星指揮“無人機”載彈奔襲近千公里,在“機載”人臉和車輛識別系統確認後,得以精準實施。這已超出了“美國大片劇情”足以形容的範疇,這就是“現實版”的實戰場景。

  • 2 #

    中國的北斗呢?咋還用老美的GpS?

  • 3 #

    5G 後物聯人聯進入雲端大資料 篩選出特定資訊與情報比對 車裡說話聲音通過車聯到需求方

  • 4 #

    中國現在讓特斯拉在中國建廠,未來每輛車上都有黑科技喲!大家都可以體驗一把″地獄之火″的危力吧!

  • 5 #

    以後打仗搞個老式殲五飛機載核彈,恐怕所有先進雷達都發現不了!不對稱作戰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東海突然響起警報,抵近台州200千米,萬噸鉅艦指揮中心要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