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反映二戰的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轟炸機投彈鏡頭。炸彈從飛機上投下,帶著長長的嘯叫聲從天而降,讓人毛骨悚然。
這點是對的,炸彈從6~7千米高空的水平轟炸機中落下的確會發出聲音。但不是所有炸彈都發出尖銳嘯叫聲,而是一部分特意裝備了“哨子”的炸彈會仰天長嘯,對敵人和平民造成嚴重心理創傷。
一、不同的聲音。普通航空炸彈的尾翼在下落過程中保持彈體穩定,尾翼邊緣與空氣摩擦震動,發現“嗤嗤”的劃破空氣聲音。就像迫擊炮炮彈那樣,越過頂點以近乎垂直角度下落時也會有“嗤嗤”聲,有經驗的老兵聽到聲音就能及時找掩體躲避。
不過迫擊炮彈速度低於音速,聲音比炮彈先到達。而榴彈炮、坦克炮等炮彈初速高,若飛行到末端時仍然超音速,那對方士兵聽到聲音前炮彈就已經在身邊爆炸了。
從高空下落的炸彈道理相同。二戰時的炸彈氣動外形一般,受空氣阻力影響,末端下落速度一般只有亞音速。除了英國人發明的“高腳杯”超級炸彈,憑藉5.5噸的超大噸位和優良氣動外形超過音速,達到760米/秒的最大速度。
所以一般炸彈下落時不會有突破音障的巨大聲響,只有劃破空氣的聲音傳到地面。只是這種聲音位元意裝備哨子的炸彈聲音小很多。“口哨炸彈”的聲音又響又尖銳,穿透力和震撼力極強。
二戰中,德國和美國最喜歡在炸彈上裝哨子。美國的MK1型“口哨炸彈”(Bomb Whistle MK. 1)在尾翼上安裝了多個直徑1.5英寸的薄金屬圓管,前後各有一個木塞子封閉,側面有開口。當炸彈從飛機上投放時,氣流就從開口處進入哨子發出尖利的嘯叫聲。
德國人也在炸彈上安裝硬紙管做的哨子,德國空軍稱它為“耶利哥”。二戰初期德國轟炸英國時,這種口哨炸彈就給英國平民造成了巨大心理創傷。一些二戰倖存者回憶說:炸彈的尖叫聲足足持續30~40秒,我們躲在地下室裡也嚇得渾身發抖,兩腿不聽使喚,它是希特勒最有效的恐怖武器之一。
到戰爭後期,德國又用V1巡航導彈和V2彈道導彈轟炸平民。V1導彈是亞音速飛行,脈衝噴氣式發動機發出巨大的嗡嗡聲,被人們稱為“嗡嗡炸彈”。這種嗡嗡聲也是老一輩英國人記憶中恐懼的聲音之一。
好在V1導彈飛行速度較慢,還比較容易躲避。而V2導彈是彈道導彈,最高時速達4.3馬赫,聲未至彈已到根本躲無可躲,所以大家也只能用祈禱去應對它。
不光炸彈使用恐嚇心理戰術,著名的德國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早期型號上也有風力驅動的嘯聲器,綽號“耶利哥號角”。後來因阻力大影響速度,在以後的批次上取消了。
它安裝在機翼前緣,隨轟炸機俯衝時發出巨大聲響,地面盟軍士兵被惡魔般的聲音驚擾,四處躲藏疲於奔命。即便斯圖卡不投彈,僅憑這聲音也能打亂敵人節奏,為己方進攻爭取時間。
後來美軍飛行員也將德軍哨子放在自己飛機上使用。英國1940年也生產過類似的哨子,只是不如德國斯圖卡這麼有名。
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用通體塗成黑色的“卡特琳娜”水上飛機趁夜色轟炸索羅門群島上的日軍。機組人員投完炸彈後,還會扔下一些裝著金屬塊的剃鬚刀片的空酒瓶。瓶子落下發出嘯叫聲,日本鬼子以為炸彈來了,嚇得到處躲藏得不到休息。
二、飛行員和地面人員聽到兩種不同效果。在電影中,炸彈落下的聲音通常聽起來由大到小,逐漸遠離。而實際上,飛行員和地面人員聽到的是兩種不同效果。
假如飛機嗓音小,飛行員能聽到,那麼炸彈下落聲音由大到小,逐漸遠離。地面人員恰恰相反,聽到的炸彈嘯叫應該由小變大,越來越近,炸彈到達地面時嘯叫聲最大。
就像火車迎面駛來,鳴笛聲聽上去尖銳高昂(頻率變高,波長變短);火車遠去時,鳴笛聲變得低沉緩慢(頻率變低,波長變長)。所以炸彈下落時,地面的人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
總之,二戰時從轟炸機上投下的炸彈的確會產生聲音,普通炸彈是劃破空氣的聲音,裝了哨子的炸彈是尖銳高昂的嘯叫聲。它對士兵和平民的心理產生了極大震撼,是心理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
1 #
-
2 #
這應該是引信風車的聲音吧!風車受空氣驅動高速旋轉,離心塊甩脫,使前部帶有擊針的慣性體自由,由此解除引信保險。
-
3 #
榴彈炮沒有聲音,只有平射炮和迫擊炮有聲
-
4 #
扔塊石頭還帶著風聲呢,何況那麼大個炸彈,不稀罕
二戰期間的轟炸機飛不到六七公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