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是世界航空工業大爆發的時代,美國、蘇聯、法國紛紛研製出了自己的四代機,應用第三代航空發動機、先進雷達和空空導彈的最新型戰機比三代機有更強的機動性,美國有F-15、F16,蘇聯有蘇-27,法國有“Phantom”2000,而中國還停留在殲-6、殲-7時代。好在,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讓我們得到了一個趕超西方的機會。
出於對抗蘇聯需要,西方放開了對中國的武器出口禁令,中國開始研究引進西方先進戰機的可行性。當時,與中國開展軍事合作最密切的國家是法國,先後向中國出口了“海豚”直升機、克列孟梭級航母技術,還邀請中國海軍人員前往馬賽海軍學校學習。1982年,中國空軍參觀團受邀訪法,參觀了“Phantom”2000戰機的製造商達索公司。
6月,我方試飛人員在法國馬賽附近的伊斯特爾基地試駕了“Phantom”2000戰機。該機裝備高清晰度大螢幕多功能顯示器和攝錄裝置,從地面滑行、起飛、瞄準攻擊到降落都看得一清二楚,其優秀的低速高機動性給中國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
中國沒有引進“Phantom”2000的原因是,單機價格太過高昂,高達6000萬美元,還不包括配套的航電裝置和武器。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達索公司只賣整機不賣技術,這意味著後續的維修保養、配套零件都需要從法國購買,“Phantom”2000服役一天,法國就賺一天的錢。中國當時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一旦大量採購外國戰機,後續的研發也勢必受到西方戰機的影響,後患無窮。
最終,中國沒有從西方引進任何一款戰機,在中美蜜月期結束後從蘇聯引進了蘇-27及生產線。蘇聯人認為,中國10年內無法吃透蘇-27的氣動技術,機身不敢大改,就必須受制於蘇聯。但最終的結果是,中國不但吃透了蘇-27的所有技術,還做到了比蘇-27更好,兼採俄歐兩家之長,創造了我們自己的航空工業體系。多年後回首,我們還是要感謝法國的不賣之恩,是法國人讓我們知道,國之重器必須自己研發,一味從外引進只能受制於人,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