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製特點上,蘇-33以蘇-27多用途戰機為基礎,對機身、底盤進行了加固,安裝了尾部制動裝置和摺疊機翼,更加適合海軍作戰。
蘇-33研發時,前蘇聯尚無可運載該戰機的航母,也無相應的艦載機。面對不利局面,前蘇聯開始推出1143-5重型航空母艦計劃,併為其選擇了蘇-27K(蘇-33)和米-29K艦載機。蘇-33與蘇-27相比,更加突出了適應航母作戰。
一是蘇-33安裝了最大推力為12500公斤的AL31F發動機,這確保該機能迅速實施起降操作。二是蘇-33改進了結構設計,增加了大約10%的機翼面積,提升了載重能力。三是它對起落架進行加固,安裝了著陸鉤。四是安裝了摺疊機翼,減小了飛機在甲板和機庫的佔地空間。五是外層塗上了防鏽物質,更加適應海上氣候環境。六是採用技術更加領先的飛行裝置和無線電子和通訊系統。早在1989年9月,前蘇聯已基本完成蘇-27K的設計和試飛,對其起飛等技術積累了相當成熟的經驗。1993年,俄羅斯開始正式裝備蘇-33,這讓俄方首次完成了先進艦載機部隊的組建工作,並具備了與美海軍分庭抗禮的強大海上作戰實力。
截至2013年,俄海軍只有10架可實際作戰的蘇-33艦載戰鬥機。面對這種狀況,俄方開始對其升級改造,並於2016年完成。此後,在利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赴敘利亞作戰期間,蘇-33為航母編隊進行了空中支援,實施了目標打擊。說實話,俄方這是在放煙霧彈。早在80年代末,許多西方國家都在戰機上裝備了這種火控。它也與90年代末中國在強-5L和殲轟-7A飛豹戰機上的系統相當。它採用計算機控制模式,以常規投彈和鐳射導引為操作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打擊的準確性。
當短期內連續出現兩架艦載機墜海事故後,俄羅斯匆忙介紹了聲勢浩大的航母海外部署任務,並作出了以採購24架米格-29K艦載機最終取代蘇-33重型艦載機的決定。之所以導致這樣的結果,主要還是因為俄海軍軍費緊張所致。
而殲-15艦載機作為蘇-33艦載機的親兄弟,其以超越後者的強大作戰實力繼續書寫著新的輝煌,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優秀的雙發重型艦載機。在設計時,殲-15就立足於反艦和對陸攻擊,突擊效能強大。在對海陸目標實施打擊方面,殲-15艦載機實際裝備了鐳射制導炸彈、航空炸彈、鷹擊-88空地導彈、鷹擊-83K空艦導彈等多種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