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2019年12月31日報道稱,我方船廠已向馬來西亞皇家海軍交付4艘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中的第一艘,堪稱新年大禮。根據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2019年12月31日發表的一份宣告中稱,舷號111的"馬來短劍"號交付儀式當天舉行。這艘軍艦於2019年4月15日在武漢下水,預計將於2020年1月6日正式入列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然後駛往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島沙巴州哥打基納巴盧的塞邦加海軍基地。
提起瀕海艦,首先會讓人想到最近美國海軍正在"下餃子"建造的自由級和獨立級LCS瀕海戰鬥艦。不過,剛剛過去的2019年瀕海戰鬥艦也被推到了輿論風口浪尖,對其批評達到了新的高潮。
雖然在海軍裝備部隊的強烈要求下,美國瀕海戰鬥艦臨時加裝了"魚叉"導彈,但其他的武器包括艦首57毫米MK110型艦炮,以及2座MK46型30毫米小口徑艦炮和一套"海拉姆"近防導彈系統,仍被認為根本無法應對高強度海上戰鬥。例如MK110型艦炮,多配備小型巡邏艦艇,用於護衛艦口徑和威力明顯偏小。
LCS瀕海戰鬥艦作為美國海軍特殊時期的特殊武器,強調瀕海掃雷、反潛等任務,因此採用多功能作戰模組設計,包括三個任務模組包,分別是反潛戰模組、水雷戰模組和反水面戰模組。這一設計確有先進之處,但也不夠成熟,近年來屢屢爆出故障和問題。特別是由於作戰時不能攜帶所有任務模組,因此要執行復雜的任務,就必須有多艘採用不同模組任務包的瀕海戰鬥艦共同行動,這大大降低了其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瀕海戰鬥艦已經遭遇如此多惡評,美國海軍卻仍然在"下餃子"建造的原因所在,因為如果總的數量少,原先製造的這些就更談不上有使用價值了。可是瀕海戰鬥艦的單價卻仍然非常昂貴。
我們目前為出口而建造的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可以說就是吸取了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的經驗教訓之後,專為馬來西亞海軍這樣規模小、資金有限的海上武裝力量打造的。馬來短劍級瀕海任務艦滿載排水量只有約700噸,艦長68.8米,寬9米,艦體吃水深度為2.8米,最高速度可達22節,而且以15節速度行駛,標準航程約為2000海里。它的武備包括1門30毫米艦炮以及兩挺重機槍等,談不上有正規海戰能力,但很適合近海海域巡邏、反恐、搜救等任務。馬來西亞海軍表示很滿意,希望再購買14艘同型艦,以取代老化的巡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