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
運-20是我第一款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填補了中國航空領域的一大空白。該機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進入了人民的視線,併成為“20”家族中的重要一員。運-20的裝備服役,使中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有了大的飛躍,讓空軍先戰略化邁進。運20裝備後我們是否還需要研發更大型,載重能力更強的運輸機?
運-20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運-20飛機的研發可謂“博採各家之之長”。整體設計參考;了俄羅斯的伊爾-76和美國C-17。採用常規佈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運-20安裝了4臺俄製D-30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量超過60噸,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最新水平,中國產發動機也已進入裝機試飛階段,將很快完成全部關鍵部件的中國產化。
運-20屬於200噸級運輸機,雖然能夠運送99式主戰坦克這樣的重型裝備,但仍屬於中型的準戰略運輸機。而美軍現役最大型運輸機C-5的最大起飛重量大約為380噸,C-17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65噸,俄羅斯現役最大運輸機安-124的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高達400噸。差距依然很大。
可喜的是,我們的航空科研單位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中航工業相關負責人就透露,繼200噸級大型運輸機後,300噸級、400噸級甚至600噸級大型運輸機的研製也會逐步推進。雖然現階段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不算迫切,但是我們的準備工作仍在推進。不管是自研,還是收購“二毛”的馬達西奇,都將為下一代重型運輸機打下基礎。未來大型運輸機將根據解放軍的戰略需求和國家利益需求應運而生。
安224
讓我們繼續“貪心”的等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