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裡中國首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和中國產航母先後服役,兩棲攻擊艦也順利下水開始舾裝,放眼望去包括大型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兩棲船塢登陸艦、氣墊登陸艇、潛艇等在內的多個艦種都實現了中國產化,中國海軍艦艇不僅在數量上實現大幅提升,在品質方面也有了跨越式發展。可這時新的問題又來了:面對如此龐大的艦隊如何高效指揮多兵種/艦種進行立體作戰並將這些新型艦艇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就成為了擺在中國海軍面前的一道難題。
巡洋艦無法滿足兩棲作戰指揮需求
現代海軍在作戰時通常會將萬噸大驅(巡洋艦)作為旗艦指揮航母編隊執行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攻擊等任務,如果要在贏得制空權和制海權後立刻組織力量實施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就要協同兩棲打擊群甚至是空軍、陸軍等多軍種的協同作戰,這時專業的艦隊指揮艦就必不可少了。儘管萬噸大驅從噸位上來講已經足夠大,可其本身也要擔負起艦隊的防空、反艦、反潛以及反衛星的任務,有限的空間無法容納太多的通訊指揮裝置,也無法滿足相關工作人員的生活需求。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看到了巡洋艦已經無法滿足指揮任務的需求,所以在1967年開工建造了第一艘專業的指揮艦“藍嶺”號,“藍嶺”號艦隊指揮艦1970年服役,經過長期試驗和試用後於1979年正式取代“俄克拉何馬”號巡洋艦成為了美國第七艦隊旗艦並一直延續到今天。同級艦的2號艦“惠特尼山”號於1971年服役,1981年開始成為美國大西洋艦隊旗艦。
“藍嶺”級艦隊指揮艦以“硫磺島”號兩棲攻擊艦改進而來,滿載排水量約1.8萬噸、長190米、主甲板寬32米、最大航速約23節、人員編制約821人,其中指揮人員190人。從外形上來看與兩棲攻擊艦最大的區別就是將艦島放在了甲板中間,後部還有一個筒桅,船尾有一個可供直升機起降的平臺,從船頭到筒桅分佈著上百臺電子裝置。
藍嶺號艦隊指揮艦
作戰時陸上指揮中心會將戰場態勢和作戰指令不斷髮送給艦隊指揮艦,艦隊指揮艦再將資訊分發給下面的作戰單位,從而使得不同軍、兵種的參戰單位協同效率大幅提高,有了戰役級的統一指揮對於戰鬥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艦隊指揮艦在戰時會在遠離戰場的安全區域進行指揮,所以其自身沒有配備進攻型的武器,就連用於自衛武器也是少的可憐:2座密集陣近防系統和一些電子干擾裝置。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藍嶺”級艦隊指揮艦就曾作為指揮部指揮多國部隊進行作戰,而作為美國第七艦隊的旗艦“藍嶺”號對大家來講也比較熟悉了。
中國海軍雖然在快速發展但尚未實現統一,且跟周邊不少國家都有島嶼或領海的爭議,從需求上來講我們也缺乏一款專業的艦隊指揮艦來滿足指揮多軍、兵種協同進行大規模兩棲作戰,從技術上來講對於掌握一體化整合桅杆的中國建造類似“藍嶺”級艦隊指揮艦的軍艦也並不是很難。
惠特尼山號艦隊指揮艦
經過70年發展中國已經實現了海軍主力艦艇的中國產化,航母、大驅、兩棲攻擊艦已經湊齊了,專業的艦隊指揮艦未來會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