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擔得起的輕型戰鬥機(CALF)
1993年,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和海軍在ASTOVL專案的基礎上研究符合美國海軍陸戰隊、英國海軍要求的替換鷂式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戰鬥機;同時在其基礎上研發美國空軍常規起降的改型。該專案有時也被稱為聯合攻擊戰鬥機(JAF),但CALF和JAF的發展方向不同。
該專案是由洛克希德提議,而DARPA希望有多個承包商競標。最初只邀請了洛克希德和麥道,後來波音向DARPA表示只要讓他們也參加競標,他們就提供資金援助。
專案分三階段,需要研製2架飛行演示機和一架STOVL概念驗證機,要嚴格控制成本。第一階段是早期研究階段,第二階段是為期三年的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三階段是詳細設計、製造和飛行。
1993年3月,DARPA簽訂了2項合同:洛克希德獲得了一份3290萬美元的合同—實用化軸驅動升力風扇,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獲得了2770萬美元的合同—實用化氣體耦合升力風扇。
1994年3月,國會撥款600萬美元用於研究STOVL概念,波音贏得競標。後國會和波音分別為該專案出資1000萬和1600萬美元,專案總金額達到3200萬美元。
承包商需要從進行小規模元件測試到大規模動力模型測試,動力模型測試包括推進系統測試,要研究地面效應、如穩定性和控制問題,熱廢氣重新吸入造成的推力損失等,同時要評估實現專案的成本,儘可能低成本的實現指標。DARPA還要求控制空重不得大於10.9噸,理由是F-119發動機的垂直降落推力限制和減重節約成本。驗證機包括STOVL和常規起降版,將採用生產線製造以驗證生產成本。
1994年,諾斯羅普與DARPA簽訂了免費合同,驗證CALF的關鍵技術,在後續併入JAST專案中。
洛克希德SSF/CALF,鴨式佈局,加萊特進氣道,升力風扇後方疑似有輔助進氣口
波音後來的方案,和之後的X-32比較像;無尾佈局,翼梢小翼有方向舵
-
1 #
-
2 #
設計飛機,美國出手,必精品
-
3 #
假設殲20是美國造出來的,而這架戰機是中國在“美國殲20”出來後,像現在才出現的話,是不是又有很多“中國人”說是山寨的呢?
-
4 #
這個版本的垂直起降戰機不錯,向美國購買啊,平衡貿易差
-
5 #
發動機太強 造成先進的鴨翼沒有技術積累
當年中國殲20是鴨翼佈局就說不隱形,現在美國也搞就沒有人說不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