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隨著兩國幾乎同時作出緩解的姿態,似乎往回“撥亂反正”了一下,但隨後有一個話題迅速在網上引發了爭議,在這一輪衝突中,美國和伊朗到底誰先慫了?
有人認為,伊朗重要的軍方人士被炸死,誓言要讓美國人屍橫遍野,甚至掛出了“復仇紅旗”,結果只發動了一場不痛不癢的空襲就宣佈結束,顯然是伊朗慫了;但也有人認為,美軍自冷戰以來,軍事基地首次遭到外軍的直接轟炸,而且伊朗在報復前,美國高官屢屢撂下狠話,結果以“沒死人就算了吧”,顯然是美國慫了;那麼誰的說法正確?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大的爭議就在於伊朗用十幾枚導彈空襲美軍基地這件事,這到底是一次實力的展示,還是一次拙劣的表演?
1月8日凌晨,伊朗革命衛隊發射“數十枚”彈道導彈擊中了美軍兩個軍事基地,其中阿薩德空軍基地是伊朗的重點打擊目標;美軍承認有10枚導彈擊中該基地。
特朗普聲稱,伊朗的空襲沒有造成美國人受傷,只有軍事基地設施受到“輕微”損傷;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則堅稱,伊朗導彈“就是奔著殺傷美軍人員去的”——顯然,他們試圖營造出一種伊朗導彈襲擊效果低下、不值一提的印象。
但事實上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有美軍官員承認伊朗的導彈“精準避開了美軍高價值目標和人員”,以達到“最小殺傷”和“最大威懾”;商業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伊朗的“征服者-110”或“征服者-313”型彈道導彈精確命中美軍基地西北角的多處臨時機棚和機場設施,整個基地有9處命中痕跡,其中1枚導彈擊中了機場跑道,而在伊朗導彈摧毀的機棚旁邊,停放有海軍陸戰隊的“魚鷹”旋翼機和“黑鷹”直升機。
從受損程度來看,所謂“輕微”損傷的說法並不成立,薩德爾空軍基地確實遭遇了不小的損害;值得注意的是,襲擊時間是凌晨1點左右,而伊朗導彈從升空到擊中目標,飛行時間不到10分鐘,留給美軍的預警時間只有5分鐘,在這短短的5分鐘內,這個有1500名士兵駐紮的基地不可能完成人員疏散。
從衛星照片上,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伊朗導彈打得很準;二、美軍人員逃得很快;那麼解釋只有兩個,要麼美軍提前得到情報並完成疏散,要麼伊朗壓根就沒瞄準人員宿舍區;而美國提前得到情報是伊拉克方面的說辭,根據伊拉克軍方的宣告,伊朗提前警告了伊拉克政府,而伊拉克政府隨後也警告了美軍,如果此情況屬實,實際上就等於說伊朗實際上留給了美軍足夠多的逃命時間。
因此,伊朗這次空襲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強力威懾”,讓美軍切切實實的知道,伊朗有能力摧毀他們的基地;但另一方面,伊朗這次威懾,也蘊含著不敢過分逼迫美軍的含義,如果炸死了美軍,事態可能真就無法收拾——有的時候,不殺人才是真本事。
因此這次襲擊從某種意義上說,依舊是以政治為主要目的,伊朗釋放了怒火、美軍得到了臺階,到底誰慫誰沒慫已經毫無疑問,準確的說,在可能爆發的毀滅性戰爭面前,美伊兩國都慫了,但美國失去的可能更多,他非但沒有阻止伊朗影響力的擴大,還將要面對團結的伊朗和憤怒的伊拉克,甚至連臺階都是伊朗人送給他們的。接下來回到“鬥而不破”的局面時,伊朗更有理由蔑視美國。
這大概就是,“衝動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