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披露的冷戰檔案證實,蘇聯和美國一樣,也為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進行了周密的準備,戰爭計劃數易其稿,直到1986年,即柏林牆倒塌前三年,還在不斷完善。按照蘇聯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設想,蘇聯將先對歐洲發動大規模核打擊,然後再從地面進攻德國和法國南部。燃料不斷,彈藥不完

1947年,蘇聯國防部長會議通過了第874-301號政令。該政令強調,現有500萬規模的蘇聯紅軍雖可壓縮30%左右,但必須確保在“爆發全面反蘇維埃戰爭”的頭10天內恢復到1100萬人規模,蘇聯國內及東歐地區應保留能武裝70個集團軍的武器。該政令充滿了“變西歐為戰場”的味道,它要求紅軍戰士必須忍受“像法西斯一樣凶殘的敵人使用非人道武器”,以坦克、火炮和輕型戰術轟炸機組成的突擊叢集沿易北河向西攻擊前進,“只要燃料不斷,彈藥不完,(紅軍)向西的進攻絕不停止。”三週會師法國土倫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後,蘇聯軍事實力開始趕上美國。1970年蘇聯核洲際導彈數量首次超過美國,而以裝甲突擊集團為主體的蘇聯常規力量也對北約軍隊形成明顯優勢。這種“雙優局面”使得蘇聯大戰方案轉向“積極進攻”。根據資料顯示,核心目標為“一週渡過萊茵河”的大戰方案要求以駐德蘇軍叢集與17萬民主德國人民軍擔任中央突破,隨後3天內拿下聯邦德國首都波昂和工業中心斯圖加特,7天后飲馬萊茵河,然後經阿登山脈與低地國家,直搗法國巴黎。

與此同時,由蘇聯喀爾巴阡、敖德薩軍區及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組成的南翼叢集則強行穿越南斯拉夫國境,佔領義大利,摧毀位於那不勒斯的北約南歐司令部。

最終,這兩支紅色勁旅會師法國里昂,然後華約部隊繼續朝比利牛斯山方向進發,整個過程不超過3周。以古巴為基地粉碎美軍援歐

庫利科夫元帥牽頭制定的大戰方案,還吸收了一戰時德軍“總體戰”思想,除關注歐洲大陸戰局外,還專門為阻止美國跨大西洋增援西歐設計了詳細計劃。1978年9月,蘇聯貨輪祕密將47架米格-23戰鬥機運到古巴,部署在離美國僅咫尺之遙的聖安東尼奧空軍基地。事實上,這些米格戰機確實是蘇聯安插在美國門口的“特洛伊木馬”。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披露,至少在1989年華約崩潰前,蘇聯都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古巴,但這隻意味著蘇聯希望把古巴用在最後的世界大戰中。蘇聯雖然沒能將核彈頭運進古巴,但蘇聯提供給古巴軍隊的米格戰鬥機、W級潛艇和科尼級護衛艦都具備投擲核彈的能力。

根據布魯塞爾北約新聞處的歷史學家彼得·盧尼亞克研究證實,華約直到1986年(即柏林牆倒塌前三年)還在不斷完善第三次世界大戰計劃。

但自從1985年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發表轟動一時的《改革與新思維》一書,全面否定“核戰爭可以打而且能打贏”的觀點,並呼籲華約與北約合力共建“歐洲安全大廈”後,蘇聯的核大戰計劃便被打入冷宮,所謂的“修改完善”也成為例行公事。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當代時事熱點,請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剖析解答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卡扎菲第二北非重拳出擊,已掐斷對手補給通道,埃爾多安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