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封存的基洛夫級巡洋艦
在蘇聯解體以及之後的混亂當中,俄羅斯幾乎丟失了自己全部的造船工業以及相關技術團隊,儘管分得了大量蘇聯遺留的大型戰艦和海軍設施,但是俄羅斯實際上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來維持這些戰艦與設施的運轉,只能坐視軍艦在軍港之中鏽蝕報廢,而人才的斷檔也使得俄羅斯在新型軍艦的研發與生產上出現了斷代,只能依靠老邁的庫茲涅佐夫和基洛夫級維持場面。
事實上,就算是維持這些老艦的運作,對目前的俄羅斯也已經非常不易,儘管一艘基洛夫級已經完成了翻新,加入俄羅斯海軍現役當中,但是其翻新工程的整個跨度卻達到了7年之久,甚至超過了其他國家直接開建大型戰艦的工程週期,而庫茲涅佐夫號則是洋相不斷,從經典的冒黑煙到塔吊砸壞甲板,再到現在的火災事故,無一不展示著俄羅斯海軍實力的虛弱。
面對僅能量產護衛艦以下軍艦的局面,外購似乎成為了俄羅斯獲得大型戰艦的唯一辦法,而中國軍艦早已在出口市場上打響了招牌,但是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哪怕是再蹉跎十年,俄羅斯也不會向中國購買軍艦,這固然有老大哥心態作祟的成分在內,但是這也不乏俄羅斯出於重建自己的造船工業而選擇犧牲當下的考慮,雖然現在的俄羅斯缺乏足夠的人才與配套工業,無法建造大型戰艦,但是相應的,建造一艘大型戰艦,則可以有效的補上這些缺失的人才隊伍和工業體系,這對於一直有大國驕傲的俄羅斯而言,無疑是必不可少的。
儘管通過普京等鐵腕領導人的努力,俄羅斯基本上重建了因為蘇聯解體而斷裂的工業產業鏈,也恢復了一些高精尖武器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但是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陸權國家,俄羅斯的海軍一直難以得到太多的重視,在陸軍與空軍終於恢復了些許元氣之後,俄羅斯海軍終於輪到了屬於自己的重建與補強,儘管人才斷代確實使得現在的俄羅斯海軍青黃不接,但是在完成積累之前,俄羅斯海軍也只能繼續使用老式裝備繼續撐場面,這是俄羅斯重回超級大國地位必須經歷的陣痛。
如果可以成功開建一條新的大型軍艦並且完成建造,這對於俄羅斯重整造船工業的鼓舞將是巨大的,不過,現在的俄羅斯,依然只能繼續忍受青黃不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