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90年代初在設計新一代LFS輕型戰鬥/攻擊機專案方案時,米高揚設計局認為在2005年世界上有7500架米格-21、米格-23、米格-29、Phantom-2000、F-16等起飛重量在10-20噸的第三代戰鬥機需要替換,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米高揚設計局為此設計了米格I-2000,設想是一種在不犧牲氣動的情況下設計隱身造型,廉價足以大批量生產,具對空對面能力的多用途隱身戰鬥機。它對標JSF,出口物件是原蘇聯、東亞、中亞和太平洋地區,不與F-35的客戶重疊。米格I-2000的對空要求應該沒有F-35高,側重對地能力。

該機安裝多用途雷達,具備多目標跟蹤能力,能夠投擲精確制導彈藥。俄羅斯當時的想法以數量對抗品質,新型機不僅要便宜、易於生產、還要操作簡便以降低飛行員培訓時間和成本。作為米格-29的替代者,該機沒有放棄米格-29的前沿機場起降能力,巨大的圓盤狀邊條翼就是為此而生的;這種設計低速效能好,減小了失速速度,超音速時也飛行穩定,水平盤旋效能不錯。還採用了特殊設計的起落架,可以大仰角降落,機輪剎車能力也很不錯。米格I-2000降落可以不使用減速傘,後者需要2秒釋放,前者更為簡便,足見該機短距起降能力的優越。

圓盤狀邊條翼的設計源於1985年蘇聯Muchamed設計辦公室,這種方案運用到了空中客車“歐亞大陸700”寬體客機上,參加了1993年在巴黎-勒布林熱機場的航展,據說氣動設計優於A380,但當時不被客戶看好。因為客機上的失利,Muchamed設計辦公室將眼光轉向了輕型戰鬥機/教練機市場,採用雙發方案,發動機是2臺RD-33的發展型VK-10M,最大加力推力98-107.6千牛。因為設計方沒有生產原型機的能力,後來可能將設計賣給了米高揚設計局。美國70年代的AFTI專案也有采用圓盤狀邊條翼的設計。

歐亞大陸700寬體客機

這種設計使米格I-2000的格鬥能力很強,具備無向量推力50-60°迎角可控飛行能力,提高了進入超機動(過失速機動)的最大速度,更不用說它還計劃裝備向量噴管。這展現了蘇聯/俄羅斯極端重視機動性的設計理念。

米格I-2000的一大任務是CAS(近距離空中支援),需要低速效能,但設計者不想讓它的高速效能太差,所以把它連線圓盤狀邊條翼的主翼設計成變後掠翼。它的架駛艙有裝甲保護,可能是為了增加執行CAS任務時的生存率。米格I-2000能在300米高度上以850千米/時的速度飛行,發現目標後在5秒左右躍升到600米高以尋找有利攻擊角度。

米格I-2000的外形採用隱身設計,內建彈倉,排出的燃氣經過紅外隱身處理。設想是打造一款F-117級別雷達截面積的戰鬥/攻擊機,但機動性遠優於前者。這可以在執行隱身突襲和壓制敵人地面雷達時獲得優勢。設計航電時就計劃採用開放式架構,以適應未來的升級和客戶定製。該機具備FADEC(發動機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

效能:

長度:13.4米

翼展:11.7米

正常起飛重量:12噸

最大起飛重量:16噸

動力:2臺VK-10M,單臺最大加力推力98-107.6千牛

衍生:伊朗“極光”戰鬥/教練機

伊朗飛機制造實業公司(HESA)和米高揚設計局合作,基於米格I-2000設計了“極光”(HESA Shafaq)亞音速戰鬥/教練機,分為三款:兩款單座攻擊機和一款雙座教練機。座艙有彩色顯示器和K-36D彈射座椅。

乘員:1人(攻擊機);2人(教練機)

長度:10.84米

翼展:10.45米

高度:4.26米

空重:4.36噸

最大起飛重量:6.9噸

動力:RD-33

升限:16780米

爬升率:110米/秒

最大平飛速度:1150公里/時

因為體積大大縮小,“極光”無法採用內建彈倉,作為替代下圖中採用了類似沉默大黃蜂的隱身武器吊艙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XM174自動榴彈發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