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美軍在庫法城內多次上演“坦克碾壓轎車”的戲碼,以威懾馬赫迪軍
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中,美軍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便瓦解了幾十萬伊拉克正規軍,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隨後分駐伊拉克各地。然而,駐伊美軍很快發現大批反美武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驅逐行政官員,接管地方政權,還四處襲擊美軍巡邏隊。其中,由什葉派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領導的民兵武裝馬赫迪軍最讓美國人頭疼。2004年4月22日,美軍出動千餘兵力向盤踞古城庫法的馬赫迪軍發起進攻。
作戰背景
在美伊戰爭爆發前,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長期受到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打壓。薩達姆倒臺後,薩德爾反對美軍佔領當局,鼓勵支持者對抗美軍,在短短一年裡,組織起2萬餘人的馬赫迪軍,控制了以卡爾巴拉、納傑夫為核心的伊拉克中南部地區,形成“獨立政府”。
2004年4月初,馬赫迪軍控制了從巴格達到南部重鎮巴士拉的公路,並多次截擊美軍補給車隊,一度導致駐紮在巴格達的美軍陷入糧荒危機。為了“教訓”薩德爾,美軍中央司令部決定對馬赫迪軍發動打擊,兵鋒直指馬赫迪軍的根據地——幼發拉底河沿岸的聖城庫法。
進攻庫法的美軍主力是綽號“鐵公爵”的第37裝甲團第2營,以及第2、3裝甲騎兵團各一部,總兵力約1000人。其中,“鐵公爵營”擁有29輛M1A1主戰坦克、95輛悍馬高機動車、2輛M1117裝甲車、6輛M109A6自行榴彈炮等重武器。另據美軍情報顯示,駐紮庫法的馬赫迪軍有4500餘人,擁有機槍、火箭筒、迫擊炮和反坦克導彈,在靠近城區的地方設有路障和火力點。
作戰程序
4月22日夜,美軍第2、3裝甲騎兵團對庫法東面發起佯攻。此舉意在迷惑馬赫迪軍指揮官的判斷,掩護美軍“鐵公爵營”綽號“Golf”和“貝克”的進攻橋頭堡(通往巴格達的交通咽喉)進軍,並且阻止納傑夫等地的薩德爾支持者增援庫法。
步步為營 佔領城區
23日晨,“鐵公爵營”的裝甲縱隊開始向庫法近郊發起攻擊。初遇進攻,馬赫迪軍有些驚慌,但他們很快鎮定下來,利用既設火力點進行伏擊,甚至有騎著摩托車的“飛行隊”用火箭筒襲擊脫離大部隊的美軍分隊,使美軍蒙受不小的損失。
經過調整後,“鐵公爵營”逐漸摸索出一套對付馬赫迪軍襲擾的戰術:一旦遇到伏擊,美軍分隊就停止前進,依託地形組織防禦,以密集火力構成殺傷區,阻止民兵靠近,再派出快速反應部隊(以裝甲分隊或裝甲排為主組建)趕到現場,用重武器掃蕩伏擊者。這套戰術實施後,敢於伏擊的民兵武裝逐漸被美軍殲滅。
5月2日,美軍逐漸推進到庫法心臟地帶,但馬赫迪軍的有生力量依然在四處活動,美軍只能控制孤立據點。為了擴大戰果,美軍一方面通過持續進攻保持對馬赫迪軍指揮機構的壓力,另一方面,依託已佔領的據點收集周邊情報,一旦找到馬赫迪軍的集結地,就以連排級部隊配合裝甲連隊發動突襲和圍殲。
5月30日22時左右,美軍在庫法發起“拍擊”行動,目標是圍殲聚集於庫法古堡的馬赫迪軍,後者以古堡為中心,形成縱深約2000米的環形防禦地帶。
圍攻古堡 首戰受挫
美軍決定從北、西、南等3個方向同時向古堡發起攻擊,其中“鐵公爵營”C連(“十字軍連”)從西面進攻,第2裝甲騎兵團第3營I連(“鋼鐵連”)從南面進攻,第2裝甲騎兵團第1營A連(“阿帕奇連”)從北面進攻。
儘管美軍有兵力和兵器的優勢,但他們每前進一步都遭到民兵的殊死抵抗,從古堡周圍的小巷和棕櫚樹後都有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射出,甚至有扛著火箭筒的敢死隊員衝上街道,向坦克裝甲較薄的側面和後面開火。交火2個多小時後,1輛被炸燬的M1A1坦克堵住了進攻通道,美軍不得不停止進攻。
這場混戰中,美軍損失2名坦克乘員,民兵方面損失22人。
再攻古堡 清掃外圍
6月1日18時許,美軍再度向古堡發起進攻,主要兵力為“鐵公爵營”A連(“入侵者連”)、“十字軍連”和“鋼鐵連”。美軍之所以選擇黃昏時刻開戰,主要是考慮目視觀察效果比黑夜好,且當地颳起風沙,民兵的視野會受到影響。與之前相比,美軍變得小心謹慎,只想逐步削弱馬赫迪軍的有生力量。
按照作戰計劃,“入侵者連”從西南進攻,“鋼鐵連”從東南進攻,美軍的意圖是趕走古堡南面的民兵,掃清“十字軍連”前進軸線上的障礙,使該連能快速靠近古堡。然而,古堡南面有範圍較大的農田和棕櫚樹林,“入侵者連”和“鋼鐵連”進展緩慢,裝甲車輛只能沿公路行動。
美軍越接近古堡,馬赫迪軍的抵抗就越激烈。其間,古堡內的馬赫迪軍多次派出駕駛“炸彈汽車”的敢死隊員,發動決死突擊,但都被美軍炮火消滅。戰至19時40分許,美軍坦克在清除掉馬赫迪軍防禦陣地上的交叉火力點後主動撤退。
佔領古堡 民兵投降
6月3日清晨,美軍向古堡發起總攻,以便徹底消滅庫法城內的馬赫迪軍主力。此戰的關鍵是摧毀馬赫迪軍設在一所學校操場上的迫擊炮陣地(古堡西北方300米處),由於該陣地處於美軍遠端炮火的攻擊死角,只能依靠地面部隊進攻。
6時30分,美軍“十字軍連”進抵至古堡以西500米處,吸引了大批馬赫迪軍。6時45分,美軍“鋼鐵連”向關鍵的迫擊炮陣地快速穿插。就在美軍車隊經過時,馬赫迪軍埋在公路上的“超級地雷”(6發152毫米口徑炮彈組裝的遙控爆炸裝置)突然爆炸,將1輛M1A1坦克炸傷,與此同時,路邊幾座大樓裡也射出了密集的子彈,但“鋼鐵連”並未停止前進,後續坦克撞開受損的M1A1,繼續向目標區域攻擊前進。
當“鋼鐵連”到達目標區後,發現學校周圍地形複雜,樓房眾多,裝甲部隊行動不便。連長決定只派2個班的兵力攻擊,其他兵力佈置在學校外面,一方面組成警戒線,確保外圍安全,另一方面充當預備隊。
一切佈置停當後,“鋼鐵連”的突擊部隊迅速衝進學校,向操場突擊。馬赫迪軍的迫擊炮手很快離開操場,轉而搶佔操場附近的3座大樓。隨後,美軍士兵與民兵展開激烈的逐屋戰鬥。憑藉裝備優勢,美軍肅清了樓內的數十名民兵,繳獲操場上的1門120毫米迫擊炮、2門82毫米迫擊炮及大量彈藥。失去迫擊炮陣地的火力支援,古堡內馬赫迪軍的抵抗變得虛弱。隨著美軍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民兵繳械投降。
6月4日黎明,呆在納傑夫的薩德爾終於表示願意與美軍停火,並派出代表與美國扶植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行政長官阿德南·祖魯菲談判,最終簽署停火協議。
作戰評價
庫法之戰中,美軍聲稱打死超過800名馬赫迪軍成員,己方只有30餘人傷亡。更重要的是,美軍在庫法城內抓到薩德爾的軍事指揮官和首席政治顧問,進一步削弱了薩德爾的實力。情報顯示,在美軍攻打庫法古堡的最後幾天裡,馬赫迪軍高層發生分裂,薩德爾和他的幾位副手之間不斷髮生爭吵。
然而美軍僅獲得薩德爾有關暫停武裝對立的保證,他仍拒絕與美國支援的伊拉克當權派合作。此外,美軍在庫法摧毀了大批民居,槍殺許多無辜平民,更加喪失民心。事實上,就在美軍忙於征服庫法之際,伊拉克西部又出現“遜尼反美三角地帶”,讓美國人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