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無人機的發展方面可謂是碩果累累,由中國製造出來的無人機不僅僅在我軍中受到了大規模的廣泛應用,還被出口到了許多國家,並且受到了一致好評,就連美軍也曾經誇讚我們的無人機做的非常好。而目前比較經典的出口型無人機就要數“彩虹”和“翼龍”等系列的軍用無人機,該系列無人機的成功出口不僅僅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於這方面技術的壟斷,而且還為中國的無人機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其中的翼龍無人機是由中國的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的一種中低空、軍民兩用、長航時多用途無人機。裝配一臺100馬力活塞發動機,具備全自主平臺,可以說是中國無人機制造領域的“當家明星”。其應用領域也是非常廣泛,可攜帶各種偵察、鐳射照射/測距、電子對抗裝置及小型空地打擊武器。可執行監視、偵查及對地攻擊任務等任務,也可用於維穩、反恐、邊界巡邏等。此外,廣泛應用於民用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如 災情監視、緝私查毒、環境保護、大氣研究,以及地質勘探、氣象觀測、大地測量、農藥噴灑和森林防火等。
就在最新舉辦的的第11屆珠海航展上,中航集團的成飛公司就以影像、縮比模型和實機展示的方式展示了該單位研製的“翼龍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已知的翼龍無人機主要有“翼龍”-1型、“翼龍”-1D型以及最新研製成功的“翼龍”-2型。而中航工業在2011年的第49屆巴黎航展上就首次展出了“翼龍”無人機,該無人機不僅具備對敵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還能夠攜帶偵察裝置對敵方目標進行遠距離長航時偵察的能力,總體效能已經達到了國際上同類型無人機的先進水平。因此,一亮相便受到許多國家的密切關注。該機機長9.34米,翼展14米,機高2.7米,起飛重量1.1噸;採用正常氣動佈局,大展弦比中單翼,V型機翼,機身尾部裝有一臺100馬力的活塞式發動機。最大續航時間可達20小時,最大升限5300米,最大航程4000千米,最高飛行速度280千米;有效任務載荷為200千克,其中所配備的前視紅外感測器重約100千克,左右兩翼可以掛載重量為50千克的武器彈藥,可以執行偵察、監視和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其效能足以與美軍在區域性戰爭中使用的“捕食者”無人機相媲美。
身披迷彩衣首次公開亮相珠海的翼龍無人機
並且,該機在國外就已經參加了許多次實戰,歷經戰火考驗。累計飛行時間達數萬個小時,發射實彈上千枚,成功消滅了大量目標,其採購成本低、效能好、可靠性高的優點使其受到購買過國的一致好評。在翼龍-1型無人機基礎之上升級而來的翼龍-1D則是威力更加強大,其採用了複合材料機身,並且也對發動機進行了升級改裝,進一步的提高了效能和任務載荷能力,續航時間由原來的20個小時增加到了35個小時,外掛彈藥也達到了10餘中,效能相比於翼龍-1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最新航展之上亮相的翼龍-2無人機效能相比於上面的兩款無人機,也是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該機機體全面放大,氣動佈局進行了優化,動力裝置採用了一臺功率為6000馬力的中國產渦漿-9A發動機。因此,該機的實用升限、續航時間、飛行速度和載荷任務等硬性指標相比翼龍-1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也可以在更加複雜的條件之下執行任務。上述重要指標的提升,也使得該款無人機可以掛載更多的電子裝置,可以攜帶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通訊偵察裝置、電子戰裝置等多種任務載荷。還有就是由於實現了光電吊艙和合成孔徑雷達的同時裝備,使得該機的探測監視距離、範圍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翼龍-2擁有著載荷能力可達200千克的內部載荷艙,武器載荷也有了很大提高,翼下有6個外掛點,可以攜帶“藍箭”-21空對地導彈和重達250千克的鐳射制導等重型艦載武器,武器彈藥載量達500千克,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選擇使用合適的導彈執行對空、對海、對地等作戰任務,打擊能力和同類產品相比也是絲毫不遜色。總體來說,翼龍-2的各項指標都已經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具有平臺效能優、擴充套件能力強、載荷種類多、任務用途廣泛等等優點。並且,根據展會上展方的相關透漏,翼龍-2無人機的訂單是中國無人機行業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
就在2020年的年初之際,無人機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強大的精確打擊能力,就在1月4日的時候,美軍動用最新無人機成功的將伊朗軍方的指揮官實施了斬首。這一行動在當天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關注,無人機執行斬首任務無疑是為現代作戰開啟了一個新的思路,不僅如此在先進無人機技術比較成熟的情況之下飛行員也可以指揮無人機來進行攻擊作戰。美軍未來無人機的操作很有可能在F-35和F-22戰鬥機的座艙裡面進行,例如“捕食者”“收割者”和“全球鷹”無人機上來自光電、紅外感測器的實時視訊可以直接進入F-35戰鬥機的座艙內部來使用,使得航電裝置和機載計算機能夠同時組織來自各種感測器的資訊,併為飛行員在一個綜合螢幕上顯示資料。這就可以使飛行員在想要發動攻擊的時候加快無人機的瞄準和提供戰術資訊的速度,相比於地面指揮中心,飛行員無疑於更了解戰鬥的進展,可以做出及時的判斷,可以抓住有利戰機更好地完成任務。而對於中國來說,將無人機的計算機資訊和殲-15艦載機、殲-20戰鬥機的計算機系統進行融合的話,未嘗也不是一個更好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