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誰家在先進裝備專案上,有一個非常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穩紮穩打。戰略大工程的統籌能力已經登峰造極。瀚海狼山屢次說,誰誰家在這方面的能力,只有上世紀的美弟才能比,現在的美弟在強烈的去工業化後,早就失去了這種能力。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和電磁攔阻還沒徹底整利索,就敢一艘接著一艘的下水新航母;宣佈服役了也賴在船廠多年不出門,這就是在統籌規劃和技術責任制上同時出了大問題。根子就在於現在的美第在嚴重的去工業化40年後,已經沒有能力再組織嚴肅的工業大專案。航天專案外包給私企,6代機到目前連個頭緒都沒有,都是美弟聯邦ZF甚至軍方都無能力重新組織嚴肅工業大專案的表現,只能吃上個世紀的工業慣性老本,但是這個老本也很難再吃上15年。相反,誰誰家到目前,
對工業和軍工大專案的管理和組織,卻是越來越嚴肅認真。現在一旦某個專案出來了首艦或者首機,後面會立即成堆的出現,哪怕這些專案是載機大平板這種超級大工程。這就說明完全突破了所有的分系統。剩下的只是一個生產組織的問題。在中部某個大城市有一組設施,一直非常引人注目,就因為這裡連續用兩座樓房,模擬了載機大船和萬噸大型驅逐艦。而模擬載機大船的樓房,樓頂的設施還至少連續改造了3次,其實是模擬了3個不同型號的載機大船。這些模擬樓房和上面的設施,真實的作用並不是模擬這些最為重要水面艦艇專案的全部效能,而只是進行被模擬物件的電磁相容單項試驗。一方面說明專案電磁相容試驗的重要性。另外也說明凡是值得提前在這裡進行電磁相容試驗的,一定是一等的重大專案。
否則就沒有必要為2項電磁相容試驗專門建設2套樓房。到目前,原先模擬的2種翹頭都已經有了實體艦。而模擬的萬噸大驅也已經批量生產,首批接近服役。原先翹頭的屋頂也已經“剷平”改成了全平屋頂,這和大平板的進度是符合的。不過狼山認為這裡曾經有一個試驗專案大多數人也許已經忽略了。就是這個試驗基地,曾經不止僅僅有這2座樓房。還有一個非常突兀的試驗物體,就是多年前被稱為“寶蓮燈”或者叫做“葫蘆娃”的單獨試驗物。其實是一個多功能艦船桅杆的陸地模擬試驗設施。肯定也是進行電磁相容試驗的。既然這個裝置已經出現多年,甚至不比萬噸大驅的試驗樓出現的時間晚不了多少。為何截止目前,不見任何船舶上面,真正出現這種“寶蓮燈”式樣的主桅造型呢?無非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這個造型最終被放棄了。這種可能並不大,因為最近10年建造的新艦上出現全功能桅杆的,只有萬噸大驅。
其他所有艦艇上並沒有出現第二種全功能隱身桅杆。因此沒出現的原因,只有第二個答案,就是提前試驗的配套艦艇一直沒有實際開工。而這種艦艇,大概率就是傳說了多年的5500噸級全電大護。狼山認為5500噸級全電大護,在多年前已經決定建造,甚至船廠已經有合同在手,因此才提前試驗全功能桅杆。不過全電艦艇成套技術是世界級難題,看看英國的45型和美弟的DDG1000專案的步履維艱就知道了。以誰誰家的謹慎,不徹底解決哪怕一點技術瑕疵,是絕不會真正開工。而目前大概率全部技術問題都已經解決,才會2次工程啟動。而大護的動力很可能是超配,屬於在5500噸的艦體上試驗8000噸艦體的全電動力。2套並聯,恰恰推動1艘055A!
-
1 #
-
2 #
真的嗎?太期待了
-
3 #
寶蓮燈可能真是為大護準備的。
-
4 #
按馬偉明的說法,45型和DDG1000的問題主要是使用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這個系統非常不穩定。而馬偉明院士牽頭開發的的是新一代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完美解決英國和美國佬遇到的問題
大護不需要大盾和太多垂髮。重點是全電,高自動化帶來的高自持力,配合雙機庫大量提升反潛能力。新一代大護應該是可以伴隨打擊群可以抗下反潛任務的。打雜也行。武器有32坑塞一坑4就可以了,主要是反潛和中近程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