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著名的兩伊戰爭。因重武器、零部件的短缺,軍隊實力的削弱,伊朗初期在前線連連失利,因此,神權政府試圖實行人海戰術,將大量有獻身精神的志願者投入戰爭,以彌補人員和裝備的不足。通常情況下,伊朗式攻擊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首先是未經充分訓練的巴斯基民兵首當其衝地發起人浪攻擊,有時甚至要以身體排雷,以突破伊拉克防線最薄弱的部分。
緊隨其後的是經驗較為豐富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步兵團,攻破己被削弱的伊拉克防線。隨後,正規軍運用機械化武器穿過缺口,包圍、進而擊敗敵人。可以說,伊朗的人海戰術進攻由武裝“平民”組成,他們中大部分人攜帶必要的裝備上陣,但是也往往缺乏統一指揮、統一控制和後勤供應。極端血腥的人海戰術同滲透力量和突襲共同導致了伊拉克的慘敗。
伊朗在耶路撒冷攻勢中首次使用了人海戰術。1981年11月29日,伊朗以三個正規軍旅和七個革命衛隊旅的兵力發動攻勢。伊拉克疏於巡查自己的佔領區,因此,伊朗在無人看守的沙漠地帶鋪設了一條14公里長的公路,潛入此地區,在伊拉克軍後方發起攻勢。戰鬥中,革命衛隊的輕步兵團在沒有裝甲部隊和空軍力量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對伊拉克軍據點發起進攻,最終於12月7日重新奪回博斯坦市。
1982年3月22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副部長阿里·賽義德·設拉子將軍領導發動了一場讓伊拉克軍隊碎不及防的進攻,稱必勝攻勢。伊朗利用支奴幹直升機空降在伊拉克防線後面,迫使伊拉克火炮失靈,並攻佔伊拉克總部。緊接著伊朗民兵志願者在正面發動了人海攻擊,每一波攻擊都有一千人,最終成功突破伊拉克防線。接下來伊朗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包圍了駐紮在蘇薩鎮附近的伊拉克第九、第十裝甲師和第一機械化師。在伊朗的努力下,此次行動迅速結束,人海戰術的運用使伊朗付出了高昂代價,但最終將伊拉克軍隊驅逐出蘇薩、迪茲富勒和阿瓦士。
然而伊朗的人海戰術也不是總能奏效。2月27日,伊朗佔領了馬季農島,但在伊拉克空軍的打擊下,伊朗直升機遭受了災難性的損失。當天一大批運送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直升機被伊拉克直升機攔截,一場災難性的空中屠殺發生。伊拉克戰鬥機擊落了49架伊朗直升機,而伊朗方面這次行動的直升機總數為50架。伊拉克甚至在水下鋪設了帶電的電纜,當飛機被擊落後,伊朗士兵掉進水裡,觸電身亡,然後伊拉克在自己的國家電視臺上展示了伊朗士兵的屍體以此鼓舞人心。大約有50萬伊朗軍隊和伊拉克軍隊捲入此次戰鬥,自2月中旬至3月中旬約有1萬2千名至2萬名革命衛隊和巴斯基士兵被殺,正規軍的損失了約6000人。
當時伊朗的戰士脖子上都懸掛著一把鑰匙,他們堅信這把鑰匙可以開啟所謂:“天國的大門”。他們認為只有這樣自己的靈魂才能得到拯救。可見其狂熱。整個兩伊戰爭上百萬人死亡,屍骨如山,然而雙方什麼也沒有得到。只留下了無數破碎的家庭和屍體。
參考資料
【1】安國章.兩伊戰爭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