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機的各種氣動佈局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德國時期,雖然德國戰敗,但是其在航空領域的很多技術在美蘇等國開始開花結果。比如在投降前夕的1944年8月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前掠翼設計的JU-287戰機成功首飛,這種在當時很不常見的前掠翼飛機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是其代表的全新氣動佈局也讓美蘇兩國看到了亮點,所以戰後美國率先研製了X-29前掠翼技術驗證機,蘇聯則在解體前成功實現了其前掠翼戰機蘇47的試飛活動,那麼這種至今看來都覺得格格不入的前掠翼戰機相比我們更為常見的後掠翼戰機有什麼優勢存在呢?
首先從前掠翼的優點說起:
其次是前掠翼整體氣動阻力更低,所以有較高的飛行速度,像德國研製的JU-287轟炸機在首飛過程中最大飛行速度超過 了800千米/小時,這個飛行速度可比當時盟軍所有戰機的飛行速度高好幾倍,戰後蘇聯在JU-287基礎上研製了一款代號JII-2號前掠翼技術驗證機,其最大飛行速度更是達到了1100千米/小時,已經算是亞音速戰機的極限飛行速度了,畢竟那個時候美國的X-1飛機還沒有突破音障呢。
再加之由於機翼是金屬結構所以本身是有彈性存在的,這樣在升力發生變化時,前掠翼反而會產生嚴重彈性形變,進而引發機翼反覆震盪,繼而在耦合作用下導致飛機失控甚至解體。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機翼的結構強度,但是由此也會大度增加機翼的重量,降低戰機的機動優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