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作為對近現代步槍發展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德國也很早就開始了半自動步槍的研製工作。毛瑟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在著名槍械設計師保羅·毛瑟的帶領下,曾嘗試了多種結構原理和自動方式的步槍,研製出17種半自動樣槍,並取得多項發明專利。

不過,這些半自動步槍普遍存在結構複雜、造價高昂的缺陷,另外,當時採用的7.92×57mm毛瑟步槍彈膛壓較高,在抽殼順暢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槍械部分零部件的壽命也達不到要求。在所有這些步槍中,只有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德國稱之為自動裝填卡賓槍)被本國空軍少量採用過。另外在早期,另一名聞名於世的槍械設計師盧格也設計出一款效能較好的半自動步槍,不過其並未裝備部隊。直到二戰爆發後,毛瑟兵工廠、瓦爾特公司按照德軍要求分別開發出G41(M)半自動步槍與G41(W)半自動步槍。但兩者的設計不夠成熟,實際裝備數量都不大。隨後,瓦爾特公司在G41(W)設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推出了G43半自動步槍,批量裝備德軍,直至德國戰敗投降。

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

保羅·毛瑟帶領的團隊於1898年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最早的一種型號稱為MC98。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槍機頭部有兩個魚鰓式閉鎖塊,與槍管後部的節套形成閉鎖,使用雙排雙進5發彈倉供彈。第二種試驗型號與MC98結構類似,但閉鎖部分稍有改進,彈倉容量增加到6發。這兩種槍均發射7.92×57mm毛瑟步槍彈。

第三種樣槍製成於1899年,結構也與MC98類似,但槍機閉鎖部位增加了一個閉鎖突筍,口徑改成6mm。就在這個時候,一次意外事件改變了此後保羅·毛瑟設計步槍的思路——1901年,他為了試驗一種槍管長後坐式自動原理,設計出一種採用簡化的毛瑟槍機系統、不帶保險機構的半自動步槍,機匣後端為敞開式。

8月8日,在試射這支步槍時,保羅·毛瑟原計劃連續快速發射80發槍彈,但當發射到第79發時,突然發生了炸膛事故——彈殼和彈膛均被炸壞,彈藥金屬碎片飛進了他的左眼。他的繼子是眼科醫生,對受傷的左眼進行檢查後,得出的結論是:這隻眼睛再也無法恢復了!後來,保羅·毛瑟被送往瑞士,在那裡動手術摘除了左眼。受這件事件影響,保羅·毛瑟發誓此後再也不設計不帶保險機構的步槍,防止再發生類似的悲劇。

此後,保羅·毛瑟又連續設計了6種半自動步槍,但結構和效能均無大的突破。直到1906年至1908年間,也就是設計出第11種半自動步槍時,才有了較大的進步,由此便誕生了M1906/08半自動步槍,這也是M1916半自動卡賓槍的前身。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閉鎖撐板擺動式閉鎖方式,擊針平移式發射機構,可使用固定彈倉或者彈匣供彈,仍發射7.92mm毛瑟步槍彈。採用同樣結構原理的還有毛瑟公司的C06/08半自動手槍,不過由於結構複雜,這支手槍的生產和使用數量極少。C06/08手槍於1908年11月17日獲得美國第903998號專利,而M1906/08半自動步槍於1911年3月21日獲得美國第987584號專利。從專利授予的時間可以判斷,應是先有C06/08半自動手槍,然後保羅·毛瑟又將這套結構移植到半自動步槍上,進而發展出M1906/08半自動步槍。

1916年,保羅·毛瑟在M1906/08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改進。從外觀上看,其改進包括適當縮短了槍管長度,改用可拆卸的25發雙排雙進金屬彈匣供彈以進一步提高火力持續性,取消了為槍管導向的槍管套,同時為了方便握持武器,在彈匣前部增加了木製握柄。從內部結構看,其自動機和發射機構經過了較大改進,已與M1906/08半自動步槍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最大的改動是,採用機械延遲式半自由槍機結構,這樣不僅簡化了槍支構造,還提高了射擊精度。在同一年,德國空軍正式採用了這種改進版本的卡賓型號,並正式命名為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主要裝備當時的偵察機飛行員和飛艇成員,用於在空中自衛時使用。

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主要由槍管/機匣元件、槍機元件、機匣蓋元件、發射機元件、護手/槍托元件和彈匣元件等組成。其中,槍管通過螺紋固定在機匣前部,槍管上方裝有準星座和弧形座表尺,梯形準星通過燕尾槽安裝在準星座上,準星座右側有一個微調螺釘,可以調整風偏,表尺採用“V”形缺口,分劃高達2000m。機匣形狀複雜,下部有彈匣插座和發射機連線座,部分發射機構零件就直接安裝在機匣下方。

槍機為長方形,上方裝有整體式彈性抽殼鉤,中部是空心的,用於容納擊針簧、擊針簧導杆、槍機復進簧和復進簧座等部件。

拉機柄設於槍機最前端頂部位置,中間開槽,用以避開瞄準線。擊針後部中空,擊針簧裝在擊針的空心部分內,復進簧套在擊針外面,當向後拉動拉機柄時,槍機推動擊針,使其尾部伸入擊針簧座內,擊針後移到位後被阻鐵掛住,形成待擊狀態。在復進簧座上方,保羅·毛瑟還特意設計了一個保險阻鐵,使得槍機未完全復進到前方位置,也就是槍機未確實閉鎖前,不可能釋放擊針,以此確保射擊時的安全性。

機匣蓋由整塊金屬銑削而成,內部裝有閉鎖片控制塊,控制塊左右有對稱的延遲曲線導槽,槍機後方設有閉鎖片,閉鎖片前部設有圓柱形突起,其伸入曲線槽內。當控制塊向前、後運動時,可以促使閉鎖片前部張開和閉合,相應地形成開、閉鎖狀態。閉鎖片控制塊操作柄外露於機匣蓋兩側,向前推動操作柄,使閉鎖片控制塊處於前方位置,即為開鎖狀態,此時,拉動槍機實現供彈上膛。排除槍彈故障亦進行上述操作。機匣右側設有旋轉式保險,當扳至豎直位置時為保險狀態,扳至前方位置時為射擊狀態。

發射機元件主要由扳機護圈和扳機組成。其中,扳機護圈兼起彈匣卡筍的作用,這是因為和目前常見的彈匣固定方式不同,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的彈匣是依靠扳機護圈前上部的鉤形部位卡住彈匣後部的凹槽來固定的,扳機護圈前部內側設有卡筍,因此彈匣拆卸比較麻煩,需要先按壓扳機護圈前部的卡筍,從後向前開啟扳機護圈,才能取下彈匣,裝入新的彈匣後,還需要將扳機護圈再次扣回以固定住彈匣。雖然這種結構對於使用者來說增加了操作步驟,但彈匣固定非常可靠,可以滿足人員在高速機動的飛行器中各種射擊姿勢的需要,確保不會發生掉彈匣的故障。

彈匣由鋼板衝壓焊接而成,雙排雙進式樣,容彈量25發,在當時算是大容量的彈匣了。其由彈匣體、託彈板、託彈簧和彈匣底板組成。為提高彈匣強度,彈匣體兩側衝壓了多道突起槽,託彈簧為早期常用的“Z”字形鋼片簧。與一般的彈匣底板不同,該彈匣底板上鉚接有一個鎖定片,因此省略了託彈簧底板,並且便於彈匣分解。由於這種彈匣結構緊湊,容彈量較大,且本身品質較輕,因此德國1930年代裝備的MG13輕機槍也採用了該彈匣作為標準供彈具。

如上所述,該槍機匣蓋內的閉鎖片控制塊上設有延遲曲線導槽,通過部件的相互作用,以達到降低射速的目的。當槍機處於閉鎖狀態時,閉鎖片控制塊位於後方位置,其左右延遲曲線導槽前部卡住閉鎖片的圓柱形控制突起,使閉鎖片前部向內收攏,抵在槍機尾部,形成閉鎖狀態。槍彈擊發後,火藥燃氣作用在槍機上,使槍機向後運動,此時將閉鎖片向兩側撐開,以此帶動閉鎖片控制塊向前運動。

這一系列運動,都要消耗槍機後坐能量,使槍機後坐速度降低,從而降低射速。當彈頭飛出槍口後,此時閉鎖片控制塊已經前進到前方位置,閉鎖片完全開啟,槍機繼續後坐到位,同時壓縮復進簧和擊針簧,開鎖過程中抽殼鉤抽出空彈殼,由拋殼挺丟擲。隨後槍機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復進,而擊針則被阻鐵掛住,當槍機經過彈匣時會推一發新彈入膛,直至槍機復進到位後,閉鎖片控制塊在復位簧作用下後退,逐漸使左右閉鎖片向內收攏直至抵住槍機尾部的閉鎖位置。在閉鎖片控制塊復進到位的同時,還解除了機匣蓋內的擊針保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避免槍機在未完全閉鎖時擊發槍彈,以確保安全性。

但不容置疑的是,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也繼承了M1906/08半自動步槍結構複雜、成本高昂的缺陷,不僅槍機、機匣、閉鎖片等零部件形狀特殊,對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要求較高,同時精密的機構配合使得該槍對汙物特別敏感,只有在及時保養和良好的潤滑條件下,才能保證其動作可靠性,顯然並不適合惡劣的野戰環境。

該槍的另一個缺陷是裝填過程特別是排除故障彈十分麻煩,要先用一隻手向前撥動閉鎖片控制塊操作柄,解除閉鎖片對槍機的限制,然後再用另一隻手向後拉動槍機定位,這樣才能完成首發裝填或排除故障彈的動作,這在戰鬥環境下是難以完成的。

作為軍用武器來說,該槍還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分解結合的步驟較多,並且要藉助專用工具,才能取出槍機和閉鎖片等零部件,因此武器的日常維護非常繁瑣。

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的實際產量非常有限,只有德國空軍採購了1000支,此後就停產了。採購量如此之小,一是因為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成本過高,使用也不夠方便,另一個原因則是從瑞士西格公司採購到了價格低廉的3000支蒙特拉貢半自動步槍。不過根據當時的測試,蒙特拉貢半自動步槍相對來說射擊準確度不高,而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加工精良,精度要明顯高於前者。

毛瑟設計的一系列半自動步槍中雖然只有毛瑟M1916半自動卡賓槍少量生產使用,但卻開創了德國半自動步槍發展的先河。特別是保羅·毛瑟的設計天才得以充分展現,在他的一系列早期半自動步槍中,先後獲得了數十項德國和美國頒發的專利,並且廣泛試驗了各種自動原理和閉鎖方式,每種方式的優缺點均得到了充分驗證,為後來德國半自動步槍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原作者:三土 明光)盧格半自動步槍

盧格半自動步槍的研製者是德國另一位資深槍械設計師喬治·盧格,他以設計了盧格自動手槍而聞名於世。盧格半自動步槍本為德國軍隊設計,都在1906年7月26日獲得了英國第4126號專利。該槍的結構及自動原理與盧格自動手槍非常相似,同樣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肘節式閉鎖機構。其槍管長698mm,使用5發固定彈倉供彈,發射7.92×57mm毛瑟步槍彈,空槍品質4.4kg。

由於該槍研製時間較早,目前留存下來的相關資料很少,對於該槍的具體結構也缺少具體的圖例和文字說明,只是在美國的一次武器拍賣會上出現了一支罕見的樣品,當時的海報上有少量照片和簡單介紹。據稱,這支參拍的盧格半自動步槍是1906年生產的,槍身上沒有編號,應是一支試驗型槍,拍賣估價在15萬~20萬美元,在古董武器中算是非常昂貴的,由此可見該槍的稀缺與珍貴。從僅存的一些照片可以發現,其加工相當精細,槍械零件經過大量切削加工而成,表面經過精細的拋光處理,看起來十分美觀。該槍槍管較長,採用類似毛瑟手動步槍的刀形準星,依靠燕尾槽安裝在準星座上,弧形表尺分劃高達2000m,手動保險位於機匣後方、槍托握持部位上方位置,為左右扳動式樣,操作相對較為方便。

在早期各種軍用半自動步槍中,盧格半自動步槍是結構相當緊湊並且品質較輕的一種型號,就其整體效能來看,該槍在當時是很不錯的一款設計。可惜德國軍方在早期對半自動步槍並不感興趣,認為那是結構複雜並且讓士兵徒然浪費彈藥的武器,所以盧格的設計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也導致了研製工作的停頓,現在只留下了這支樣槍。德國後來沒有繼續發展這種步槍,但獨特的肘節式閉鎖機構對美國早期半自動步槍的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美國當年開展半自動步槍選型時,參試的佩德森0.276英寸口徑半自動步槍、柯爾特M1929半自動步槍和波馬利多(Bommarito)半自動步槍均採用了與盧格半自動步槍相仿的肘節式閉鎖機構,幾乎佔到同批參選步槍的三分之一。不過,由於這種機構存在著對零部件加工和配合要求極高、對汙垢十分敏感等缺陷,最終未能發展出較為成熟的軍用武器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6歲女孩半年沒見到爸爸,看到閱兵隊伍,她激動得做了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