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五次戰役,60軍180師遭受重大失利,所部損失7000餘人,被俘5000餘人其中包括師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成德,戰後志司曾經有過撤銷該師建制的打算。
五次戰役第二階段,180師擔負掩護主力後撤任務,因多方面原因,該師被敵重兵包圍,雖全師官兵浴血奮戰,拼死抵抗,終因寡不敵眾,雖有3000餘人突出重圍,但大部潰敗,損失達7000人,被俘5000餘人,師長鄭其貴率部分人員突出重圍,師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成德最後被敵俘虜,損失之大,被俘幹部級別之高,影響之惡劣,在志願軍中一時無倆,震驚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高層。此次失利影響深遠,以至於在一段時間內,“180師”幾乎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戰後,志願軍總部決定60軍原軍長張祖諒赴朝,擔任60軍軍長、黨委書記,並從第15軍調44師副師長李鍾玄擔任重建的180師代師長。180師師領導除了師參謀長王振邦留任外全部作了調整。
李鍾玄
也許上級領導對180師師長的選擇還沒有下最後決心,讓李鍾玄任代師長多少有點“試用”的意味。一段時間內,原15軍的老戰友包括李鍾玄的上級,甚至兵團部個別領導,大同小異的說詞都是所謂“代師長”。實際上,連李鍾玄也明白,上面的意思無非是:幹得好,就直接任命,幹不好,就讓他回15軍。
李鍾玄未來60軍之前,長期任職於15軍,先任26旅76團(統一番號後為44師132團團長)後任44師副師長,多年征戰,戰功赫赫,是秦基偉非常器重的一員年輕將領。現在上級將他跨軍調到一個他不熟悉且遭受慘痛損失的師任代師長,可以想象李鍾玄當時接到任職命令是什麼樣一種心情。
180師和60軍在漫長的歲月裡,也有自己不凡的戰績和榮譽,180師成功突圍的指戰員,對五次戰役的慘敗經歷都銘心刻骨,他們每個人骨子眼裡都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非常渴望在李鍾玄的率領下重回戰場,用戰績來證明自己的部隊。李鍾玄比誰都清楚,將一支受過嚴重挫折的部隊整頓好,帶領它重新崛起,任務將何其艱鉅,對他來說,別無選擇只能破釜沉舟,一往無前。
在yu沒有政委沒有副師長,只有王振邦參謀長和袁本慧政治主任相幫的情況下,李鍾玄全身心地投入到180師的整頓與建設。到1952年10月,經過兵員補充、軍事訓練、政治教育,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180師高呼著打翻身仗的口號,浩浩蕩蕩重新進入了一線。知恥而後勇,每個180師官兵,心裡都憋著一口氣,發誓要打一個翻身仗,用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來洗刷前面的恥辱。
恰在此時,1952年11月10日,60軍政委袁子欽通知李鍾玄到軍部,在軍部,袁子欽揮著是一份電文對李鍾玄說:“你看看”,李鍾玄一看一份志司的電報,電報的大意是:將剛入朝不久的33師(原西南軍區10軍33師)編入60軍,180師從60軍調出,作為獨立師由志司直轄。他看了電報望了望袁子欽,還沒有說話,袁子欽就說:“既然志司已做出決定,你們就向下傳達吧”。
李鍾玄默不作聲地回到師裡。立即召集參謀長王振邦和政治部主任袁本慧研究,大家的結論是:嚴格保密,不傳達。他們一致認為。180師全體官兵要打仗,要報仇,要翻身,要吐第五次戰役回撤時那一口惡氣,上下團結,情緒振奮,傳達這個電報等於將一盆涼水澆到官兵心頭,其消極影響和轉彎的工作量與工作難度,將會很嚴重,對戰爭沒有好處。幾位師領導就這樣“掩藏”了志司的命令。
李鍾玄找到60軍軍長張祖諒反覆陳述幾位師領導想法,強烈要求張祖諒向上級爭取。實際上,張祖諒對志司決定更不理解,更為難受。他對180師的感情絕非一般人所能比,180師前身是活躍在山西戰場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八縱24旅,張祖諒先任八縱參謀長,後任八縱副司令員兼參謀長、60軍副軍長、軍長,24旅(180師)一直是他直接指揮的部隊,對這支部隊的歷史、作風、特點他都非常瞭解。
張祖諒
張祖諒到三兵團跟領導反映了部隊的情緒和自己的想法,強烈要求兵團和志司改變成命,並保證180師一定會打翻身仗。3兵團領導進行了討論,大家也認為180師已經有了朝鮮戰場兩年的鍛鍊,現在跟五次戰役結束時比較,變化很大,部隊精神面貌進步明顯,現在將180師從60軍調出也許時機不太合適,於是他們再以兵團名義向志司請求,180師繼續留在60軍。志司最後同意了三兵團的請求。
在大家的印象中,李鍾玄歷來儒雅、謙和,很少發脾氣,但在對待和處理這份電報上,卻分明表現了他性格柔中有剛。當然,李鍾玄如此“膽大妄為”首先是出於一師之長對180師道義上的責任,再者也是基於對自己及所率部隊的信心。
2月15日,張祖諒在第60軍黨委會上正式宣佈:“志司決定:33師歸21軍建制,60軍三個師建制不變,60軍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
李鍾玄後來說:“試想假若連番號都取消了,建制也改變了,還打什麼仗!”
李鍾玄率領180師在方形山之戰的精彩亮相,讓上級領導對180師刮目相看。
方形山是朝鮮東線李承晚部隊第5師一個營的陣地,位置重要,設防堅固,是志司、兵團和60軍計劃的夏季反擊戰的第一個重要戰鬥。
一開始,張祖諒要李鍾玄指揮181師(皮旅)541團攻打這一陣地,541團是皮旅的主力,戰鬥力很強,之前541團也做了長期準備。
但此時180師已接了181師防務,部隊已列陣181師之前。也就是說一旦打起來,將後面的541團調到前面來,讓180師當一次觀察員。
由此看來,張祖諒對李鍾玄的指揮能力還是信任的,但對使用180師卻很慎重。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是一支經過大換血的部隊,雖然求戰情緒很高,士氣昂揚,但是否能做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張祖諒也沒有把握。
軍長的良苦用心李鍾玄何嘗不能理解,但這樣的安排無疑傷害了李鍾玄的“團隊感情”和自尊心,他一再向張祖諒請求,自己率180師參戰。
軍長作了讓步,勉強同意180師539團打方形山一小塊敵軍陣地——東山腿,李鍾玄還是不滿意。根據敵我兵力和地形情況,他主動向張祖諒建議,加大攻擊縱深,在541團攻擊目標1、2、3號敵環形陣地的同時,539團敵人陣地以南的4號5號環形陣地和西北山腿,以保證對敵方形山主陣地的佔領和鞏固,這實際是又闢了一個戰場。看他求戰情緒如此之高,軍長再次讓步,同意了他的建議,但軍長說:對539團作戰不作硬性要求,能佔領更好,如果攻擊不利,就及時回撤。
最後,539團不僅勝利地打下了這三個陣地,而且依託這些陣地,配合540團攻克敵另一陣地,將我軍新佔的方形山變成了後方。
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一仗中,180師在敵陣地前沿和縱深潛伏,這在志願軍中還是首創,為我軍爾後大規模潛伏積累了經驗。
1953年5月26日,李鍾玄日記有這樣的記載:“突擊部隊四個連,於夜晚20時出發了,541團兩個連在敵陣地前,539團兩個連在敵後。他們要在那裡潛伏明天一個白天。這是一個極大的冒險。雖然下了這個決心,仍幾次起意不這樣做,寧願當天晚上接敵,遲一點發起戰鬥。當然我們也有成功的條件。1、森林濃密便於隱蔽。2、敵人步兵白天不敢脫離陣地。3、敵軍若發覺至多是用炮轟,我們炮兵正嚴密監視。明天潛伏能否成功,是此次戰鬥的重要關鍵。我們已有多種準備,準備強大的炮火掩護。冒險往往可出奇制勝。不過明天的時間該是過得很慢喲!”
李鍾玄率領180師在方形山之戰的精彩亮相,讓上級領導對180師刮目相看。
再戰949.2高地,180師的戰果又一次出人意料
方形山戰鬥取得勝利後,180師上下信心大增,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按上級精神,積極準備攻打韓軍第5師以949.2高地為核心的一線陣地。這個高海拔大山的幾個點上,分別由韓軍4個營防守,地堡林立,工事堅固。按預定計劃180師定於6月14日夜將1200人的兵力潛伏於敵前沿,並於6月15日正式攻擊。6月13深夜零點,張祖諒給李鍾玄打來電話說,關於494.2高地,志司指示:“14日能打就打,14日不打就根本再不要打了,因為停戰談判已經達成協議,很快就要簽字,可以考慮不打。打不打你們自己考慮,沒有把握就算了。”
接到這一訊息,李鍾玄當即同幾位師領導研究,最後形成一致意見:打!不怕傷亡,不怕打爛,不保守已有的勝利,不計個人得失,為180師徹底翻身,走向揚眉吐氣那一天,堅決打!這一決心得到上級支援。
也許大家都認為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仗,更何況是180師翻身之戰,此戰大不同以往。6月14日這天,志願軍3兵團和20兵團首長許世友、楊勇、鄭維山等一干人馬來到前線,齊集60軍指揮所龍門山“觀戰”,各位戰將要親眼看看180師怎樣英勇頑強打擊敵人,如何在逆境中崛起。友鄰15軍還派來慰問團,電影隊還要攝製紀錄片。
萬千重擔集於一身的李鍾玄在這天日記裡寫道“又興奮又擔心,打好了萬事大吉,打不好怎麼交待”,還有68軍的609團(後來在金城戰役中奇襲“白虎團立下奇功的穿插營所在團)也歸他指揮呢!
在敵前潛伏24小時的180師的1200名突擊隊員未被發覺。當晚20時30分指揮部發出了訊號彈,170門大炮,包括喀秋莎火箭炮,猛烈轟擊,戰況激烈。6月15日李鍾玄日記中有這樣的話:“打進去了,傷亡不小……我對部隊已基本摸著了底子,死不完總會有人突上去的。戰鬥的結果是超額完成了任務,攻佔了預定的949.2、870、坦克無名高地,還一直擴張到北漢江東岸,擴大陣地面積23平方公里,殲敵三個整營和一個營大部,共1500餘人,俘敵250……”
觀戰的將領們興高采烈,大家都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覺,五次戰役雖遭挫折,180師畢竟不凡。大家齊聲就好:痛快!漂亮!打得好!紛紛向張祖諒和李鍾玄祝賀。
金城戰役中的180師在20兵團十幾個師中穿插最遠,擴張面積最大。最後在孤軍深入,側翼暴露,背水作戰的嚴峻形勢下,李鍾玄勇於擔當,主動要求回撤。
180師攻克949.2敵陣地,大家都認為是最後一仗,但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卻破壞停戰協議,悍然扣押北朝鮮人民軍幾萬戰俘,瘋狂叫器他要單挑中朝軍隊,以戰爭“統一朝鮮”。毛澤東決定,推遲簽訂停戰協議,命令20兵團率5個軍發起規模宏大的金城戰役,對李承晚實施最後一擊。
該役,20兵團以5個軍共25至30萬兵力,分東、中、西三個集團,在長達25公里的戰線展開。
60軍21軍為東集團,作戰地域山高水險。7月13日21時打響,7月14日,180師所部奉命突入敵軍縱深,時值大雨滂沱、江水暴漲,官兵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強渡金城川,於14、15日攻佔敵白巖山、黑雲吐嶺及其周圍重要陣地,一舉攻入敵後縱深達十五公里之遙,穿插距離之長,擴充面積之大,均居20兵團十幾個師之冠。
金城戰役前,志願軍某部在進行戰前動員
180師所佔領的黑雲吐嶺、白巖山、1118、949的這些陣地,連綿不斷,高聳入雲,地勢十分重要,志司和兵團部的非常看重,佔領這些地方,對按照停戰協定規定的實際控制線劃分非軍事區,軍事政治意義重大。因此,志司和兵團要求180師鞏固扼守,同時命令其他友鄰部隊繼續向南進攻與180師取齊,不致於使180師側翼暴露。
但因為多方面原因,友鄰部隊進展緩慢,未能達成與180師靠攏。這樣,180師成孤軍突出、側翼暴露、背水作戰之勢,而且,後勤補給困難,糧彈奇缺,炮兵火力支援不上。
此情此景,猶如51年5月下旬180師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回撤時的處境再現,李鍾玄和180師的領導又一次面臨著嚴峻考驗。
危急時刻,李鍾玄一面指揮部隊機智勇敢地抗擊敵人,與飛機、坦克助戰的反撲之敵三個師反覆衝殺,一面審時度勢,向上級提出意見,將部隊後撤金城川以北,脫離險境。師政委唐明春和加強到師指揮的副軍長王成漢也同意李鍾玄的意見。但由於要撤離的這些陣地非常重要和寶貴,他提出並堅持的這一意見可能意味著某種“風險”。李鍾玄本著對上級負責,對180師負責的態度沒有猶豫毅然決然地向20兵團提出後撤申請。
在7月17日的日記裡,李鍾玄說:“鑑於形勢十分不利,我堅決主張主動撤回。但白巖山、黑雲吐嶺這一線可愛的吸引人的高地,卻使將軍們戀戀不捨。撤?不撤?全撤?留下一部?反覆數次定不下來。”上級定不下來,他卻機斷處置另有安排。他又寫道:“我在上級決心還沒有完全定下來的時候,即令部隊收攏準備,這樣給部隊爭取了時間。下午2時發報,下達準備撤退渡河的命令。”他寫道:這是他“最心焦的一天”,是他“對上級的部署提意見最多”的一天,因為他的態度是“對上級負責,也要為部隊負責”,說千道萬,他不能讓180師在第五次戰役那樣的悲劇重演。
前排左一、二分別是20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王平
20兵團司令楊勇接到李鍾玄的後撤要求,一開始也很不滿意,畢竟是付出那麼大的犧牲才佔領的陣地,地勢優越,位置重要,如果守住的話,一方面對整個志願軍以後的防線有利,另方面無形中也是我以後和敵人談判的一個“籌碼”。但楊勇畢竟是身經百戰的戰將,他很快冷靜下來,經過一番思索,最終接受了李鍾玄的後撤要求。
三天三夜,180師官兵打得勇敢、頑強、艱苦、殘酷,沒有了彈藥用石頭,有的連隊犧牲得只剩二人。一種“不吃饅頭爭口氣”的信念支撐著180師的指戰員,他們為捍衛180師的榮譽付出了難以想象的犧牲和代價。在兵團終於同意後撤時,李鍾玄還“讓部隊臨撤退前再反他一次”,拼盡全力,給敵人一記重擊!
金城戰役要圖
180師這一仗打得艱苦,打得出色,湧現了以特等功臣鄭朝元、賴永澤為代表的許多英雄,而賴永澤則代表死難烈士和全師指戰員參加1953年國慶觀禮,在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實事求是,一切從戰場實際出發,關鍵時刻,敢於向上級說“不”,李鍾玄這種在戰場上敢於負責的精神和出色的指揮能力獲得了志司、兵團和軍裡三級領導的認可和肯定,也贏得了180師官兵的普遍尊重和愛戴。
人眼不藏私,1994年,180師的戰友編輯一本“180師實戰錄”,書名《歷史的迴音》。編輯過程中,180師首任政委、曾任吉林省副省長的王觀潮對李鍾玄說:“感謝你領導180師打了翻身戰,不然我們這本書也編不成了。”原180師538團參謀長、曾任安徽省軍區副參謀長的胡景義寫信對李鍾玄說:“全師老同志是永遠不會忘記你的,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同志,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李鍾玄則謙遜地說:“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別的同志率領180師同樣會打翻身仗,我只是適逢其會而已。”
回顧率領180師經歷朝鮮戰爭,李鍾玄作了這樣的概括:一是整頓部隊,團結官兵,打好了政治思想基礎;二是保持了180師的建制番號;三是進行了一系列戰鬥。輕描淡寫,絕不邀功。
據戰後統計,不計防禦戰戰績,僅在1953年5至7月的反擊戰中,180師便作戰320次,殲敵11986人,擴張陣地96.7平方公里,繳獲坦克5輛、各種火炮120門、擊毀敵機34架、擊傷100架,一直作戰至停戰協定生效前兩分種,由此可見180師上下翻身的強烈願望和咬牙切齒的殺敵氣概
60軍三個師在歷時三個來月的夏季反擊戰中,180師作戰時間最長、作戰次數最多、殲滅敵人最多,擴張陣地最廣,同時傷亡代價也最重,共達6021人。
李鍾玄危難之中顯身手,不抱怨,不消極,勇於擔當,敢斷善斷,為其所當為,率領180師走出失敗的陰影,三戰三捷,一雪前恥,展現了一員戰將的風采。7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顧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李鍾玄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