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網10月1日報道了一則訊息,俄軍從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進行了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戰鬥訓練發射,該型導彈成功擊中了位於勘察加的目標,圓滿完成了任務。白楊-M導彈可謂是俄羅斯的鎮國重器,被美國人稱為"瘋子"。
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是為了取代RT-2PM彈道導彈,並在其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系統。這種導彈有兩種型別,一種是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的型號,其編號為RS-12M1,另一種是使用MZKT-79221通用型16輪專用運輸移動發射車,型號為RS-12M2。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三級燃料火箭設計,擁有巨大推力,能夠以瘋狂的速度拔地而起。其重量為47噸,長度約為23米,直徑1.95米,射程超過1萬公里達到1.15萬公里。從俄羅斯發射,能夠覆蓋美國本土。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依靠MAZ-7310運輸車進行路上機動,它的最高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並且能夠在途中改變飛行軌跡,隨時打擊不同的戰略目標。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能夠裝載4顆55萬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或者安裝多達10枚的分導彈頭,讓美國的反導系統遭遇了重大挑戰。無論美國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攔截,都非常難以全部攔截,所以美國人稱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為"瘋子"。該型導彈大大降低了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效果,使美國人的計劃產生了嚴重的混亂,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遭遇了重大挑戰。
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從1994年12月20日進行飛行試驗,到1997年總共成功進行了4次實驗。不過由於部署時間比較緊急,研製經費也相當緊缺,所以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成功進行了4次飛行實驗之後,由地下井發射的首批兩枚導彈於1997年12月24日開始部署在烏拉爾市南部的塔吉謝沃導彈基地。後來在1998年10月和12月,俄羅斯又進行了兩次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實驗,第5次試驗發射之後不久導彈自爆,第6次試驗再次成功。俄羅斯將第5次實驗對外稱之為發射自毀爆炸,第6次為正式裝備之前的最後鑑定實驗。也就是說,俄羅斯在1998年已經正式確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全面實驗成功,開始列裝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
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最厲害的技術是其分導式彈頭技術,大量的彈頭更有利於突防。當火箭推送戰鬥部到大氣層外接近太空時,導彈在本土根本沒辦法攔截。到了外層之後,開始釋放分導載具以及干擾誘餌彈,由於高度過高,此時也無法攔截。之後就是分導式彈頭打開發動機開始滑翔,此時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20倍音速,更是無法攔截。另外由於其超過10000公里的射程,能夠達到美國本土。無法攔截時,對手必然使用核彈在高空引爆,依靠核武器爆炸的強電磁脈衝,來擊毀導彈的電子部分。不過白楊-M的戰鬥部能夠承受2公里以內的核爆而正常工作,所以這個攔截方案也會失敗。還有一點就是它可以攜帶核彈頭,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種導彈可以有效攔截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即使攔截成功,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攜帶的核彈頭,也會在對手的國土上空爆炸,最終的核汙染也是對方難以承受的。
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制導方式採用三軸慣性陀螺制導,外加數字式空間計算機的捷聯制導。由於採用了大量的最新技術成果,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總體效能遠遠超過白楊導彈之前的型號,它的戰鬥效能比俄羅斯現有的洲際導彈高出50%甚至1倍,命中精度提高1到1.5倍。在使用發射井進行發射時,其圓概率偏差為100米左右,採用公路機動發射時,圓概率偏差達到300米左右,在世界同類導彈中名列前茅。
白楊導彈的彈頭為1.2噸重的單彈頭,而新型白楊-M導彈的彈頭為10個單分導彈頭,總重量達到4噸。從這個技術水平上來看,俄羅斯早已經具備運載重型多彈頭、大推力戰略核導彈的能力,新型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飛行速度更快,隱形效能和抗干擾能力更強。並且由於採用了機動靈活的發射方式,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射程和精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能夠輕易突破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體系,避開美軍重點設防的北極方向,可以隨意從東西兩個方向打擊美國的所有重要目標,其危險能力和實戰能力,已經產生了質的變化。
俄羅斯方面甚至認為,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甚至可以突破任何導彈防禦系統,特別是美國的反導系統,實際突防概率將達到8成以上。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了先進的柔性擺動噴管技術,能夠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即時可控機動飛行,改變彈道高度。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也具備特殊的彈道,反導系統難以發現和跟蹤。在導彈的末端助推推進與控制系統中,包括4個互通的燃氣發生器,每個發聲器有兩個噴管,由燃氣閥根據控控制系統的指令開啟或者關閉,控制末端助推劑的飛行和彈頭的釋放。每個燃氣發生器,可以由發動機按照預設的程式帶動旋轉,以改變控制力的方向實現機動變軌,從而提高導彈的反攔截能力。從未來的突防能力上來說,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採用了綜合性的先進技術,所以它的效能在全世界拔得頭籌,早已裝備俄羅斯軍隊,成為美國不得不防的一款俄羅斯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