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5戰鬥機
殲-5是中國製造並裝備空軍的的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參照蘇聯米格-17φ型戰鬥機研製,採用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機氣動佈局。殲-5飛機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效能好,裝配中國仿製“渦噴-5”型發動機。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殲-5的研製裝備,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戰鬥機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殲-6戰鬥機殲-6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曾是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中中國產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殲-6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區域性制空權,也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攻擊任務。1958年初開始研製,1960年投入批生產,1964年首批殲-6戰鬥機交付中國空軍使用,到1983年停產,共生產了5205架。
殲-7戰鬥機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大量裝備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典型的第二代戰鬥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該機是仿製的蘇聯米格-21Ф-13型。殲-7B是殲-7II的出口型。
殲-8戰鬥機殲-8是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殲擊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力戰鬥機種之一。原型機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1979年完成設計定型,1980年開始服役。中國空軍從2011年開始退役部分老舊的殲-8戰鬥機。截止2011年,在中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中,仍在服役的殲-8戰鬥機約300架。
殲-9戰鬥機殲-9是中國航空設計單位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型戰鬥機設計方案。它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前蘇聯圖-22“逆火”和美國B-1B 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物件。殲-9飛機設計技術指標達雙 “二六”(即升限 26 公里,時速 2.6 倍音速),是當時中國殲擊機效能之最。殲-9專案設計方案几經波折調整,最後因為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而於1980年取消繼續研製計劃。
(殲-9概念機)
殲-10戰鬥機中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殲-10B基於J-10A進行了大幅度改進,配備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雷達罩被重新設計,取消了傳統圓錐型的雷達罩,更改為扁身錐型,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藏紅外線搜尋及追蹤系統及鐳射測距儀,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鰭切尖,進一步改進氣動佈局。該機可能有整合被動式相控陣雷達。
2011年3月,殲-10B的照片出現在中文網路上,證實了殲-10B的存在,為殲-10正式曝光後首次有完全自主設計的中國產新型戰鬥機亮相。
殲-11戰鬥機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中國產組裝飛機,屬於三代半戰機。該機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後續仿製衍生機型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與殲-10中型戰機相比,殲-11B戰機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與蘇-27相比,殲-11B在隱身、火控、電子系統、雷達、機體壽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進和創新。
殲-12戰鬥機是中國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噴氣戰鬥機 ,為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78年2月,在清理新機研製型號和調整裝備體制時,中央軍委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決定殲-12不列入裝備體制,停止研製。
殲-13戰鬥機殲-13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戰鬥機設計方案。它採用上單翼雙發單座設計,其設計思想醞釀於1971年底。由於後來由於空軍隊裝備發展規劃的調整以及縮短新機研製戰線等原因,1981年3月以後,停止了研製,直接研製費1,221 萬元。
(殲-13設計圖)
殲-15戰鬥機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鬥機原型機T-10K-3號機,以中國產殲-11戰鬥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鬥機。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臺大功率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摺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效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
殲-16戰鬥機
殲-16是基於殲11系列發展而來的新型三代半多用途雙座殲擊轟炸機。該機參考機型為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2011年10月17日已在瀋陽首飛,殲-16具有對空對地攻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相關資訊。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
殲-20戰鬥機
殲-20是中國研製的一款第五代(採用國際五代戰機的劃分標準,中國國內稱為四代機)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該機未來將擔負中國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預計該機將於2017~2019年左右進入部隊服役,並在2020年後逐步形成戰鬥力。
殲-31戰鬥機殲-31是中國研製的第四代(俄國標準第五代)雙發中型隱形戰鬥機。它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殲-31與中國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並擬推出隱形戰機出口型號,還有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的潛力。
FC-1/JF-17輕型戰鬥機FC-1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鬥機。梟龍戰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服役的使用DSI進氣道的第三代戰鬥機。該戰鬥機具有突出的中遠距空中攔截、近距格鬥和對面精確打擊能力,以及機動性強、作戰半徑大等特點。由於採用了當代先進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梟龍飛機達到第四代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能,能與當今先進戰鬥機抗衡,同時具有輕小型、低成本的特點,完全適應現代戰爭要求和軍用飛機的市場需求。
IDF戰鬥機IDF全名(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 自制防禦戰機)。計劃總的目標是研究一種防禦性的戰鬥機,是臺灣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在臺灣空軍的規劃中,F-CK-1與購自法國的Phantom2000-5及購自美國的F-16A/B構成其臺海空中優勢作戰的主力,針對目標為解放軍大量裝備的殲-7、殲-8戰鬥機和對地攻擊飛機,力求在品質上取得優勢。IDF又稱F-CK-1戰鬥機,俗稱“經國”號戰鬥機,用以紀念蔣經國。
中國戰鬥機是中國空中力量的主力,為中國國防的穩固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