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20年12月,經過兩次戰役,聯合國軍被志願軍打到退守“三八線”,經過彭總等人的商量研究決定打過三八線,發起第三次戰役。

12月22日,志願軍總部下達了命令,要殲滅臨津江東岸以及北漢江西岸地區一線佈防之南朝鮮第1、第6、第2師及第5師一部。

他們兵分左右兩路向南突進,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大難題,就是如何度過臨津江。

臨津江是漢江支流,中游江面恰好橫在三八線上,正是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所要突破的地段,而南岸還有陡崖峭壁,所以掌握好這裡的地形才能有助於作戰部署,最後這一任務就交到第39軍軍長吳信泉的手中。

11日吳信泉就命令116師師長汪洋,讓第348團從駐地平壤出發到九化裡以南地區,執行突破臨津江的戰鬥偵察任務,很快在116師的偵察下,吳信泉基本掌握了南朝鮮第1師兵力部署、戰鬥編成和陣地火力配備等情況。

南朝鮮第1師憑藉臨津江天然屏障,加固了朝鮮戰爭爆發前就準備好的防禦陣地,在臨津江南岸形成了縱深約9公里的3道防禦陣地,除沿江陡崖有一道連續塹壕外,各個高地均構築有塹壕、土木火力發射點,構成環形支撐點式防禦。

陣地的前沿還有多個鐵絲網跟武器裝備,在臨津江南北兩岸還佈置了大大小小各種地雷。

兩次戰役的失利讓他們戒備加強,擔心志願軍晚上攻過來,聯合國軍都用各種探照燈在晚上巡視,這種情況下,渡過臨津江確實有些困難。

12月20日,第116師主力到達臨津江北,在江邊設定了4個觀察所,對敵人進行觀察。

按照計劃,志願軍準備在31日便發起了戰爭,第50軍、35軍、39軍跟40軍共同出擊,第39軍在新垡至土井段突破臨津江。

所以一開始第39軍就為突破臨津江做準備,在這過程中遇到不少難題,其中一個難題是:如何登上南岸的峭壁。

志願軍從不畏艱難,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先是汪洋師長用望遠鏡觀察幾天它的每一個特點,然後與其他人一起商量,想盡各種可行的辦法,最終解決這一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構築建築進攻陣地,不過也沒有難倒他們,志願軍利用自然溝總共構築316個隱蔽部,18個營團指揮所等等,到了29日,基本上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志願軍總部規定的戰爭發起時間是31日下午17點,不過在汪洋等領導人的勘察下,發現天色已經接近黃昏,不利於炮兵瞄準目標,射擊效果不好。

他們用了一週的時間發現日落時間基本在17點03分,敵軍偵察機離開的時間在16時40,而這中間的23分鐘,是射擊最好的時間,既能夠避開敵機,光線又好。

汪洋將這個問題告訴了吳信泉,原本在戰場上臨時改變攻擊時間是大忌,但吳信泉考慮到這件事的可行性,便同意了,在16點40分發起攻擊。

這是一場豪賭,不過結果沒讓人失望,第116師發起攻擊,將南朝鮮第1師第12團前沿工事和主要火力點全部摧毀,隨後捷報不斷,他們是第三次戰役中最早突破臨津江防線的志願軍部隊。

30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駐地有個姑娘叫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