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成功在仁川實施登陸,一舉扭轉了朝鮮戰局,面對節節的勝利,麥克阿瑟本人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公開宣稱戰爭即將在聖誕節前結束。可是,讓麥克阿瑟和杜魯門都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參戰了,不僅參戰,而且僅用兩次戰役就將“聯合國軍”趕回了三八線。

圖|朝鮮戰爭形勢圖

1950年10月,杜魯門曾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見面,重點就是討論中國出兵的可能性,杜魯門問麥克阿瑟:“中國或蘇聯有沒有可能介入。”麥克阿瑟直接回道:“如果他們在頭一兩個月介入,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們現在已經不擔心他們介入了……,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企圖進入平壤,那就會出現規模最大的屠殺。”

所以當時的杜魯門也好,麥克阿瑟也好,均認為即使中國介入,也對戰局毫無影響。但是事實上,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軍隊的實力。1950年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參戰的首次戰役,重創了南朝鮮第六師,但是麥克阿瑟仍然不相信中國的大部隊入朝,他認為這只是象徵性的少部分志願人員做做姿態而已,目的只是保衛鴨綠江上的水電站。

如果說第一次戰役是打了“聯合國軍”一次措手不及的話,那第二次戰役則是雙方實實在在的比拼。但是從兩軍將領的指揮水平、到普通士兵的執行力和戰鬥力來看,志願軍都遠遠勝過美軍。

尤其是志願軍快速的行軍能力和高超的穿插戰術讓美軍吃盡了苦頭,也讓麥克阿瑟束手無策。正是在第二次戰役中,因為志願軍的圍追堵截,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遭遇車禍身亡,從中可見當時的美軍從上到下是多麼的驚慌失措,如果撤退井然有序,那麼沃克也不會出現意外。

沃克離世後,李奇微接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面對走馬上任的李奇微,麥克阿瑟提醒道:“千萬不要小看中國人,他們慣於在夜間運動和作戰,翻山越嶺插入我縱深發起進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運用的比我們充分,對此你要格外小心。”

面對志願軍夜戰和穿插包圍的打法,顯然麥克阿瑟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圖|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後的情景

既然戰場上打不過,麥克阿瑟開始想歪招,麥克阿瑟不僅想極力擴大戰爭,也就是進攻和轟炸中國本土,還建議杜魯門直接考慮要用核武器。據戰後解密的美國陸軍檔案記載,麥克阿瑟建議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定一條放射性地帶。而且美國還提交了一份“遲滯目標”清單,包括轟炸志願軍部隊及後方集結地等目標。

現在看麥克阿瑟的計劃,這是完全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節奏,但是毫無疑問,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了,以當時的條件,在沒有海空力量的情況下,志願軍入朝將變得難上加難。

擴大戰爭的方式被杜魯門很快否決了,但是使用核武器,美國政要和美軍將領們則是認真的。

這就是當年美國公開對中國宣佈的核威脅,杜魯門宣稱動用核武器,頗有一些狗急跳牆的架勢,本身“聯合國軍”就佔據武器裝備和海空優勢,在這種碾壓式的優勢面前都無法取勝,還要採用核武器,這恰恰說明了中國軍隊的厲害。

圖|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

但是美國究竟敢不敢使用核武器呢,從理論上和技術來說,美國可以做到,1945年美國就在日本投放過兩顆原子彈,投放原子彈美國有這個先例。但是朝鮮戰爭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中,中美兩國並沒有直接宣戰,美國介入朝鮮戰爭並沒有美國國會的授權,而是杜魯門繞過國會的一場“警察行動”。對一個沒有宣戰的國家使用人類迄今為止傷害性最大的武器——核武器,美國在道義上就站不住腳。

果不其然,在朝鮮使用核武器的訊息一經傳出,迅速引起軒然大波,有意思的是中國並沒有被美國核威懾的話嚇到,倒是美國的那些歐洲盟國被嚇壞了。

在杜魯門第一次宣稱要使用核武器的當天下午,西方各國就發狂似的向美國大使館打電話詢問詳情,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國更是紛紛發表宣告譴責美國肆意擴大戰爭的企圖,並對美國事先未與盟國協商就作出如此重大決定,表示強烈不滿。

反對的國家中尤以英國人最為強烈,在倫敦,大約100名工黨議員聯名向首相艾德禮致信,反對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核武器。英國參謀長會議還致電“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我們看來,如果在朝鮮使用原子彈,不僅不能有效地阻止中國軍隊的前進,而且還將會使局勢變得更加糟糕,蘇聯空軍將不可避免的參加戰鬥。”

圖|朝鮮戰爭照片

在杜魯門發表言論後的第四天,英國首相艾德禮就緊急飛往了華盛頓,表達英國的反對意見。

西方各國反對美國使用核武器,絕不是西方人心生善念,而是為了自己。當時蘇聯已經研製出了原子彈,而且蘇聯和中國是盟友,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核優勢不再為美國一國所獨有了。

如果美國對蘇聯的盟友中國使用原子彈,蘇聯完全可以依據條約對美國的盟友歐洲各國使用原子彈,這是完全對等的。

面對美國的核威懾,斯大林也直接對美國回擊道:“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就等於對蘇聯使用核武器。”這句話無疑讓美國人思前想後。

圖|“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中)

不僅歐洲國家反對,就連前線的美軍將領也反對使用核武器。繼麥克阿瑟之後的“聯合國軍”司令、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李奇微在自己的回憶錄《北緯三十八度線》一書中寫道:“還有一派主張在出現僵局時立即使用核武器……,對我來說這麼做真是邪惡到了極點,無論怎樣我們都與禽獸之間存在著不同。”

這個宣告是什麼?是威脅還是正式宣戰?如果是正式的宣戰,那麼麥克阿瑟就越權了,因為早1950年12月6日,杜魯門就透過參謀長聯席會議釋出了一道特殊的命令:“未經白宮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公開發表對外政策的談話、公報、或宣告。”

面對麥克阿瑟的狂妄行為,杜魯門憤怒地說:“麥克阿瑟在貶低我們的外交努力……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亞洲大陸,就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設想的勝利,絕不是有意義的勝利……拿破崙在回顧遠征莫斯科時說過:‘我們每次作戰都取得了勝利,但我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政治家與軍事家考慮的問題永遠不會一致。軍事家考慮的是戰役、戰鬥,而政治家要考慮的則是整體的戰略,而背後的蘇聯因素,就是杜魯門要考慮的問題。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軍旅生涯最低谷的一天,這一天白宮緊急做出宣佈:撤銷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 讓麥克阿瑟尷尬的是,這一訊息提前並沒有通知他,麥克阿瑟是從自己的夫人口中得知自己被撤職了,杜魯門似乎是有意以這樣的方式打擊一下這位老兵。

圖|麥克阿瑟

言歸正傳,雖然在壓力下,杜魯門沒有授權麥克阿瑟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國在使用核武器的事情上,一直沒有放棄。

1951年1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西敏頓再次建議對中國實施核突襲,同時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警告其不要輕舉妄動;同年2月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全體人員會議,要求美國政府做好對付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8月14日,參聯會開始認真研究在朝鮮半島使用新型馬克IX型和W-19戰術核彈的具體方案。

甚至到了1953年,杜魯門下臺了,繼任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沒有放棄使用核武器,1953年2月11日,艾森豪威爾在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上表示:“我們應在開城地區使用戰術原子武器,該地為這類武器提供了極好的目標。”

可以說,整個朝鮮戰爭期間,我們始終處於美國的核威脅之下,雖然無論是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對於使用核武器都始終停留在計劃中,始終停留在威懾的層面,但是誰又敢確定美國真的不會使用,只能說這種可能性很低而已。也正是因為朝鮮戰爭中美國多次對我國進行核威懾,才促使我國在後來大力研製核武器,陳毅元帥為什麼說:“當了褲子也要造原子彈。”不就是有感於朝鮮戰爭期間被美國屢次威脅嗎。

我國的首顆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從此,外國對我國的核威脅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說,沒有原子彈,和有原子彈但不用,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雖然在朝鮮戰爭中,美國最終沒有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國卻使用了另一個無恥的武器,那就是細菌武器。

圖|朝鮮戰爭照片

1952年3月,僅一個月,美軍就出動飛機865架次,在北朝鮮和我國東北地區投下大量攜帶病菌的老鼠、蒼蠅、蜘蛛、土蜂等昆蟲,造成二十多個城市和地區爆發霍亂、鼠疫。

如果家是東北的,家中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都會知道五十年代初的東北鼠疫事件,這就是美國人的“傑作”。

面對美國人的無恥行為,中國政府也透過廣播警告美國軍方,任何使用生物武器的軍人一旦被俘都將被視作戰犯。

很快,調查團拿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稱:朝鮮及中國東北,確已成為細菌武器的攻擊目標,美國軍隊以許多不同方法使用了這些細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來是把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細菌戰所使用的方法加以發展而成的。

圖|朝鮮戰爭照片

美軍的細菌武器有很多都源於二戰時期日本臭名昭著的部隊——731部隊,關於美國在朝鮮戰爭使用細菌戰這個事情,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詳加介紹,敬請關注。

在整個朝鮮戰爭中,戰場上兩軍廝殺,戰場外的博弈也同樣激烈,這其中不僅包括上述美國對我們的核威懾、還包括兩國的心理戰、宣傳戰,以及後續雙方在談判中的互相試探等等,是一場全方位的戰爭。朝鮮戰爭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時隔五十餘年,再次在朝鮮這片土地上的一場較量,與甲午戰爭相比,朝鮮戰爭我們打出了軍威、國威,讓世界相信,中國真的站起來了。

謹以此文向志願軍致敬。

參考資料:《李奇微回憶錄:北緯三十八度線》李奇微 著 、《麥克阿瑟》王泳生 著

2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武警兵哥哥太會玩,自制冰象棋展開“真人象棋戰”,中二氣質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