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82多年前八路軍作戰部隊的艱苦條件。
明鋪戰鬥後八路軍傷員待過的房子
估計很多朋友通過《亮劍》等影視劇知道了在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艱苦生活。後人從當時老革命的回憶文章中對當時的作戰細節進行了還原,今天我們就借老紅軍何宣泰的回憶文章來看一下當時的艱苦環境。
1938年,八路軍120師第359旅的717團在團長劉轉連(1955年中將軍銜)的帶領下開赴河北、山西地界,開拓新的根據地。部隊堅持遊擊作戰,在桑乾河流域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8年11月,717團的兩個營在團長劉轉連、參謀長左齊(1955年少將軍銜)等人的帶領下,開赴河北蔚縣、山西靈丘交界的明鋪地帶,對敵人的一支運輸部隊展開伏擊作戰,史稱“明鋪戰鬥”。
經過激烈作戰,八路軍在自身火力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取得了擊斃日軍200餘人,焚燬運輸車24輛,幾乎讓整個運輸隊覆滅的戰果,取得了一場勝利。
但是,凶狠頑強又頗有實戰經驗的敵人,也讓八路軍嚐到了苦頭。有不少八路軍戰士犧牲、負傷,其中一些就是團裡的軍事指揮員。
本次作戰中,團政治處的王克勤因傷重犧牲,團參謀長左齊一隻手臂被中了敵人兩枚子彈,戰後被迫進行了截肢手術,團偵察隊隊長盛科負重傷。此外,營級指揮員中的何家產雙腿負傷,何宣泰也負重傷。
戰鬥結束後,戰士們將傷員抬到了五臺山地區一個名叫河浙村的小村莊,這裡距離359旅旅部所在地的神堂鋪比較近。戰士們將傷員安置在老鄉家的土炕上,因為物資緊缺,土炕上只鋪了些稻草,時值初冬,海拔又較高,天氣很冷,傷員們也只好蓋上自己攜帶的破棉被禦寒。
因為醫藥緊缺,傷員們只好自己忍受傷痛,不少傷員的傷口紅腫化膿,事後只能截肢。
第二天拂曉,在忍受了一夜的傷痛後,白求恩大夫來到了傷員駐地,事後對傷員進行了手術,左齊、何宣泰、何家產這些在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軍事指揮員們的身上都留下了戰創。
手術結束後,師衛生部的政委潘世徵(1955年少將軍銜)向何宣泰等人蓋上了師部新下發的棉大衣。
這些負傷後的治療細節來自老紅軍何宣泰的回憶文章,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足以看到當時那個時代,八路軍對日作戰條件的艱苦。軍事指揮員和負傷士兵平等對待,大家都只能在缺醫少藥的日子裡靠頑強的意志力戰勝創痛,繼續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此,也足以說明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實屬來之不易,我們必須要珍惜。同時,也對為革命事業流血流汗的前輩們,致以崇高敬意。
-
1 #
-
2 #
八路吃黑豆得夜盲症,三五發子彈的配備………為何神劇不讓我審查
-
3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今天的人們有多少懂得此道理?
-
4 #
那個時候有磚瓦房子的是有錢人家
山西,河北當年不生產稻子,那來的稻草,應該是麥草或山坡上的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