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88年美蘇簽訂的中導條約已經基本作廢,但其中一些當年的硬核內容,現在仍然有借鑑的價值。當時的中導條約,規定從500到5000公里射程的陸基發射導彈,都是中程導彈,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都算。因此當時陸基發射的戰斧都是在被銷燬的行列。美國此後只保留了艦載戰斧和空射戰斧,因此幾年後的海灣戰爭和其他區域性戰爭,都不見美國陸軍發射戰斧巡航導彈。但是真正讓蘇聯人“求著美國”簽訂中導條約的最主要原因,並不是陸基戰斧,而是美國部署在西歐的不到400枚的,射程在1800公里之內的潘興彈道導彈。為了讓美國儘快銷燬這400枚潘興,蘇聯人不惜用350枚射程在5500公里的SS20彈道導彈也全部銷燬作為交換。可見這400枚部署在西歐的潘興導彈,才是真正讓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們如芒刺在背的最可怕存在。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

射程在800公里到1800公里的彈道導彈。才是中程導彈裡面真正人狠話不多的絕對中堅力量。主要就在於其打擊速度極快,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只有5分鐘,基本不具備對其防禦的反應時間。而即使用常規彈頭,其裝藥量也比短程彈道導彈大一倍。一旦命中目標,其殺傷性是任何非核工事都難以承受的。而3000公里以上射程的中導和更大射程的洲際導彈。因為打擊距離的增大,反倒讓被打擊物件有足夠的預警反應和進入加強工事躲避的時間。如果不用核彈頭,則常規打擊效果有限。正是早早的明白了這個道理,誰誰家才在世紀之交,開發出了一種打擊範圍在800公里到1400公里的導彈。成為數量很大的短程彈道導彈、遠端火箭炮和以東風21為代表的射程在2200公里以上“正規”中導之間的最大火力填補空白者。由於最合適的打擊目標在第一島鏈附近,因此這種導彈也被稱為“琉球快遞”。其實他的打擊選擇面,絕不僅僅只有這一個。

這就在於這種導彈還可以從內陸大縱深的深山密林深處發射,可以打擊過去短程彈道導彈固定瞄準的近距離目標,而被反擊的概率基本為零。另外也可以機動到一些特殊基地,打擊某些島嶼國家的本土;或者打擊世界最高山脈另外一側對手的幾乎全部戰略縱深。因此運用靈活性極大。這種導彈出現後,因為載車上有外殼覆蓋彈體,導致外界長期不了解其真正的外形。到幾年後公開,全球才知道他幾乎是就是一枚最大號的步槍子彈的形狀,這就是後來熟知的東風16。而目前該導彈已經改進到了東風16A型。射程更遠,而且具備可見光和紅外感測器,進行智慧化精確選擇打擊目標的能力。下一步某些型號的空射反艦彈道導彈,大概率也是在東風16A的基礎上進一步進化而來。從東風16到東風16A,瀚海狼山認為除了強悍的打擊能力外,還在於他們的生產數量驚人。當年的潘興只不過生產和部署了不到400枚,就讓蘇聯高層慌了。而東風16系列被認為生產數量已經到了4位數。全球至今還沒有一種中導生產和部署過這個數量。

至於從東風16進化來的東風17,則是個“更狠”的角色。其200X年提出整體方案,是全球第一種面向實戰,最大速度超過10馬赫的火箭助推滑翔式機動飛行導彈系統。201X年完成首次全程飛行試驗。201X年11月在西北的全程試驗,飛行距離1700公里,時長11分鐘,助推滑翔彈頭精確命中目標。當時什麼燈塔報就說他可以從1700公里外擊中一輛高速跑車。這種導彈既是理論創新也是實踐創新,是全球第一種實戰化的水漂彈道的對地對海彈道導彈打擊系統,具有絕對領先優勢。由於太好用,最終部署數量也被認為不會少於東風16系列。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二戰蘇軍SU-76自行火炮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