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時期,新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美國將軍李奇微,看著面前苦攻了十五天的鐵原城,不禁長嘆一口氣。1951年6月11日,堅守鐵原城的志願軍第63軍在付出了上萬人傷亡代價的情況下頂住了美軍15天的瘋狂進攻,掩護了大部隊和後勤補給的撤離,讓美國人一舉擊敗志願軍的作戰計劃泡湯了。
這場戰役,美國軍隊創造了一個戰爭史上的新名詞——範弗利特彈藥量,但是即使有著如此強大的火力優勢,美國人在志願軍的頑強阻擊下,硬生生被擋在了鐵原城外十五個日夜。這是世界輕步兵歷史上的一大奇蹟,這是志願軍英雄的部隊創造出來的奇蹟。
在1950年9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於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的戰線一舉截斷。原本高歌猛進的朝鮮部隊被打得連連敗退。在收復了南韓的失地之後,聯合國軍稍作休整,便不顧中國方面的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用空軍轟炸我國東北地區,將戰火燒到了中國人民的身上。
在這個危急時刻,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但是在我國出兵朝鮮的早期,聯合國軍方面並沒有把我軍放在眼裡,我軍採用運動戰的方針,接連獲得了第一次戰役與第二次戰役的勝利。特別是第二次戰役期間,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還在南逃的過程中車禍身亡,美國方面緊急派出了李奇微替代沃克成為新的集團軍司令官。這個李奇微與麥克阿瑟和沃克不同,可以稱得上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剛剛來到朝鮮戰場不久,李奇微根據志願軍在前兩次戰役期間的各種戰鬥記錄便發現了我軍的大縱深戰術穿插的弱點,即志願軍的補給。他根據志願軍發動進攻與結束攻勢的規律,推斷我軍穿插時所攜帶的彈藥糧食只能保證一個星期的作戰,於是李奇微便根據這一發現,針對性地使用起了磁性戰術。即在面對志願軍的進攻時,充分利用機械化的特點,適當後撤,但又保持接觸,像一塊牛皮糖一樣緊緊黏住志願軍的同時,又避開志願軍的進攻鋒芒,等到志願軍補給到達了極限時,便發起突然反擊。在第三四這兩次戰役中,李奇微的磁性戰術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但是在第五次戰役期間,這一戰術險些給了補給薄弱的志願軍毀滅性的打擊。
而這一切,都要從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司令說起。麥克阿瑟是一個瘋狂的戰爭狂人,在日本當慣了土皇帝的他,來到朝鮮戰場後依舊是目空一切,特別是在仁川登陸的輝煌勝利下,麥克阿瑟可以說已經天不怕地不怕,甚至連白宮裡的上司,杜魯門總統都沒有被他放在眼裡。其激進的戰術思想屢屢打破白宮的政治需要,讓杜魯門的政治決策不得不跟著軍事程序而不斷變化。其在遭受志願軍接連幾次戰役的打擊後,甚至叫囂著將美國的核廢料傾倒在中朝邊境,把原子彈丟到中國的土地上,甚至想把朝鮮戰爭變成一場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但這是白宮不希望看見的。
麥克阿瑟的瘋狂行動引發了中美雙方高層的一系列反應。中國方面為了打掉麥克阿瑟的囂張氣焰,便著手開始準備第五次戰役,往南韓縱深處建立起新的防線。但是我軍並沒有想到,這一看似天衣無縫的戰役準備卻因為美國方面的變故而險些給志願軍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前面我們說到,麥克阿瑟的軍事思想並沒有考慮到美國的政治需要,他還希望把整個美國綁在他的戰車之上,早就引起了白宮方面的高度不滿,於是,在第五次戰役發起前夕,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司令的職位被擼掉了,取而代之的正是那個志願軍難纏的對手——李奇微。
但此時中朝聯軍已經箭在弦上,美軍指揮層方面的變動已經無法阻止志願軍按照計劃發動第五次戰役了。李奇微上任最高司令官第11天,也就是1951年的4月22日,志願軍便打響了第五次戰役。根據戰前的精心籌謀,此次戰役,志願軍方面的決心是殲滅聯合國軍四到六個師的兵力,並將實際控制線大舉南移,在軍事層面上對美軍施壓,迫使美軍停戰。
根據志司的設想,這場戰役可能會打得很艱難,會遭到敵人的頑強抵抗。但是戰況並沒有這樣發展下去,與志願軍接觸的一線聯合國軍似乎不堪一擊,往往打不到一會兒就全線撤退,第19兵團的63軍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在戰鬥中,美軍逃跑之快,以至於連俘虜都抓不到幾個。
美軍這是怎麼了?美軍不行了嗎?各種各樣的疑惑出現在志願軍各級指揮官的腦子裡。在一派大勝的戰況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危機。因為志願軍看見的一切美軍的敗退,都是李奇微的陰謀。李奇微指揮著聯合國軍的一線部隊,熟練運用著磁性戰術,邊戰邊退,他看著手下不斷送來的志願軍前進的戰報,靜靜等待著那個戰機的出現——那就是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的匱乏。
1951年5月19日,戰機終於出現了,為此李奇微還專程從東京飛到了朝鮮戰場,親自指揮美軍的反擊。5月20日,第八集團軍在李奇微的命令下,對志願軍進行了全面反擊。接連作戰近一個月的志願軍此時已經是輕弩之末,雖然繳獲了不少南韓偽軍的物資,但是杯水車薪,面對美軍的反擊,局面立刻危急起來。而這一片危急中,還有著一個更危險的爆炸點——鐵原。
那麼圍繞著鐵原城,中美兩軍究竟爆發了怎樣的戰鬥呢?
鐵原究竟有多麼重要呢?在李奇微晚年的回憶錄中,他曾經用“志願軍的心臟”這一詞來形容鐵原。李奇微的形容說並沒有錯,因為那時候的鐵原城就差不多是志願軍後勤補給的大倉庫。不僅連線著東北地區過來的鐵路補給線,還是多條公路補給線的交匯處,是漢城到平壤的鐵路線必經之路,與朝鮮半島中部的金化、平康兩地構成了一個鐵三角地帶,是志願軍當時的轉運物資的重要戰略交通樞紐。
如果鐵原失守,志願軍不僅後勤補給會遭到幾近毀滅的打擊,前線補給不足的部隊也很難擋住敵人的攻勢,志願軍東西戰場必然被割裂,鐵原以南的部隊與北部的聯絡很可能被攔腰斬斷,志願軍也可能遭受入朝以來最大的危機。但是看到鐵原的不僅是李奇微一人,志願軍總司令彭老總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鐵原即將面對的危機。
彭老總看著地圖上逐漸暴露出來的鐵原城,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鐵原一旦失守,我軍將失去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基地,鐵原以北的大平原也將讓美軍機械化部隊長驅直入。這個危機時刻,該讓哪支部隊來負責呢。
此時的中美兩軍一線戰場上,志願軍以及面臨極大的困境,美國人依託機械化部隊,學著志願軍的迂迴運動戰術,甚至將志願軍60軍的180師幾乎成建制吃掉能夠,能夠及時趕到鐵原構築防線的部隊並不多,而這一重擔最終落在了19軍團的63軍身上。63軍的情況並不樂觀,這支缺乏補給的部隊從前線艱難撤退到指定地點的時候,聯合國軍離鐵原城已經只有20公里,而63軍則是距離鐵原城最近的一支部隊。彭老總下達給63軍傅崇碧軍長的電文落款甚至直接署名彭德懷,由此可見事態之嚴重。
收到堅守鐵原15天到20天命令的傅崇碧心情有些複雜,此時的63軍已經連續作戰兩個多月,不僅僅物資匱乏,部隊也減員萬餘人,他們要用僅剩的兩萬四千多人,在長達25公里的防禦正面,阻擋住包括美軍4個師在內的6個師的瘋狂進攻15天,這無疑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但這也卻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如果讓美軍順利攻下鐵原,那麼幾十萬志願軍將可能面臨全軍覆沒,而63軍也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在這場實力差距懸殊的戰役中,63軍採取了一種十分悲壯的作戰方式。63軍189師師長蔡長元下達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命令,整個師化整為零,分為了兩百多個小分隊,分佈在鐵原的第一道防線的兩百多個陣地點,每支三十多人的小分隊將各自為戰,面對聯合國軍近五萬人的進攻,這種戰法與自殺無異,但是卻能最大限度爭取時間。這兩百多個小分隊如同鉚釘一樣死死釘在陣地上,志願軍將士用生命阻止著美軍前進的步伐。
在這場決定生死的戰役中,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在開戰第一天就創造了一個新的軍事名詞——範弗利特彈藥量,他用一個小時不到的時候,將四千噸的炮彈砸到了志願軍的陣地上。炮擊過後,美軍的坦克部隊便蜂擁而上,幾乎每隔幾十分鐘,就有一支小分隊全軍覆沒。正是這種無法理解的戰術,189師成功阻擋住了美軍三天的進攻,而63軍另外兩個師也在這期間,做好了戰鬥準備。
整整十五天,美軍每天都往志願軍陣地傾斜天文數字的彈藥,但是卻始終沒有打進鐵原城。在範弗利特的炮火之下,甚至連鋼鐵都在燃燒,但是63軍的將士們卻在15天內沒有後撤一步。當美軍的坦克開進鐵原城時,我軍早已經帶著所有物資撤離一空,並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線,而李奇微的戰略構想也無奈破產。自此,朝鮮半島上的美軍徹底失去了完全擊敗志願軍的機會,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鐵原城下,那些在燃燒的鐵雨中依然堅守的63軍將士。
參考文獻:《朝鮮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史》
《誰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