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時代,總有一批又一批深愛著這個國家的人,願意為她去死!
不管是75年前面對窮凶極惡的日軍,還是75年後面對無影無蹤的病毒,有太多太多的醫生、護士在跟丈夫、妻子或戀人告別之後,決絕地轉身離開,奔向生死未卜的前線。
那一瞬,也許就是永別!
1939年12月,崑崙關,史書記載,那是一場大捷。
那個冬天,中國軍隊在付出超過27000人傷亡的代價後,終於擊斃日軍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等多名軍官,消滅了4000鬼子兵,重新奪回了崑崙關。
那個冬天,年僅18歲的張近志是64軍的軍醫,忙著搶救傷員,他記得曾看到公路上到處是中國士兵的屍體,有的腸穿肚爛,有的頭破血流……
那個冬天,和他的上萬名袍澤一起長眠在崑崙關的,還有他的初戀女友——64軍155師師部醫院護士長鄧志英!
泣血
張近志,1921年7月出生在賓陽縣的馬王鄉沙井村,1935年14歲時去南寧的軍醫學校學醫,1938年畢業後,回到駐紮家鄉的64軍155師師部醫院任軍醫,職至一等軍佐(上尉)軍醫。隨後的1939年冬,張近志跟隨參戰的155師一個團前往崑崙關。
那時的中國軍隊,無論兵員素質、武器、訓練……什麼都比不上鬼子兵,傷亡之大難以想象。張近志所在的戰地醫院,每天都有無數從前線退下來的傷員需要救治,而他們則需要一次次地在戰場上奔跑,竭盡全力包紮搶救傷兵。
和張近志相仿,他的初戀女友鄧志英也是一位需要在炮火中奔跑的護士,因為也許早跑到傷員身邊一分鐘,就能挽救一名抗日軍人的生命。在一次緊急的救援過程中,張近志眼睜睜地看到面前的鄧志英不幸被日軍的子彈擊中,當場壯烈犧牲。而他,顧不得傷心,收拾起心情接著救治那些同樣在炮火中身負重傷、一息尚存的士兵。
表面上,他裝作冷靜得沒有一絲慌亂地繼續著救治工作,可誰都知道,外在表現越平靜,內心就越是驚濤駭浪,那是心在滴血啊!
摯愛
後來,崑崙關勝利了,張近志隨部隊撤回廣東,在曲江加入了131後方醫院,再後來,部隊起義了,他回到順德人民醫院。
從此,在外人看來,張近志過了幾十年平淡的生活。可眼睜睜地看著一生的摯愛犧牲在自己的面前,心裡那道坎誰能輕易邁得過去,那個結誰又能解得開?
工作,勞教,再工作,一天天,一年年,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不會有時間去思念,才能避免觸及到心裡那道依舊血淋淋的傷口。
可是,80年過去了,鄧志英犧牲時的景象依舊時時折磨著他,無論何時,談起那個名字,張近志爺爺都會淚流滿面。無論時間過去多久,也不管順德到南寧的距離有多遠,他的心早已被牢牢釘在了崑崙關下,那是155師師長鄧鄂為全師陣亡將士立下紀念碑的地方,那一排名字裡有他在崑崙關共過生死的袍澤兄弟,還有一個哪怕現在說出口都會顫抖的名字——鄧志英。
追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佝僂著腰,行動非常不便的張近志一次次往返於順德和崑崙關之間,無論是豔陽高照的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嚴冬。從順德出發,乘大巴換乘火車,再坐中巴,輾轉數百公里,他只想找到那塊“有6米高,頂部是尖的,上面是鄧鄂題寫: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字樣的紀念碑。哪怕時隔多年,他仍記得碑文內容,還記得具體地點是在八塘到十一塘之間。
可155師的那塊碑真的找不到了,那排讓人心悸的名字,張近志爺爺再也看不到了!
98歲的張近志仍然記得1956年他從南寧回賓陽時,曾經在公路邊上看到過那塊紀念碑。儘管現在有好多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說沒見過那個碑,他還是要找:那塊碑不僅是他的弟兄們當年血戰沙場的見證,也記錄著1939年,18歲的他最美的愛情的模樣……
永別
現在,98歲的張近志老得再也走不動路了,老得連床都下不了了,除了那個心心念唸的名字,他再也想不起關於崑崙關、關於那塊碑更多的細節了。他老了,以前他還能告訴我們“很多傷員都未能及時救治,內疚得很,對不起戰友”,現在,他已經記不起他們的模樣,除了她的名字,他快要什麼都記不起來了。
他只記得要找,找到那塊碑!他唯一的願望也許只是,在那場慘勝80年後,活著再看一眼碑上的那排名字,跟他們說一句對不起,當年沒能救活他們。然後,在那排名字中間,找到那個叫鄧志英的女孩,告訴她,他念了她一輩子!
微信掃描上方二維碼,致敬每一個為國家而戰的逆行者
-
1 #
-
2 #
淚奔。。。天佑我們大中華。。
-
3 #
多可親可敬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生活,不快樂地活著?這片熱土灑著英雄的鮮血。
-
4 #
死傷人數換一下,其他都是真的!
-
5 #
心情無比沉重,向英雄致敬
-
6 #
姓高的怎麼處理的?有人知道嗎?
-
7 #
戰火中的愛情悽美壯烈!
-
8 #
姓高的,高俅嗎?古名人啊!!!
-
9 #
致敬一線白衣天使!請好好保護自己,家人等你們平安回來
關鍵時刻,醫護人員從未掉過隊!給他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