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衡量一個國家的海軍是否具備現代化作戰能力,主要參考三個方面:一則是軍艦的隱身能力,二則是艦隊的防空技術,三則是遠洋作戰能力。

中國海軍的艦艇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隱身設計,但主要的技術都是初代,降低部分雷達散射面積而已。21世紀後服役的艦艇則大量應用了新型隱身科技。而對於防空和遠洋作戰能力,中國海軍同樣屬於起步較晚。

我們暫時將時間定於2010年,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的頭10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海軍工業如何在艱難中崛起。

一、艦隊防空能力

中國在21世紀之前完工的軍艦,防空作戰能力普遍不足。早期的“051型”驅逐艦以及“053型”護衛艦都僅僅配備了防空艦炮,根本沒有裝備防空導彈。在現代化海戰中,難以對抗空對艦或艦對艦導彈的威脅。

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服役的改進版“052型”、“051B型”驅逐艦以及“053H”系列護衛艦開始裝備防空導彈。不過此時的防空技術都是點防空,而非區域防空。

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區域防空導彈較點防空導彈的射程較遠,所能涵蓋的範圍較廣,且其引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區域防空導彈可以對其他艦艇進行保護,多個單位可以對正在飛行的導彈進行引導,而點防空導彈只能顧自己。

因此點防空導彈系統僅能提供單艦的防空能力,而區域防空導彈系統則擁有整支艦隊的防空能力。是以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海軍僅能以艦上火炮來執行防空任務;90年代之後完工的各型艦艇雖然配備了防空導彈,僅僅具備單艦防空的能力,仍欠缺區域防空能力。

這嚴重限制艦艇的活動能力,也就是說艦隊的活動範圍在陸基航空的武力作戰半徑內。一旦脫離了後者的保護,貧弱的防空作戰能力將使艦隊在現代化的作戰環境中面臨極大的危險。

中國海軍的防空能力在進入21世紀後有了相當程度的強化,這段時間完工的4款驅逐艦中,除了以水面攻擊為主要作戰任務的“現代級”之外,其他三型都配備了區域防空導彈系統。

“052B型”配備了射程達35公里的SA-N-12型防空導彈系統,也就是俄羅斯“山毛櫸”防空導彈的艦載版,也是中國首款具有區域防空能力的驅逐艦。

“052C”則改為射程長達100公里的“紅旗9”防空導彈,艦橋結構上還安裝了類似美國宙斯盾的相控陣列雷達,並以6聯裝回轉式垂直髮射系統取代了“052B型”艦上的單發防空導彈發射器,強化了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

隨後完工的“051C型”雖然沒有裝備相位陣列雷達,但防空導彈改為了射程為150公里的SA-N-20,這是大名鼎鼎的S300的海軍版。

在護衛艦方面,雖然“054型”與“054A型”兩款護衛艦仍裝備點防空導彈,但“054A型”已開始使用發射間隔較短的垂直髮射系統,其防空能力也因此強化。

有了這幾款新型軍艦的服役,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不再侷限於陸基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內,強化了在較遠海域作戰的能力。

二、遠洋作戰能力的強化

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不能永遠屈身於沿海地區。一支艦隊要具備遠洋作戰能力,除了要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之外,支援與補給艦艇也是一個關鍵。要擁有能和作戰艦艇同行的補給艦,且具備航行中的補給能力,艦隊才可能從事遠洋的作戰任務。

中國海軍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建造了“905型”艦隊補給艦,北約給起了個名字“福清級”。其後的20年,都沒有再建造類似的艦艇。

到了20世紀90年代,海軍開始步入現代化,對遠洋作戰能力也越來越重視。1996年,“青海湖號”綜合補給艦加入南海艦隊服役。此艦原是烏克蘭製造的一艘油船,後改成補給艦。

烏克蘭僅僅只建造軀殼便停工了,該艦接回國內後.經我大連造船廠改裝續建才得以完成,1996年6月交付部隊使用。“青海湖號”滿載排水量37,000噸,艦上可搭載9630噸燃油。

到了2005年,“903型”綜合補給艦服役,北約代號“福池級”。其中,“千島湖號”編入東海艦隊;“微山湖號”編入南海艦隊。

此兩艘補給艦滿載排水量23000噸,續航距離為14節/10000海里,艦上可搭載燃油10500噸、淡水250噸、彈藥與乾貨680噸。艦上建有直升機機庫,可搭載“直8”中型直升機一架。

此兩艘補給艦自2008年12月起,曾多次跟隨中國海軍索馬利亞護航編隊,對遠洋航行的艦隊提供現代化補給服務。由此可見,“903型”綜合補給艦的服役不僅擴大了中國海軍的活動範圍,還提升了中國海軍的“海洋管制”能力。

中國海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對海軍建設不遺餘力。超過半數的水面作戰艦艇擁有隱身設計,原本不受重視的防空能力也大幅度增強,同時也建造了數艘補給艦以強化遠洋作戰能力。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最貴的子彈: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