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奪取了太平洋上的戰略主動權,遂開始在太平洋上反守為攻,而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則可以視為是美國的反攻標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一場相對輕鬆的勝利,輕鬆的甚至讓美國海軍陸戰隊有些輕敵,認為日軍也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厲害之處。
可是1943年11月20日至23日的塔拉瓦戰役卻給有些志得意滿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倒了一盆冷水。為了這次戰役,美國海軍陸戰隊投入了第二陸戰師的全部兵力18000人,但短短四日的戰鬥讓美國海軍陸戰隊陣亡1009人,負傷者達2296人。而他們的對手則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約2500人和一個工兵隊以及徵召來的勞工,合計不過4500人。
那麼到底在這場戰役裡發生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強擊弱還會傷亡如此慘重?這場戰役對於未來的戰事又會有何影響呢?
一、目標何方?自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結束之後,美軍就對於反攻方向上有很大的爭議。此時的美軍已經開始在太平洋上逐漸掌握優勢,可日軍卻仍舊死守著他們所佔據的島嶼採取了戰略防守的態勢。其在南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是位於新不列顛的拉包爾基地,該基地被日軍以重兵防守,如果美軍想要奪下拉包爾基地的話,恐怕將付出十分巨大的代價,而且這個代價的高昂程度和後果都讓美軍有些望而卻步。
當然了,奪下拉包爾基地自然是有價值的,因為拉包爾的易手也會宣告日本失去了他們在南太平洋上最大的支撐點,日本在整個南太平洋的戰略態勢都將會分崩離析。美國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和海軍中將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都是攻擊拉包爾的堅定支持者,可現實問題就是他們手上的兵力都不足以完成這一壯舉。完全可以這樣認為,拉包爾就像是一塊吸鐵石,將南太平洋上的所有美軍都吸引了過來,可美軍卻也吞不下拉包爾,只能和拉包爾的日軍乾耗。
這種態勢無疑是日本所希望看到的,但絕不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因為這必然會給日本以喘息之機,可強攻拉包爾絕非什麼上上之策,美軍必須有一個改變現狀的新方案。恰逢此時,美國海軍上將、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金有了一個新方案,他決心改變進攻軸線,避開拉包爾這一類日軍嚴密把守的地方,將美軍的兵鋒直指日本本土。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尤其是在日本的海軍力量大幅度削弱,其防禦兵力多依靠島嶼的前提下,日軍顯然無從應對美軍在進攻軸線上的變化。
二、電擊行動按照歐內斯特·金的方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應該首先攻克馬紹爾群島,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隨即下達了進攻馬紹爾群島的命令。但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評估,若要進攻馬紹爾群島則必須先拿下東南方向的吉爾伯特群島,在這裡部署航空兵來獲取航空偵察和轟炸作戰上的便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討論後通過了這一方案,宣佈美軍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攻克吉爾伯特群島,作戰代號“電擊行動”。
為了攻擊吉爾伯特群島,美軍準備了強大的兵力,投入的兵力包括美國海軍第5艦隊、第5兩棲軍和兩棲登陸艦隊。第五艦隊的艦隊司令為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海軍中將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魯恩斯,第5兩棲軍司令為綽號“咆哮瘋人”的海軍陸戰隊中將霍蘭德·史密斯,而兩棲登陸艦隊的司令官則是有“短吻鱷”之稱的里奇蒙德·凱利·特納。
美軍在行動裡編組了南北兩支突擊群,分別攻擊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島和塔拉瓦環礁,投入的兵力則是第27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第2師。進攻馬金島的北突擊群配備有6艘運輸艦、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3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船塢登陸艦和3艘坦克登陸艦。而進攻塔拉瓦環礁的南突擊群配備有16艘運輸艦、1艘坦克登陸艦、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和5艘護航航空母艦。斯普魯恩斯本命人則親率第5艦隊的11艘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和27艘護航艦船為“電擊行動”提供支援,並攔阻日本聯合艦隊可能的阻撓行動。
三、塔拉瓦要塞美軍這邊來勢洶洶,看起來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乍一看這是一次非常簡單的行動,畢竟日本人在吉爾伯特群島投入的兵力並不多。但是這不代表“電擊行動”就真的不會遭遇任何阻礙了。日本在吉爾伯特群島的防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脆弱,或許馬金島真的是弱不禁風,但塔拉瓦?這個由16個瑣碎島嶼組成的環礁並不是什麼易取之地,尤其是塔拉瓦環礁的主島貝蒂歐島,這裡根本是一個密不透風的要塞。
事實上,日本人對於塔拉瓦環礁非常在意,因為塔拉瓦環礁的主島貝蒂歐島是整個吉爾伯特群島上唯一可以修建機場來起降飛機的位置。在這個長度3.5公里,最寬處不過700米的貝蒂歐島上,有日本海軍在這裡修築的機場,而防禦這裡的主要兵力是日本海軍第六橫須賀陸戰隊和第七佐世保陸戰隊共計2500人,若加上工兵大隊和招募的朝鮮勞工,其總兵力達4500人。島嶼的指揮官則是日本海軍少將柴崎惠次,作為日本海軍將領的柴崎惠次並不以指揮艦隊著稱,而是以修築堡壘要塞而著稱的。
柴崎惠次在日本曾先後在吳港、豊予要塞、下關要塞和由良要塞工作,負責上述區域的防禦工事翻修和擴建任務,其中下關要塞是最為重要的一處,因為它擔負整個九州島的防禦重任。可想而知,柴崎惠次這次來到塔拉瓦環礁就是為了將塔拉瓦環礁變成一個堅不可摧的要塞。而針對於塔拉瓦環礁的特殊地形地貌,尤其是主島貝蒂歐島狹長的結構,柴崎惠次在這裡做了最為細緻的建設規劃,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可怕的殺戮地帶。
首先,針對於貝蒂歐島的缺乏縱深,柴崎惠次將部隊配置在了灘頭進行防禦,這樣的好處是部隊可以第一時間將敵軍阻擊灘頭上,確保敵軍無法形成有效的突破。貝蒂歐島的淺水礁盤上設定了大量的混凝土障礙物,可以有效阻攔登陸艇和登陸車輛的前進。為了保護灘頭的防禦部隊,他構築了500餘個上方鋪設了沙袋和椰木的半地下結構鋼筋混凝土暗堡,這種工事在防禦上有先天優勢,可以最大限度的抵禦攻擊,並利用自身的隱蔽性殺傷敵人。
在兵力配屬方面,柴崎惠次放棄了東部的防禦,因為貝蒂歐島東部十分狹長,根本不支援任何大規模的登陸行動,就算有變數他也可以透過投入小股部隊的方式制止敵人的攻擊。而島嶼南部海岸線則是敵人登陸後就要面對貝蒂歐島機場跑道,無遮無攔的地形將是進攻方的噩夢。西部海岸線則地形較為狹窄,對於敵我雙方均不適合展開較多的兵力,因此也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唯一值得警惕的就是北部海岸線,這裡地形開闊不說,還擁有一座港口,如果敵人進攻必然選擇這裡,所以他將自己大部分兵力都配置在了北部海岸線,工事也大多分佈在這一方向。
同時島嶼上還有11個炮兵陣地,每個炮兵陣地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配合加固的鋼板組成,能夠承受重型航彈和大口徑艦炮的攻擊。火炮方面也十分充足,除去75毫米野戰炮和75毫米高射炮之外,守軍還有十座140毫米單裝炮和4座203毫米地陷炮。其中最具威脅的就是那四座203毫米地陷炮,因為它們可以採取360°的全方位炮擊,對於任何進攻方而言都將是一個噩夢,而且地陷炮結構本身的防禦力極佳,甚至可以抵禦戰列艦的炮擊,威脅程度堪稱是最高級別的存在。
柴崎惠次也考慮到己方部隊在遭受攻擊時的生存性考慮,雖然那些半地下結構的暗堡已經十分安全,但是柴崎惠次還是決定給他的部隊增加籌碼。他命令部隊在島嶼上挖掘了大量的防空洞、交通壕溝和地下坑道,這將有助於他的部隊在面對掌握海空優勢火力的敵人時,具備最大限度的生存性。以交通壕溝為例子,它甚至可以准許配屬在島嶼上的坦克在壕溝裡來回轉移,攻擊時往往只露出部分車體,甚至是隻露出一個炮塔,對於登陸部隊而言也是個巨大的威脅。
現在,整個貝蒂歐島就是個可怕的殺戮地帶,進攻它的代價將會變得十分高昂。而柴崎惠次本人更是得意洋洋,他認為只要守住了貝蒂歐島就能守住整個塔拉瓦環礁,他本人更是宣稱就算美軍派來百萬大軍,花上一百年時間也不可能攻陷他的貝蒂歐島。那麼事情真的會如他想的那樣嗎?
四、喋血塔拉瓦1943年1月20日美軍南突擊群抵達塔拉瓦環礁海域,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火力準備階段後,美軍南突擊群配屬的海軍陸戰隊第2師向貝蒂歐島發動進攻(往下簡稱陸戰二師)。按照預定計劃,美軍將北部海灘三處位置,分別是北部海灘西側的紅1區、碼頭正中區域的紅2區和碼頭以東的紅3區。但是登陸作戰很快就出現了問題,貝蒂歐島的潮汐情況難以捉摸,這導致陸戰二師在登陸階段時,海平面距離海底礁石只有0.9米,陸戰二師配備的LCVP登陸艇無法越過海底礁石,LVT登陸車雖然越過了礁石,卻被淺灘區域的各種障礙物阻撓,這一情況導致了陸戰隊員們只能選擇涉水衝上灘頭。
在水中行動是個非常遲緩的過程,而陸戰隊員拼命向灘頭前進時,貝蒂歐島北部海灘的暗堡紛紛開火,75毫米野戰炮和機槍迅速組成了一個可怕的火力網,140毫米單裝炮和203毫米地陷炮也相繼開始炮擊。三處區域登陸的陸戰隊員們根本沒有想到在經歷了殘酷的轟炸後還有日軍能夠反擊,無數陸戰隊員猝不及防之下斃命於淺灘的海水中。在整個一白晝的進攻中,陸戰隊員只取得了微弱的成果,連續五次投送部隊發動進攻,可結果是部隊只能被卡在灘頭邊緣動彈不得。
運載了坦克的登陸艇也沒好到哪去,許多坦克尚未衝上灘頭就已經被日軍擊毀。紅1區僅有兩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成功登陸,但很快就被日軍的火力所摧毀。紅2區的3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掩護部隊向前推進了270米,結果相繼被日軍摧毀或是嚴重損傷而失去推進能力,紅3區登陸了4輛M4“謝爾曼”坦克,可在一夜激戰之後也僅剩下一輛坦克。
整個20日的白晝裡,紅2區和紅3區的進度十分糟糕,進攻紅2區的陸戰2團2營營長已經戰死,營裡的軍官非死即傷,部隊在一名尉官的指揮下艱苦戰鬥。紅3區的陸戰8團2營也遭遇了嚴重的失敗,日軍的暗堡和火炮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並且遭遇了日軍的反衝鋒,雙方爆發了慘烈的白刃戰。在擊退了日軍之後,該營嘗試派小部隊迂迴至日軍側翼進行攻擊,結果攻擊的排慘遭日軍暗堡火力屠戮而全軍覆沒。紅1區的陸戰2團3營情況則更為糟糕,他們雖然攻佔了島嶼“鳥嘴”處的一塊灘頭,但陸戰2團3營也和友軍完全分隔,短時間內和對方友軍是徹底失去聯絡的。
唯一幸運的是,陸戰二師的一個突擊排冒險奪下了碼頭的棧橋,這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增援兵力和補給品。同時陸戰2團團長肖普上校已經冒險抵達了戰場,他本人在白天是於齊腰深的海水中用通訊兵揹負的電臺指揮戰鬥,後又將指揮地點設在一處日軍的大型防空洞內。此時防空洞內部的日軍還沒有肅清乾淨,肖普上校時常可以聽到日軍的喊殺聲,他本人只能一面抵擋日軍的攻擊,一面用電臺指揮前線戰鬥。可三處的美軍都因涉水登陸損失了大部分的步話機和電臺,他本人和後方的聯絡也時有時無,整個局勢變得十分糟糕,目前登陸的陸戰隊員只能選擇堅守待援了。
五、僵持與推進此時肖普上校並不知道,島嶼上的日軍指揮官柴崎惠次少將已經身亡,有關於他的身亡原因目前尚不得知,一說是這位對待部下十分友好的將軍將自己位於機場西側指揮所讓給傷員使用,自己卻在前往備用指揮所時不幸死於美軍炮擊,另一說則是他本人乘坐坦克視察各處戰場情況時,因坦克被美軍艦炮的炮彈擊中而身亡。不管柴崎惠次是怎麼死的,沒有了這位經驗豐富的將軍指揮作戰,島嶼上的日軍戰力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為他們只能按照柴崎惠次的既定方案來作戰了。
但是20日的夜晚並不安靜,美軍當晚連夜在棧橋上解除安裝作戰物資,卻不料從自己身後打來了密集的彈雨。這是一支日軍小分隊藉著夜色摸上了一艘因擱淺而被拋棄的運輸船上,並依託這裡架設了機槍陣地,該陣地的射界直接封鎖了棧橋,導致了許多美軍士兵非死即傷,而棧橋也被封鎖也導致了紅2區和紅3區的聯絡被切斷。直至第二天白晝美軍將M2大口徑機槍送上灘頭,才成功壓制了這處位於他們背後的機槍陣地。對於美軍而言,挺過了第一個夜晚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因為他們在最脆弱的時候尚不會被擊敗,那貝蒂歐島就勢必會被他們佔領。
21日,美軍決定殊死一搏,運載了補給品和增援兵力的LVT登陸車直接衝上了灘頭,而為了儘快接收這些寶貴的補給品和兵力,肖普上校甚至命令部隊將那些沒用的東西統統丟進大海,得到了補充後的陸戰隊員們重新發動了進攻。陸戰隊此次也是用上了一切手段,包括將75毫米榴彈炮推到一個距離日軍暗堡極近的位置,用平射的方式在近距離上摧毀暗堡,或用推土機推起大量沙土將一些過於低矮的暗堡埋在下面。而紅3區無疑是進度最大的那個,兩百餘名陸戰隊員在日軍火力間歇時突然發動衝鋒,一舉突破了日軍的火力封鎖抵達了機場南端,並和日軍在殘破的工事與坑道間展開血戰。
21日中午時分,貝蒂歐島附近的潮水開始上漲,大批的登陸艇開上了灘頭,增援部隊也紛紛抵達戰場。同時,作為預備隊的陸戰6團在備用登陸地點的綠色海灘,也就是貝蒂歐島的西部海岸展開攻擊。攻擊部隊不僅佔據了機場的西端,還同時攻佔了與貝蒂歐島相鄰的拜裡基島,陸戰二師的炮兵立刻在島嶼上佈置了105毫米榴彈炮加強對日軍的火力壓制。至當日下午4點,美軍主力部隊已經登陸,戰況開始向有利於美軍的情況發展。
22日,陸戰二師開始展開大規模進攻,陸戰隊員們和日軍在工事和坑道之間展開激戰,這種近距離戰鬥對於雙方而言都是巨大的壓力。不過,陸戰隊員們已經掌握了與日軍戰鬥的訣竅,他們開始利用坦克和火炮作為先導,逐個對日軍的工事進行爆破作業,再用火焰噴射器肅清坑道,最後才是派出陸戰隊員做進一步清掃。而在機場西部的一個大型火力點則遲滯了陸戰隊員數個小時,最後是依靠工兵們付出巨大代價後衝到火力點下方,用炸藥和爆破筒才成功將該火力點夷為平地,戰況之激烈可見一斑。
六、塵埃落定對於日軍而言,此時已經是最為艱難的時刻了,在經過了數日的高強度作戰後,日軍官兵也是疲憊不堪,而且彈藥和糧秣都已經瀕臨耗盡。許多日軍士兵在這種連續作戰的情況下出現了精神崩潰的情況,或是不顧一切地對美軍展開反衝擊而死於美軍的彈雨,或是因痛苦和壓力而歇斯底里最後自盡身亡。而日軍引以為傲的140毫米單裝炮和203毫米地陷炮也被陸戰隊員引導的戰列艦艦炮火力摧毀,整個貝蒂歐島的防禦已經被陸戰隊員打得粉碎。
日軍官兵出現精神崩潰的情況不難理解,因為陸戰隊員可以輪番進攻,替換下來的官兵可以進行休息,但日軍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雙方的陣地已經是犬牙交錯,日軍官兵只能和機器一樣無休止的承受陸戰隊員的攻擊。而且陸戰隊員們也採取了許多非常恐怖的戰術,比如說面對碼頭附近的一處日軍陣地,陸戰隊員選擇了用超過標準的炮火狂轟濫炸三小時摧毀對方。藏身於地下坑道的日軍也不會好到哪去,陸戰隊員會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有時乾脆是用推土機推來大量的沙子用以徹底封閉坑道,被封閉者無路可逃只能被活活悶死在裡面。
殘酷的戰鬥在22日夜晚開始進入尾聲,日軍官兵決心拼死一搏,在一整個晚上都在對陸戰隊員展開襲擾,甚至是大規模的反衝鋒戰術。其中陸戰6團1營遭遇了數百名日軍的突襲,所有日軍都湧向了該營A連和B連的結合部,兩個連頃刻間陷入了和日軍的白刃戰之中。陸戰隊員和日軍官兵用刺刀、拳頭或是任何能找到的武器進行搏殺,有些士兵甚至會選擇用牙齒咬死對方。在經過了一小時的血戰後,陸戰隊員擊潰了日軍,但A連幾乎被日軍屠戮殆盡,而B連則損失過半。
23日清晨,陸戰2師發動了最後的一輪進攻,此時日軍已經徹底喪失戰鬥意志,各處殘存的日軍陣地,無論是在攻擊鋒線上的,還是那些被卡在陸戰隊員身後,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至下午1點,貝蒂歐島全島均被美軍攻克,倖存的日軍官兵近146人。但美軍卻在戰役的最後階段遭到了嚴重損失,一艘運輸艦在23日凌晨5點被日軍潛艇擊沉,造成了687名美國海軍官兵陣亡,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七、戰役餘波相比於進攻馬金島的美軍北叢集輕鬆贏得了勝利,南叢集的陸戰隊員們卻是在一番血戰後才奪下了貝蒂歐島。僅美國海軍陸戰隊就陣亡了1009人,負傷者高達2296,加之海軍方面損失了698人,整個戰役的傷亡高達4003人。但若考慮美軍不將出現“戰爭綜合徵”而退出戰場,或是戰場失蹤人員計入傷亡名單,那麼美軍的實際傷亡可能還要比這個紙面數字更高一些。如果再考慮到貝蒂歐島只是個範圍不大,甚至裝不下整個陸戰2師全體官兵的島嶼,那麼這次戰役的勝利就過於苦澀了。
11月25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帶著部分太平洋艦隊的高階軍官抵達了貝蒂歐島。望著滿目瘡痍的島嶼,尼米茲感慨:“他一生中從沒見過如此猙獰的戰場!”而霍蘭德·史密斯則說得更為直接,他認為那些勇敢的陸戰隊員們是為了一座毫無價值的島嶼付出了生命。霍蘭德·史密斯聲稱他寧可讓陸戰隊員們死在拉包爾,也不想他們死在貝蒂歐島上,因為這個荒蕪的島嶼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尼米茲對此卻不敢苟同,他認為塔拉瓦環礁戰役是有價值的,因為它成功地打破了日軍的防禦,為美軍接下來的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另一方面上看,塔拉瓦環礁戰役也是一個教訓,告誡了美軍不能輕視日軍在島嶼防禦作戰中的能力,而陸戰隊員們的鮮血則是一筆高昂的學費,這種事情不可出現第二次了。在尼米茲的命令下,美軍開始修復貝蒂歐島的各處防禦設施,研究日軍的防禦戰術和工事設計,甚至於在夏威夷的一處荒島上仿照貝蒂歐島建造了一個演習場,用以讓陸戰隊和陸軍進行奪島作戰演習,以免日後再遭遇這種慘烈的傷亡。
事實證明,尼米茲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日後的奪島作戰中日軍一次比一次瘋狂而頑強,戰役也變得血腥而殘酷。但是在經過貝蒂歐島戰役的打磨之後,陸戰隊充分了解一次登陸作戰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而這是之前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所不能帶來的,這一切都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的諸多奪島戰役中受益匪淺。儘管日後美軍還是要承受奪島作戰中的高傷亡,可若沒有貝蒂歐島的教訓,恐怕傷亡數字還會進一步攀升。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太平洋登陸戰例》
《Across the Reef: The Marine Assault of Tar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