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可謂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這一仗不僅打出了的國威,更宣告著西方列強們對在東方趾高氣昂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從1950年10月跨過鴨綠江,再到1053年的板門店停戰,無論是剛入朝的13兵團還是後來輪戰的其他兄弟部隊,都各有斬獲。巔峰時期的志願軍在朝鮮有100多萬兵力,不過從1953年停戰協定簽署之後,聯合國軍也陸續撤出朝鮮半島,而志願軍總部也履行停戰協議從1953年開始陸續安排撤軍。
抗美援朝作戰中的我志願軍部隊
不過截止1957年底尚有數十萬的志願軍還駐紮在朝鮮,那這最後一批的志願軍有多少人,他們又是如何地撤出朝鮮的呢?回國之後他們的動態如何呢?
接下來就和雨田君一起來探究這一段歷史吧!
鬥志昂揚的志願軍戰士們
撤軍請求其實針對志願軍全部回國的工作在的1957年就已經提上了議程,在1957年11月的時候,我方就在的莫斯科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達成一致,明確指出了志願軍會在1958年的時候全部撤出朝鮮。而當時的朝鮮方面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由朝鮮方面釋出宣告宣佈志願軍離開朝鮮,第二個方案則是透過聯合國的名義來發表。而當時的國際環境是聯合國實際上還是以歐美為主導,本身和志願軍作戰的就是所謂“聯合國軍”,而一旦以他們的名義來發表撤軍要求,這勢必會被他們冠以更多無端的指責,讓我們在國際關係上處於不利地位,這一建議在實際上避免了在聯合國內討論撤軍問題的可能。否則,聯合國很可能在美國操縱下再次透過譴責中國、並要求中國撤軍的決議。……
1958年全面換裝蘇械,在訓練的志願軍
於是在1958年初的時候,我方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的採用在第一個方案的基礎上聯合朝鮮方面共同宣告從朝鮮退兵。在1958年2月份周總理率領代表團訪朝結束後,在嚴格的保密工作展開之後,我軍的從朝鮮的最後一批撤軍工作開始有條不紊的執行……
朝鮮人民歡送回國志願軍指戰員
撤軍人數實際上從1953年開始,我志願軍就已經開始將部隊撤退到二線的東北和關內地區,以充實內地的國防力量,在1958年之後駐紮在朝鮮的部隊人數是25萬人,第一批撤走8萬人,第二批10萬人,第三批則是7萬人(參考依據:《抗美援朝戰爭史》)。而構成這25萬人的隸屬於5個軍和後勤部隊,這5個軍分別是:來自一野的第1軍,二野的16軍 ,三野的21和23,以及來自4野的54軍,不過除了這5個步兵軍之外,還有志願軍總部直屬的隊屬4個炮兵師(5、12、33和62師),再加上2個工兵團以及汽車、維修、野戰醫院和黨爭機構在內的其他部隊。
志願軍戰士在火車上和有人依依惜別
不過在我軍的戰史和史學界對於25萬的人數有爭議,有的人說是30萬,但實際上30萬的人數是包括已經在1957年撤退回國的裝甲部隊,以及的一些二線擔任輔助兵種的如文工團、後勤和工程兵部隊,這些人人數在5萬人左右。
故而綜上所述,25萬人的是較為準確的說法。
貼了原封不動封條,恪守紀律的戰士們
部隊回國安置最後一批迴國的這5個軍的安置問題,在1957年我軍內部會議上就已經展開討論,這5個軍皆是我軍英雄和王牌部隊,在50年代都優先裝備。所以在一開始的安置和部署問題上,當時志願軍總部認為一線的部隊太多,因此這5個軍不應該全部配置在東北地區,應當依次配置在全國各地,最後粟裕統一了多方意見:第一批退回來的配置在東北,第二批的駐紮華北,第三批則是駐紮在的華中地區,因此根據這個配置,基本上這5個軍的去向就很明朗了。
朝鮮兒童歡送志願軍
16軍和23軍,被編入到了瀋陽和黑龍江軍區,這兩個軍與原先駐紮在東北的四個軍一起合計在朝鮮的後方保持6個軍的部署,一旦半島情況有變,這幾個軍隊可以就近直接支援朝鮮。而21軍則是被歸納到北京軍區,駐紮在山西,成為衛戍北京西的一支勁旅,第1和54軍則被調入華中,分別駐紮在河南和四川。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印反擊戰中54軍還多次上演大捷,至今仍然是印軍的頭號假想敵。
對印反擊戰中的中國邊防部隊
除了這5個軍之外,剩下的炮兵部隊則被一次配置在東南沿海或者總部隸屬,而一些志願軍總部的黨政和後勤機關,則多數被安排到了當時的華中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京劇團、話劇團、雜技團、評劇團以及後勤部修械所,則分別由山東省、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江西省等地方和軍隊單位接收。(參考依據:《王平回憶錄》)。
雨田君說整體而言,從1953年開始撤軍開始,就意味著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但在戰鬥中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的在艱苦歲月中留下的友誼絲毫可沒有隨著志願軍回國而被磨滅,即使是在汗蒸結束五年後的最後一次撤軍,依然有很多朝鮮人民夾道相送志願軍,這種軍民雨水情可不是對面那些讓本地人民吃垃圾食材組成的部隊鍋的軍隊可相提並論……
當然,從朝鮮戰場的最後一次撤軍,實際上也意味著“志願軍”這個稱號就此成為歷史,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志願軍”們,用自己血肉之軀,組成了守護新中國的移動長城,狠狠地將敵人摁在三八線,確保了我們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也讓世界重新認識新中國……
文獻參考:《中國人民志願軍撤軍回國的若干史實考辨》(田武雄)
— The end —